•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山西新闻 > 民俗老城:改革撬动下的脱胎换骨
  • 民俗老城:改革撬动下的脱胎换骨

    时间:2017-08-18 17:47:15  来源:山西新闻网--三晋都市报  作者:

    关注山西景区体制机制改革——景区改革 旅游破冰2016年9月30日,为全面深化文化旅游业改革发展,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推进旅游景区(景点)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意见》,确定首批149家景区景点进行改革创新。该文件也是近年来全省旅游业的最高规格文件;2017年1月,山西省又出台了《2017年全省旅游景区(景点)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工作推进方案》,山西省景区景点体制机制创新工作全面启动;针对长期以来我省景区景点存在的体制不顺、机制不活、活力不足等“顽疾”,我省全面启动了景区景点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截至目前,全省首批参加改革的149家景区景点以所有权、经营权“两权分离”为重点的体制机制改革基本完成,为下一步进行市场化运营、招商引资打下了基础。近日,记者走进晋中和长治两地的景区景点,切身感受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给景区带来的新变化、新生机。我省景区景点体制机制改革所带来的冲击和影响,将为山西旅游发展注入一股全新的力量。山西表里山河,文明久远。滔滔黄河水,巍巍太行山,孕育了极具山西特色的灿烂文化,留下了遍布全省的文化遗产。宗教古建、晋商大院、民俗老城……每一处景区景点都有着说不完的历史、道不尽的故事。近几年来,尽管我省旅游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以门票经济为主的旅游业状况尚未根本性改变,旅游产品有效供给不足、供给水平不高的问题,已无法适应日趋多元的消费需求。“改制之前,作为文物单位,即使简单的管道铺设,等审批手续下来,可能已错过了旺季。”榆次老城景区副总经理王向东说。一句话背后,折射出旅游业开放度差,以及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管理交叉等因素造成的资源闲置、要素错配。然而,当改制解绑了景区的“束缚”后,脱胎换骨的变化让人惊艳。

    样本榆次老城的蜕变

    2015年初夏,正是蛙鸣蝉叫、绿树成荫、百花盛开的季节,也是北方旅游景区一年中最为兴旺的季节。有着1400多年建城历史的榆次老城里却是另一番景象,游人稀少,商铺紧闭,街道凌乱,景区破损,一片衰败之象,榆次老城正在经历着一场变革前的阵痛和磨难。人们都知道,旅游业玩的就是吃、住、行、游、购、娱、展,七个元素缺一不可。而榆次老城对照此标准,似乎就有着先天的不足,2003年开城面客之初,由于抢工期、抢时间、争速度、争效益,一个只开发整理了一期工程的榆次老城就面向游客开放了。由于当时的条件和对旅游的认知的局限,榆次老城呈现给游客的主要是观赏的功能,至于商业的元素、文化的元素、体验的元素相对就少了许多,不仅没有考量吃住,更不会想到购、娱、展。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对旅游有了新的想法和追求,样式更多了,新奇特更多了,旅游变成了与众不同和标新立异。绵延1400多年历史长河的榆次老城如何在这场巨变中不被淘汰、浴火重生,是摆在老城新的领导班子面前的当务之急。2015年之初,榆次老城董事会就一致商定,聘请专业人士管理老城,老城的“蜕变”踏出了第一步。榆次老城有三差,“基础差、人缘差、文化差”,老城领导班子上任伊始就针对性地开启了榆次老城艰难的爬坡历程。首先,榆次老城需要改变的就是诟病老城多年的基础配套问题。修复榆次老城的标志性建筑“市楼”“思凤楼”,维修保护大量破损的花栏、建筑、戏台、墙体、屋顶,提升商户的经营环境,全面提高老城的旅游品质。连续两年,老城陆续投资500万元修建了符合国家4A级景区要求的星级公厕7座,极大地改善了榆次老城的卫生面貌和卫生质量。其次,榆次老城在“聚人气”上面开始做文章,以榆次老城为品牌打造中国的民俗文化城。总共投入2600万元以“民俗中国年”为主题,在榆次老城连续四年倾情上演了一出出民俗文艺大戏,渐成老城品牌。榆次老城景区副总经理王向东说,通过市场化运营,使他们知道,什么是企业所需要的,什么是不需要的。截至目前,改制两年间,榆次老城的收入就翻了一番。2016年榆次老城终于冲击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大获成功,也是2016年晋中市唯一 一家通过验收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解读“旅游求异”定位为“民俗老城”

