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广西新闻 > 中国首个攀岩特色体育小镇落户南宁市马山县
  • 中国首个攀岩特色体育小镇落户南宁市马山县

    时间:2017-08-21 17:54:17  来源:南宁新闻网―南宁晚报  作者:

      青山绿水环绕的三甲屯美不胜收(马山县宣传部供图)

    2017中国-东盟山地户外体育旅游大会攀岩精英挑战赛上选手正在比赛

      山清水秀的三甲屯走在致富路上

    在8月14日举行的马山攀岩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专项会议上,经国家体育总局认定,南宁市马山县攀岩特色体育小镇入选其中。为何是马山县?近日,记者前往马山县采访感受到,过去的马山,因为天然存在的岩壁,许多人 “靠山不能吃山” 未脱贫;如今的马山,却能依托天然存在的岩壁和“绿水青山”,开启“体育+旅游+扶贫”的模式。国家首个攀岩特色体育小镇的落户,托起马山人“靠山吃山” 脱贫致富的期许,随着游客不断进入,马山人将在为游客提供优质的旅游服务中获益,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

    昨天

    遵“靠山吃山”传统 村民未脱贫困

    马山县大部分地区属大石山区,自然资源并不丰厚。距离该县县城10多公里的马山县古零镇羊山村,便是大石山区的典型。

    “我们以前少地、缺水的自然生态让百姓生活十分贫穷。”马山县古零镇羊山村村主任黄俊源介绍,以前的羊山村,农民文化基础差,生产技能少,经济底子薄,特别是受到自然环境的制约,只能依靠种植玉米、甘蔗等农作物,村民辛苦劳作,一年的收入仅能维持温饱,村里有不少贫困户,是一个典型的贫困村。

    为了增加收入,很多村民选择外出打工,全村的16个自然屯大多数都是孩子和老人在活动,家庭收入主要依靠外出打工人员的收入来维持。今年65岁的贫困户刘振民,年轻的时候不慎从山上摔下导致截肢,妻子又是聋哑人。前些年因家庭贫困买不起假肢,他就自己动手做了简易假肢,平日里就靠给别人碾米、杀猪,供养家里的孩子读完了大学。

    虽然不能“靠山吃山”,但村民们对于自己的故土仍心存眷恋,在当地政府的指引下,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起,他们就不断地在石山上种植绿色植被,来保护家乡的“青山绿水”,期望有一天这“青山绿水”能为后代造福。

    今天

    谱“靠山吃山”新传 脱贫成效显著

    一段时间以来,如何改变羊山村和该村村民们的现状,引领村民们脱贫致富,成了黄俊源等村干部们欲解决的难题。而马山县还有成百上千个和羊山村村情一样的村庄,引领这些村庄的村民脱贫致富,也成为马山县县委县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

    如何解决这一难题?“靠山吃山”成为马山县自上而下的共识。“我们的山不能发展种养殖,但我们可以发展休闲旅游!”马山县政府相关负责人认为,依托马山县的“青山绿水”,发展体育休闲旅游产业,能把该县的“青山绿水”变成“金山银山”。

    2007年以来,马山县依托生态、文化等资源优势,连续成功举办了十届中国黑山羊之乡――马山文化旅游美食节,打造了广西永不落幕的乡村休闲旅游经典品牌。近年来,马山人敏锐地感觉到旅游消费和体育消费有相互支撑的作用,于是选定“体育+旅游+扶贫”作为“王牌”。2016年11月,中国-东盟山地马拉松赛(马山站)成功举办;今年5月,中国-东盟山地户外体育旅游大会攀岩精英挑战赛落户羊山村三甲屯,138名攀岩精英参赛;今年10月,环广西公路自行车世界巡回赛南宁赛段将如期举行,其中南宁赛段约60公里的赛程在马山县境内,而马山县弄拉景区将作为赛段终点,届时将有成千上万的游客进入马山观赛。

    “游客进来,我们给他们提供餐饮、住宿、游乐等服务,收入比以前一年的还多。”黄俊源说,暑期以来,进入羊山村体验攀岩的游客不断增多,羊山村的村民们正在以优质的服务,不断让自己的腰包变得丰厚。



    下一页第[1][2]页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