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广西新闻 > 赖叔的脱贫故事:“弱鸟”先飞成头雁
  • 赖叔的脱贫故事:“弱鸟”先飞成头雁

    时间:2018-04-02 15:28:39  来源: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  作者:

    赖叔的脱贫故事:“弱鸟”先飞成头雁

    “弱鸟”先飞成头雁

    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记者邓盛龙

    编者按贫困群众既是脱贫攻坚的对象,更是脱贫致富的主体。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激发深度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奋斗创造幸福生活的内生动力,坚定脱贫致富的信心、决心,本报今日起在“我奋斗我幸福”专栏下开设“脱贫故事”分栏目,集中宣传报道我区一批脱贫先进典型,展示贫困群众自力更生、开创致富之路的好经验好做法,敬请垂注。

    以前,村里人叫赖运升“老赖”,透着鄙视;现在,称呼“赖叔”,满怀尊重。

    “运升这个名字,没给我带来好运气。”3月29日,春分过后,南宁市邕宁区那楼镇中山村那志坡的桑田绿意盎然。57岁的赖运升佝着背,整张脸都埋进了嫩绿里,一边手脚麻利地采摘桑叶,一边自嘲地说。

    佝背,是因为14年前的一次意外,造成脊髓骨损伤,落下三级残疾。这还不是赖家全部的坏运气:赖运升做生意失败,光向银行就借了5万元,亲朋好友借了个遍;妻子种桑养蚕,但技术不过关,别人年收入至少上万元,赖家一年仅有几千元。

    因为穷,儿子以630分优异中考成绩考上重点高中,却不得不去广东打工。话及伤心处,这个坚强汉子潸然泪下。

    赖运升为此没少吃苦头:在邻村水果基地务工,甚至去珠海赶海捕鱼,哪有活干就去哪,终于在4年前还清了债。一心想着脱贫致富的赖运升跑到中山市开粉店,不想又亏了。

    再回到村里,赖运升终于迎来了好运气:村里的桑蚕专业合作社创建了阳光助残示范基地,那楼镇及周边乡镇100多名残疾人通过养蚕脱了贫。最关键的是,合作社有南宁来的技术员指导。

    赖运升的心热起来了。

    心动,就要行动,更要脑动。他说服妻子重操旧业种桑养蚕,他来当主力。

    “你行吗?以前蚕宝宝谁在吃谁在睡,你都不懂。”妻子说。

    “合作社不是有技术员吗,看我的。”赖运升用的是“笨办法”,合作社怎么养,他就照葫芦画瓢――合作社用竹编给小蚕作“床”,他也用竹编;合作社用石灰消毒,他也用石灰。遇到不懂的,就不厌其烦地请教技术员谈有兴。

    重新养蚕第一年,赖家就迎来丰收,年收入5.5万元。

    去年春节前,赖家建起2层新楼房。赖运升已不满足“小打小闹”了――他与合作社合作按3∶7比例出资,共建了一个面积380平方米的蚕农实训基地,基地养蚕收入归赖运升所有。目前,基地正在安装自动化养蚕设备,他任技术讲解员。“基地每批蚕可出茧175公斤,市价60元/公斤,一年12批,今年有搞头了!”赖运升说。

    在合作社2000多名社员中,赖运升成了传奇,3年内完成了人生“三级跳”:2015年脱贫,2017年建新房,2018年搞实训基地,成为中山村种桑养蚕的领头雁。

    种桑养蚕是个辛苦活。儿女劝赖运升:“家里的债都还清了,别那么拼。”赖运升一瞪眼:“不拼好日子能从天上掉下来!”

    也有人背地里说赖运升“傻”。按他的情况,可低保兜底脱贫,“赖着政府就脱贫了嘛。”赖运升一听火了:“我背是驼了,但还有手有脚呢。晒着太阳,等着政府和干部来帮脱贫。丢不丢人!”

    “村里有赖叔,真好!”驻村第一书记杜艳芳说,中山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89户772人,已在2017年整村脱贫。“一味‘等靠要’,提起赖叔,谁还能不脸红?”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