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广西新闻 > 河池市齐心协力奏响民族团结和谐曲
  • 河池市齐心协力奏响民族团结和谐曲

    时间:2017-09-25 17:28:37  来源:河池日报  作者:

    2012年以来,我市各族群众在经济上互帮互助,在文化上相互认同,积极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建设

    齐心协力奏响民族团结和谐曲

    河池日报记者 李婷婷 通讯员 韦东成

    “我经常参加村寨里的红白喜事,和村民们相处融洽。”9月17日,在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东门镇中石村石围屯,一提起石围屯600多年历史和民俗风情,身为汉族人的曹莹璐如数家珍。

    曹莹璐祖籍武汉,但出生在金城江。上世纪60年代,她的父亲响应国家“三线建设”号召来到金城江。从小与壮族群众为邻的她能听懂简单的壮语,也让她对少数民族民俗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石围屯里竖有一座2.4米高的方塔功德碑,这是古代仫佬族地区民族团结和谐的历史见证。屯里有48间刻着仫佬族雕刻工艺的古屋,多数建于清朝和民国,少数建于明朝。2012年,石围屯被自治区民委列为“特色村寨保护和发展”项目试点村。罗城县委、县政府对古村落、古民居进行了修复保护,建成了屯级仫佬族民俗博物馆。2014年,石围屯被国家民委列为首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4年前,曹莹璐来到石围屯。从听不懂仫佬语,到能听懂简单的仫佬语,她渐渐融入这个仫佬族大家庭。如今,她成为广西石围古村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公司有55名员工,都是石围屯的仫佬族村民。

    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旅游开发中来,村民养鸡鸭、土猪,种砂糖橘、油茶果,作为景区招待游客的食材。中老年妇女制作仫佬族传统草编工艺品和特色小吃卖给游客,增加收入。外出打工的年轻人回到老家,在景区表演民族歌舞,每月有2000元收入,让自己的孩子不再成为留守儿童。

    乡村旅游开始红火,这个古老的仫佬族村寨变得“现代化”。“以前,进村道路狭窄、弯曲,无法会车。”石围屯景区讲解员梁美莲说,现在新建的道路通了公交车,还铺设步行道路。从去年8月开业以来,石围古村景区接待游客2万人次。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在曹莹璐眼中,仫佬族在现代化的变迁中保留着对本民族文化深层的认同。石围屯上了小学的孩子会三种语言:仫佬语、桂柳话、普通话。在丧葬仪式上,她听到60多岁的道师用仫佬语唱感恩的歌。她还在罗城电视台看到了仫佬语电视新闻节目。

    曹莹璐在石围屯的文化旅游创业故事,是我市汉族和少数民族群众利用民族政策互帮互助齐心协力奔小康的一个缩影,也是我市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市建设成效之一。

    我市是少数民族聚居区,有47个民族,其中8个世居民族;有少数民族人口367万人,占总人口的85.3%;有5个民族县、11个民族乡。由于历史和自然原因,大部分少数民族群众生活在缺水、无路的石漠化地区。

    经济发展是民族团结进步的物质基础。2013年至2016年,我市争取到3.4亿元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建设项目1003个;今年,全市争取到两批少数民族发展资金1.2亿元。2013年至2016年,建设河池市特色村寨18个,共投入资金1814.57万元,建设项目28个,其中,10个少数民族村寨被国家民委命名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十二五”期间,全市11个民族乡农民人均纯收入每年增加200元以上。

    文化是民族团结之根。2013年以来,我市县级电视台先后开辟用壮语、仫佬语、瑶语、毛南语等少数民族语言播报电视新闻节目,还开展民族节庆活动和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构建少数民族的精神家园,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2012年以来,我市各族群众在经济上互帮互助,在文化上相互认同,积极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市建设,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全市有4个集体和4名个人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个人。金城江区第五小学被国家民委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东兰县革命烈士陵园和东兰县壮乡英雄文化园被国家民委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