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广西新闻 > 柳职院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纪实之二
  • 柳职院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纪实之二

    时间:2017-07-24 21:57:17  来源:广西新闻网  作者:

    广西新闻网柳州7月24日讯(通讯员 石玉丹)夏天的雨水把三江独峒镇的村寨笼罩在一片云雾缭绕当中,仿如置身仙境。

    近日,笔者走村串寨与柳职院派驻的五位第一书记交谈,发现一个高频词:“我们村”,五位“第一书记”言必称“我们村”,俨然把自己视为村里的一员。而我们知道,只有踏踏实实地融入这片贫瘠的土地,扶贫工作才能创出实实在在的成效。

    周继春:“要脱贫,先得改变落后的观念!”

    在岜团村第一书记周继春看来,农村的义务教育应该从幼儿园开始,来个15年义务教育。而脱贫的路子有两条:一个是出去打工,一个是出去读书。要通过提高文化素质来改变观念滞后的现象。

    像女儿回娘家不能与女婿住在一起这种观念他觉得不可思议。“为什么儿子和媳妇又可以在一起?”周继春认为是重男轻女的陈腐观念在作祟,类似的观念一定要改变!

    驻村以来,利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的岜团风雨桥、侗族款坪、侗族款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旅游资源,以乡村旅游带动扶贫产业发展。周继春先后与深圳古树古镇投资公司、柳州车主协会、柳州市瑞通国际旅行社、柳州市柳府餐饮有限公司和三江宜家大酒店等企业洽谈合作。通过入村实地考察,与柳州车主协会、柳州市瑞通国际旅行社就岜团风雨桥景区达成旅游接待意向。2016年,完成景区水利工程、旅游观光道路、旅游接待点等基础设施建设,岜团村被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获得国家300万资金的大力扶持。在柳州市第三届“精品美丽乡村评选,岜团村在环境生态、文化传承、公共服务提升、文明创建、产业支撑等方面为标准的综合评定中,以优异的成绩当选,获得30万元的物质奖励。

    蒋向辉:“中青年劳动力技术能力的提升亟需加强”

    在与村民同劳动、走村入寨了解情况的两个月时间里,知了村第一书记蒋向辉与侗族人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早已把“我们村”视为自己的第二故乡。2016年12月,蒋向辉因工作腰脊意外受伤,动弹不得,只好在支书家卧床休息。卧床期间,是村支书背他上的木楼,是侗族小姑娘给他端的茶、递的水….在深受感动的那一刻,他期盼自己早日康复,为“我们村”的扶贫工作尽一已之力。

    蒋向辉把对村民的爱通通都化作了实际行动。他认为,发展产业是脱贫的关键。而“我们村”在加强基础设施、搞好种养、日常生活知识的普及等方面都需要全面提升。

    驻村以来,蒋向辉与乡政府领导村干一起努力,申报了6条产业路,预计年内开工建设;邀请市、县教育局领导实地考察村小学教学设施,争取到了37.8万元追加资金,加快知了村小学教学楼的建设进度,教学楼由原来的两层扩大至三层且每层均配备了厕所;截止2016年7月,知了村外出务工人数迅速突破了486人,贫困户种养规模都有不同程度的扩大,获得产业资金奖补37.65万元。联系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暖流计划公益组织,为318名小学生、14名教师争取到12万元的衣物和学习用品;联系深圳龙华狮子会,获得教育资助基金5万元。

    黄海国:“产业发展是根本,劳动力转移是助推,奖补政策是补充”

    用周继春的话说,牙寨村第一书记黄海国是“走到哪里都讲工作”。的确如此,只要走在路上见到村干或者扶贫对象,黄海国都要上前去聊两句,多数时候是一路打着招呼一路寒喧着。碰上因工作需要到村民家吃饭,他都要自己掏钱付清饭钱。而与干群关系融洽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他脚踏实地认真干事的朴实作风。

    现有条件下贫困户如何脱贫?黄海国自有体会,那就是:产业发展是根本,劳动力转移是助推,奖补政策是补充。

    驻村以来,黄海国和村干部一起认真细致开展产业验收,确保种养殖贫苦户享受政策红利。完成有关扶贫数据的汇总、分类、统计、上报、规划工作;完成驻村2016年229户贫困户的建档立卡工作;全面掌握2016年45户预脱贫户的帮扶需求;完成牙寨村屯未来几年的产业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的项目建设规划和布局以及该村“十三五”科技扶贫的建设规划;完成特色民族村屯申报、完成贫困户的贷款、种养殖验收等摸底工作;并搭建新的产业发展平台,找准新的市场增长点。

    对于国家扶贫奖补政策,黄海国已经很熟了。他给笔者算了一笔账:“按2016年奖补政策,养一头牛,奖补3000元;养一头猪,奖补600元。按市场价一斤牛肉35元算,一头牛可卖得5000元左右(本地小黄牛),加上奖补3000元,少少也有8000元。基本上养两头牛,差不多脱贫有望了。”由此他大力宣传政府对贫困户种养政策的红利,确保贫困户充分知晓。截至2016年12月,牙寨村共报送71户种养殖贫困户,获得奖补金额24万余元。

