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广西新闻 > 多点发力 擦亮中医药壮瑶医药名片
  • 多点发力 擦亮中医药壮瑶医药名片

    时间:2017-04-27 00:28:46  来源: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  作者:

    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记者奚振海

    丰富的民族药材资源、特有的地缘优势以及深厚的历史底蕴,让中医药壮瑶医药成为我区独具特色的健康服务资源。“十二五”以来,我区做好顶层设计,出台一系列法规、政策、文件助推壮瑶医药发展。

    当前,我区壮瑶医药服务水平、科研水平连上新台阶,壮医药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医疗、教学和科研体系,瑶医药也得到了较好的继承和发扬。中医药壮瑶医药“简、便、验、廉”的特色优势,在有效缓解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顶层谋划护航中医药壮瑶医药

    “‘十二五’期间,我区的中医药民族医药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自治区中医药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说。

    中医药壮瑶医药事业的发展,首先得益于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顶层设计。“十二五”时期,我区确立了建设中医药民族医药西部强区的发展目标,并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法规、政策保驾护航――2009年,自治区人大常委会颁布《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中医药壮医药条例》;2011年,自治区政府出台《关于加快中医药民族医药发展的决定》和《壮瑶医药振兴计划(2011-2020年)》等系列文件,成立了中医药民族医药发展领导小组,协调实施推进中医药民族医药事业发展的“十大重点工程”和中医药壮瑶医药“三名”(即名医、名药、名院)战略,并召开了全区中医药壮瑶医药大会。2016年,自治区政府《广西中医药壮瑶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6-2020)》发布,为“十三五”时期中医药壮瑶医药发展指明了方向。

    大谋划带来了大投入,大投入产生了大产出。“十二五”以来,我区在中医药壮瑶医药方面累计投入中央、自治区专项资金近70亿元,相关基础建设、重点专科、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民族民间医药挖掘整理等工作,都取得了重大突破。

    构建中医药壮瑶医药体系服务民生

    建设中的广西国际壮医医院已经初露雏形。“整体项目有望今年5月底完工,2018年上半年投入使用。”院长覃裕旺表示。广西国际壮医医院集医疗、保健、预防、康复、教学、科研和国际交流为一体,对整合我区壮瑶医药资源、推进其发展都有积极影响,惠及八桂乃至东盟各国。

    目前,广西拥有各类中医民族医医疗机构1800所,其中中医类医院109所、公立中医医院91所、中西医结合医院14所、民族医院4所;公立中医类医院98所,非公立中医类医院11所;三级医院16所,二级医院62所。

    人才培养是构建服务体系的重要一环。我区在贺州、百色、河池、贵港等地设立了20个广西名老中医工作站,培训基层中医民族医骨干。目前,全区有国医大师1名,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39名;桂派中医大师28名,广西名老中医39名,广西名中医97名;全国基层名老中医16名,广西乡村名中医109名。国家级、自治区级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25个,全区设立7个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相关学校和研究机构开展不同层次的民族医药教育,高等院校中医壮瑶医类专业在校生规模达到3.47万人。

    在这一系列保障措施之下,我区初步形成了涵盖城乡的自治区、市、县、乡、村五级的中医药壮瑶医药服务体系。全区95.21%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5.66%的乡镇卫生院、85.82%的社区卫生服务站、72.10%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民族医药服务,这一比例居全国前列。“十二五”末,我区中医类医院诊疗人次数达到了1824.1万人次,年均增长率为7.66%。而其相对低廉的费用,有效缓解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进一步放大了医改的惠民效果。

    下一页第[1][2]页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