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江西新闻 > 带领人民不断创造美好生活(图)
  • 带领人民不断创造美好生活(图)

    时间:2019-03-14 15:32:40  来源:中国江西网  作者:朱华 刘斐 宋思嘉 邹晓华 赵影 洪怀峰 陈璋

    编者按

    牢记宗旨、心系群众、服务人民,更好地为人民创造美好生活,这是党员干部的责任担当。《党报帮你办》民生实事系列短视频,聚焦党员干部满怀真情办好民生实事的小故事,今天推出第二辑,您可以直接扫描版面上的二维码,观看相关新闻视频,或者登录“江西新闻”App民生频道观看。

    第一、二辑短视频,都是本报记者把镜头对准基层,推进媒体融合的结果。我们希望通过这一系列短视频,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党员干部为群众多办实事多办好事,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带领人民不断创造美好生活!

    校外托管

    社区公益课堂解决小学生放学难题

    本报记者 朱华

    3月11日下午放学后,南昌市经开区新城小学的熊艳萍老师来到学校附近的南齿社区“青青公益课堂”,义务为孩子进行校外教育。

    熊艳萍在给孩子们上音乐课。 本报记者 朱华摄

    当天的音乐课内容除了学唱《歌唱祖国》,还有唐诗改编的歌曲《游子吟》。熊艳萍弹起了钢琴,孩子们围着她唱得很开心。音乐课之后是国学课,内容是《道德经》第四章,孩子们用稚嫩的声音跟着老师朗读国学经典。

    “青青公益课堂”的前身是“三点半课堂”。父母朝九晚五上班,小学普遍下午3点半左右下课,课后如何安排孩子,成为很多家庭头疼的问题。南昌市经开区为解决家长接送难、校外托管隐患多、孩子下课无人监管等问题,在辖区内九成社区推广“三点半课堂”,建立了以学校教师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的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为孩子们提供一个规范的校外学习公益托管平台。

    南齿社区的党员干部王晓兰说,2017年启动社区公益课堂时,该社区积极争取辖区企业支持,新增了100平方米活动场所作为教室。由于社区本身没有师资,通过和附近的新城小学合作,安排了7名老师前来义务为孩子们上课,既有国学、英语、数学等和课本结合紧密的内容,也有绘画、音乐、舞蹈、体育等素质教育内容。此外,社区还定期邀请老党员、老战士、公安民警给孩子们开讲座,推出了红色家书、革命历史故事、儿童安全教育等特色课程。现在,平均每天都有30多个孩子来公益课堂参加学习。

    居民胡三妹的两个孩子都在南齿社区“青青公益课堂”学习。她告诉记者,以前孩子放学后都是在小区里玩闹,现在参加了公益课堂,感觉省心多了,希望能一直办下去。

    学前教育

    人口密集的老城区有了新幼儿园

    本报记者 刘斐

    “感谢政府出资建造这么好的幼儿园。孩子从去年10月入园到现在,礼仪、卫生、自理等方面都有很大进步。”3月8日早晨,高安市家长周紫凤如此评价2018年新开办的筠阳幼儿园。

    孩子在高安市筠阳幼儿园活动。 本报记者 刘斐摄

    据了解,高安市城南片区为该市老城区,人口密度高,商业经济发展繁荣。而在2018年以前,这个片区仅有城南幼儿园一所公办园,每年仅提供100学位/年级,远远满足不了周边的就读需求。

    “大女儿之前在私立幼儿园读的,那时候进公立幼儿园要连夜排队,还要抢号,也没报上名。”周紫凤说,如今,小儿子刚巧赶上好机会,直接报名进入筠阳幼儿园,孩子很喜欢,家长也放心、舒心。

    据悉,筠阳幼儿园是按省级示范性幼儿园标准兴建的一所全日制公办幼儿园,幼儿园总占地面积10012平方米。记者现场看到,园内有专业的艺术教育教室,拥有适合孩童活动的攀爬活动区,还有3000多平方米的户外活动场所,沙池、戏水池、滑梯一应俱全。

    “新园目前提供200学位/年级,大大缓解城南片区幼儿园阶段学位紧缺的现状。”筠阳幼儿园副院长冷逢春介绍,相比之下,每学期2000元的保教费用甚至比一些私立幼儿园还低,但孩子能收获的是更好的硬件条件、更优质的师资,尽管开学不足一年,家长们对新学校很满意。

    环境监测

    “净土卫士”为采样上山下湖

    本报记者 宋思嘉

    在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路上,有一群人,他们一直在路上,无论寒冬酷暑,扛着工具,上山下湖采集样本。为了确保检验结果精准度,往往要徒步翻越一座山。他们就是“净土卫士”土壤监测员。