    榆次老城位于晋中,在一众晋商大院和平遥古城中间,榆次老城显得底气不足。为了精准榆次老城的文化定位,突出榆次老城的文化特点,榆次老城在“旅游求异”上定位为“民俗老城”,有别于平遥古城的晋商文化和票号文化。首先,针对旅游景区的七大元素“游购娱吃住行展”的特点,针对老城的四条大街进行了商业的分区,东大街是文玩工艺品市场,西大街是游乐、摄影自助市场,在榆次老城传统的南北商业大街,打造极富地域特色的以餐饮为主的历史文化餐饮街区“老街坊”,融合山西和全国各地特色餐饮小吃、民间文化、民俗工艺、手工作坊、民间手艺等,辅以明清建筑风格和氛围渲染,建设晋中乃至山西独具特色的文化餐饮一条街。目前,南北东西大街的商业雏形已经显现。山西榆次老城与陕西袁家村合作开发的“老街坊”秦晋美食一条街项目已经落地结果。第二,“恢复老字号,寻找老字号,打造老字号”,榆次老城历史上曾经拥有上百家享誉中外的老字号、名店铺,比如“祥记公司”“晋通花店”“德盛园”“北谦亨””中兴和””瑞隆裕”等都是名店名号。榆次老城准备开展寻找老字号的策划广告宣传,深入人心地开展恢复老字号的活动,力争在现在正在经营的店铺中留出一块地方,复原老字号的场景、文化等,让游客在逛店铺的过程中体验老字号的魅力和风范,也同时打造出与平遥不一样的商业业态。王向东说,随着老城的进一步完善,将来游客进入榆次老城,就会有“穿越”的感觉,让游客在游玩的同时体验不一样的山西民俗、山西特色、山西风采。

    观察一景一策找“定位”

    通过专业化、公司化、市场化运营,做大做强景区景点是推进体制机制改革的最终目标,眼下,每一个正在改革的景区都在积极寻找自己的“方向”与“定位”。榆次老城作为榆次旅游的标志性景区,于2016年底率先引进陕西袁家村模式,成功实现北大街托管,成为榆次景区改革的先行者,由此促生了官道巷民俗小镇,增加和丰富了榆次旅游特色产品。乌金山景区引进深圳锦绣中华管理团队,九龙景区试行众筹、众管模式,均显效果。“通过改革,使国有景区景点实现经营权和管理权分离,更有效地和市场对接,引进大集团的战略合作,有力地推动旅游景区的提档升级,作用已经显现。”晋中市旅发委主任郭瑞林称,下一步,晋中市将全面启动全市景区景点改革,力争到年底全部完成改革任务。而长治市通过体制机制改革,目前已经达成合作意向的项目有8个,平顺通天峡景区则通过混合所有制模式,强强联手,2016年11月,由塔山集团与山西高新普惠签署并购重组协议,对景区进行了资产重组,充分利用高新普惠资本运作优势,扩股并购景区周边相关旅游业态,力争用三年时间实现景区收入翻三番。“民营资本的进入,不仅带来的是变化,更是活力。”在榆次老城景区采访时,景区副总经理王向东一直强调这句话。随着游客不再满足于传统的游览观光,对景区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的观赏性景区已无法满足游客不断变化的需求。因此,旅游业应该有融入社会、面向社会的勇气及融入社会的资本。景区只有与社会对接了,才能更有活力,这种活力就是与社会对接更畅通了,更接地气了。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