    2017年,黄海国组织村干加大政策的宣传力度,进一步激发了农户种养植的积极性。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们村”养牛总数由去年的100多头增加到200多头,养猪由去年的300多头增加到400多头。养殖脱贫已成为农户的普遍共识。

    陈勇棠:搭建农产品外销平台 带动村民发展集体经济

    2017年6月28日的具盘村上具屯,像过年一样热闹。

    贫困户莫家怀喜悦的心情更是抑制不住地从脸上溢出来。因为家里刚刚宰杀了自家一头300多斤重的小黄牛,这头小黄牛转眼就变成了6000多元钞票揣进了荷包,算上国家奖补的3000元,9000元妥妥地落了袋。这可是他耕种3亩田差不多三年的收成!而尝到国家奖补政策甜头的他今年一口气养了3头牛!这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子,简直就像开了挂的人生一样嗨!

    这已经是具盘村第一书记陈勇棠联系包销的第6头牛了。为了让贫困户早日脱贫,陈勇棠经常联系柳职院的老师们,把村里的土鸡土鸭土猪土牛等农副产品包销出去。

    驻村以来,陈勇棠积极引导和参与扶贫工程,2016年共脱贫26户100人,完成318户1428人贫困信息的清洗;制定了具盘村的“十三五”扶贫开发五年规划,并分年计划实施、稳步推进;成立村扶贫工作组,团结协作、互助互进;对脱贫攻坚实行“项目化管理”,把扶贫工作任务细化“分田到户”,实行“个人承包制”,按进度有序推进;争取到柳职院帮扶,用于贫困户特色养殖、建村委办公楼公共停车场等资金逾万元;完成美丽乡村和具盘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先后为厕所、戏台、文化楼的维修,戏台、候车亭、村部办公楼停车场、具河小学等15个新建项目成功申请立项,得到资金支持逾600万元,目前大部分项目已开工建设,并有一半以上项目已完成建设......

    作为牵头人,陈勇棠联合五个村的第一书记,引进柳州市优农联盟发展有限公司运作“互联网+”产品销售平台,将具盘村的土鸡、牙寨村的红薯、岜团村的稻鱼、牙寨村的野生茶等特色农产品通过平台快速变现。目前已达成合作意向,仅具盘村计划2017年种紫心薯10万斤,按市价1.5元/斤保底价收购,将实现增收15万元,户均增收近千元,受益贫困户达100户。

    阎志斌:“希望能用行动证明柳职院的老师是优秀的!”

    去看柳职院师生捐助爱心款修建的3公里产业路,要经过一长段片石嶙峋与泥泞交织的道路,一边是悬崖,一边是峭壁,车子每前进一小段都倍感艰难。可以想像,唐朝村第一书记阎志斌带领村民们在修这条蜿蜒而上的黄泥巴路时的艰难困苦。

    想当初,没有钱,要修路就得发动社会筹集。2016年5月,阎志斌通过“轻松筹”平台为村里募集到4.7万元爱心款,我校许多老师都加入到献爱心的行列;9-11月期间,他与村民们一起餐风饮露、伐木开荒了两个月。11月初,终于用4.7万元爱心款修通了平常要用40万元才能修通的产业路,700亩荒山上的丰富农产品资源有望快速变现

    在阎志斌看来,党员干部就是为了保护群众的利益而存在,党员干部就是要不怕牺牲才无愧于党员这个称号。

    贫困户杨恩旺的家,一面墙用黄泥巴糊成,其他三面墙都是用树皮糊上去,家中连一张床都没有,即使在大冷天,一家5口也全是睡地铺……此情此景,让这位“第一书记”不禁哽咽着红了眼眶:“没想到我们村的贫困户这么苦……我一定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贫困户享受到国家政策的红利。”他暗暗发誓:即使粉身碎骨也要为“我们村”的贫困户办成一件实事,他恨不得马上请到脱贫的动车,把“我们村”的穷魔一车拉走!

    借助唐朝村十里原生态梯田风光、丰富的古村寨民俗文化、七百亩可开垦集体荒山、千亩茶园、千亩林场和优质山泉水等资源,阎志斌争取到村干的支持,制定了“6321”扶贫产业发展规划,发布了《唐朝五寨扶贫产业招商引资方案》。引进三江县兴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签订扶贫产业合作协议,拟建成700亩高山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及旅游产业链,该项目已经获得县政府立项备案,计划一期投资600万元;引进三江县唐朝山泉水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并签订产业合作协议,拟开发山泉水项目,预计一期投资1000万元。

    笔者现场所见,毗邻高速路的项目所在地已经平整完毕,年内即可开工建设,仅此一项,就可帮助当地村民解决就业岗位100个。

    学校党委书记朱伟才对5名“第一书记”的工作和成绩表示了充分肯定,称赞他们是柳职院派出的好干部,把柳职院人“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做人”的精神带到了扶贫第一线,把柳职院人敢于开拓创新、敢于攻坚克难的斗志带到了帮扶工作中。同时,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广开思路,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和优势,创新工作方法,多想路子,多出点子,扎扎实实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在新的一年再立新功!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