    监测员寻找精确采样地点。 本报记者 宋思嘉摄

    “我省是今年全国第一个启动土壤例行监测的省份。今天是今年土壤例行监测的第一天,是‘新年’的开端。出发吧!”3月1日9时,省环境监测中心站水质土壤监测室主任张振欣一边说着话,一边熟练地把装备搬上车。

    50分钟后,车驶抵南昌县南新乡,窗外的雨越下越大,我们穿好雨衣雨鞋,徒步前往取样点。走在满是泥水的田埂路上,记者忍不住感叹取样过程辛苦。张振欣和同行的其他3名土壤监测员却异口同声地说:“今天的情况不算辛苦,有时为了找到精确的采样点,要走一整天。”

    深一脚,浅一脚,40分钟后我们终于到达了采样点。4名监测员在手机APP上反复核对采样地点后,麻利地拿出专业铲子在大雨中开始取样。张振欣介绍,每次采样需要带回约4公斤的土壤,将土壤用全自动消解仪进行风干处理后再使用光谱质谱仪对其中的重金属污染情况进行分析。

    半天的采样过程完成后,4名监测员全身已被雨水湿透,马不停蹄赶回实验室开始后续工作。环境就是民生,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他们一直在路上。

    矛盾调解

    退休民警当上人民调解员

    本报记者 邹晓华

    “双方先心平气和,把声音降低,有理不在声高。”3月6日14时30分,在乐安县公安局鳌溪派出所,王志武和同事正在调解一起因买衣服造成的打架纠纷。今年66岁的王志武退休前是乐安县公安局督察大队民警。去年3月被聘为乐安县鳌溪镇人民调解委员会驻派出所人民调解工作室(以下简称“调解工作室”)调解员。调解工作室总共有3名调解员,都是乐安县公安局退休民警。

    王志武(左)在进行调解。 本报记者 邹晓华摄

    去年3月,乐安县司法行政机关与乐安县公安机关密切配合,积极推广“公调对接”工作机制。乐安县在鳌溪镇派出所试点成立人民调解工作室,搭建人民调解和治安调解衔接联动平台,实现了民生警务与能动司法有效融合,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3月6日,记者来到调解工作室。虽然王志武66岁了,但给记者的第一印象就是干练,精神抖擞。当天下午,他们要调解一起打架纠纷。

    这起纠纷起因于3年前,当时乐安县一名女顾客因为买衣服和店主产生过纠纷。近日,矛盾激化,双方在县城发生打架事件。报警后,鳌溪派出所民警将当事双方带回所里。刚进来时,双方情绪都比较激动。王志武先请双方稳定情绪:“大家不要激动,先一方陈述事情经过,说完后,另外一方再接着说。一方陈述时,另外一方不要插嘴,也不要反驳,等对方说完,有不同意见再说。”

    当事双方唇枪舌剑,王志武和同事在一边摆事实、讲道理,进行了大约两个半小时的调解。“今天双方火气还没消,也是第一次调解,没有达成协议。我们还会做第二次调解,希望双方心平气和再来谈。”王志武一边收拾材料一边和记者说。

    像这样的调解,对于王志武和同事来说是家常便饭。记者了解到,从去年3月份调解工作室成立以来至今共成功调解145起,纠纷成功调解率达到98%。去年“乐安县鳌溪镇人民调解委员会驻派出所人民调解工作室”还获得了“江西省人民调解工作先进集体”称号。王志武说,能为老百姓做点事情,是自己的心愿。只要他还能动,就一定会继续进行调解工作,发挥自己的余热。

    公共交通

    一条公交线路的暖心调整

    本报记者 赵影

    “今天去老城区走亲戚,自从864路设站在小区门口,走2分钟就能到公交站台,非常方便。”3月7日,家住南昌市红谷滩新区云溪公租房住户李斌对家门口的公交站赞不绝口。

    南昌市民在864路公交站台有序乘车。本报记者 赵影摄

    “以前没有这个公交站,大家要到马路对面的工贸学院坐车,至少要走十几分钟,出门一趟不容易。”李斌笑着说:“现在可好了,家门口就能坐上开往老城区的车,生活越来越便利,感谢政府和公交公司为我们解决出行难题。”

    3月7日,记者来到云溪小区看到,864路公交车从云溪公租房发车,途经嘉言路、长庚路、岭口路、南昌大桥、洪城路等站到达老城区。市民在站台有序上下车,每趟公交车间隔约10分钟,较好地满足周边居民出行需求。

    “864路以前是微公交线,并不开往老城区。在得知周边居民期望优化公交线路方便出行的需求后,我们着手对线路进行优化调整。”南昌公共交通运输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二公司党支部书记王小平表示,考虑到周边居民老年人比较多,绝大多数出行依靠公共交通,公交部门将864路延伸至坛子口,由微公交变身“主干线”,并途经地铁站、公交车换乘点,方便市民换乘前往其他方向。

    记者了解到,随着864路公交车沿线站点增加,市民出行受惠面变广,该线路从以前每天运送旅客千人次左右,上升至日均客运量5000人次左右。

    一条公交线路的优化,连接起南昌的新城和老城,打通了百姓便捷出行的新路。去年11月以来,云溪小区的居民能在家门口坐车直达老城区。“我们公租房的居民自发给公交公司送了2次锦旗,感谢他们关爱百姓出行。”李斌说。

    人鸟和谐

    从一人护鸟到人人护鸟

    本报记者 洪怀峰

    春季,天气转暖,栖息在鄱阳湖区越冬的白鹤、小天鹅、大雁等候鸟开始北迁。

    王小龙在巡湖。 本报记者 洪怀峰摄

    “3月4日是候鸟北迁的高峰,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吴城站上空出现了万鸟飞翔的奇观,白鹤、白枕鹤、白头鹤、灰鹤、白鹳等珍禽成群成队在鄱阳湖上空盘旋,然后由南向北飘然而去。”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吴城保护站常务副站长王小龙32年如一日,守护着候鸟,目送着一批又一批的候鸟北迁,有着很多不舍。

    每天5时,王小龙就开始了一天的忙碌。第一件事就是爬上吴城站的最高点――一座20多米高的望塔,用望远镜观察鸟类聚集地,然后带着干粮,骑摩托车40多公里到鄱阳湖巡湖。

    “我是喝着鄱阳湖的水长大,呵护鄱阳湖,保护候鸟是我的责任。”1987年3月王小龙从部队退役,回到了家乡鄱阳湖,并在鄱阳湖保护区工作,候鸟就是他的世界。

    虽然工作很辛苦,但王小龙认为一切都值得。不仅鄱阳湖的候鸟年年如约而至,而且吴城镇的渔民也加入了他的队伍,从一人护鸟到人人护鸟,当地渔民潘双民就是其中一个。

    潘双民说,他祖祖辈辈就住在吴城镇,以前以捕鸟为生。“我们现在再也不打鸟了。”潘双民现在与王小龙一样,把候鸟当成朋友。

    潘双民的转变,源于他真实感受到保护候鸟与保护鄱阳湖带来的生态红利。

    “有了万鸟齐飞的场面,国内外的游客都来我们这里观鸟旅游,所以我们渔民纷纷上岸,开饭店做餐饮,卖土特产……”潘双民逐渐意识到,生态观鸟旅游产业链长,取得的经济效益显著,让当地的渔民成为直接或间接的获利者。对于大自然馈赠的这笔独特“财产”,当地渔民越来越珍惜。

    全民健身

    老旧社区安装健身设施听民意

    本报记者 陈璋

    老旧社区要改造,居民健康不能忘。近日,记者走访南昌市西湖区桃苑社区看到,这里的基层党员干部充分听取社区居民意见,在政府改造社区的过程中,设置了适合各个年龄层次锻炼的健身设施,并及时维护,营造了全民健身的良好氛围。

    社区居民正在锻炼身体。 本报记者 陈璋摄

    据了解,2017年,西湖区经过居民综合改造投票,决定出资8000万元对环境问题比较突出、居民改造呼声高的桃源街道桃苑社区进行改造。

    该社区主任、党员干部戴海霞介绍,改造前期,西湖区桃源街道安排90余名干部组成了9个工作组,逐一上门入户对社区居民进行“手拉手参与综合改造,心连心共建美好家园”征求意见和宣讲工作。在此基础上,通过召开社区改造“听评会”征集意见,要改什么、怎么改,都由居民来谋划。

    记者看到,如今桃苑社区不仅拥有常规的健身器材数十套,还有别具匠心的吊桥和滑梯给孩子们玩耍,鹅卵石和塑胶粒组成的健步道给中老年人散步,以及常年免费开放的小型篮球场。不少居民告诉记者,以往健身要走到几百米外的抚河沿岸,现在下楼就有,而且数量和种类繁多,“多亏了街道和社区干部为我们着想。”

    器材装得好,更要管得好。戴海霞介绍,社区改造后引进了物业管理,每天都会与物业人员进行沟通,如果发现有健身器材出现问题,会第一时间修复。

    “前段时间滑梯面板有点外翘,我们担心会划伤孩子,立刻进行了打磨修复。”戴海霞说,社区在维护建设器材方面,能自己动手就自己动手,如果专业性强则请厂商维修,最大限度、更长时间发挥这些器材的功效。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