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广西新闻 > 柳州征集第五批历史建筑线索 一批老房子入围
  • 柳州征集第五批历史建筑线索 一批老房子入围

    时间:2017-09-11 20:43:15  来源:广西新闻网-南国今报  作者:

    规划部门调查第五批历史建筑线索

    又一批老房子列入备选名录

    广西新闻网-南国今报记者王缉宁王剑

    为进一步推动柳州市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加强对具有一定历史、科学、艺术等价值的历史建筑的保护与管理,柳州市自2013年开始,已先后筛选、审定了四批共51处历史建筑。近期,柳州市规划局开始着手征集第五批历史建筑的线索信息,广西农事试验场研究病虫害的温室旧址(以下简称“养虫室”)、新圩贮木场干部宿舍、五菱柳机老招待所等一批历史老建筑,将列入备选名录。

    老平房不“平凡”

    9月5日,记者随柳州市规划局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科工作人员,一起来到了柳北区沙塘镇的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简称“农科所”)。根据市民提供的线索信息,他们邀请了农科所工程师、退休职工兰生葵,对该所一幢建于上个世纪40年代的建筑进行实地考察。

    这幢外观老旧的平房建筑,位于农科所百香果园的西北角,面积六七十平方米。规划局工作人员调查得知,建筑为砖混结构,为木质地板,建筑除西南角有一处漏雨外,总体状况尚好。建筑西侧,还存放着大量上个世纪三十四年代,科研人员用于培养昆虫的木质器具。兰生葵说,这幢平房就是广西农事试验场养虫室旧址。中科院院士、中国害虫生物防治开拓者、近现代农业昆虫学家邱式邦,抗战期间曾在沙塘工作8年。他的自传《耄耋忆旧》中,就有一张1940年拍摄于这间养虫室旁的老照片。

    昆虫培养温室里,摆放着一张厚实的大木桌。兰生葵说,那是邱式邦院士当年在柳州沙塘工作时,亲自到柳州城里找人订制的。关于这一点,在邱老的自传里也有详尽描述。1937年,因抗战在南京中央农业实验所工作的邱式邦,奉命南迁被分配在柳州市沙塘的广西工作站,他和同事先后开展松毛虫、玉米螟、大豆害虫、甘蔗绵蚜、飞蝗、土蝗等一系列防治病虫害的科研工作,发表了16篇卓有见识的学术论文。

    期望不留遗憾

    抗日战争时期,柳州城北今沙塘镇一带的广西农事试验场,曾是中国后方仅存的农业科研中心,当年得益于较为完善的科研设施,加之地处后方局势稳定,那里汇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农科精英、造就了大批高级农业人才,并且取得一系列的重要农业科研成果,沙塘因此而被冠以“农都”美誉。

    兰生葵说,广西农事试验场旧址已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列为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不知何故,同属广西农事试验场的“养虫室”,却被遗漏在了“文保”清单之外。兰非常希望,广西农事试验场“养虫室”旧址能够列入柳州市第五批历史建筑,得到应有的保护。

    两处苏式建筑入围

    位于柳南区太阳村镇新圩火车站旁的新圩贮木场,是柳州曾经作为西南最大木材集散地的一笔珍贵遗产,也是“柳江放排”历史记忆的重要见证。在柳州市政府公布的第二批历史建筑名录中,该贮木场场部大楼和一幢专家楼已经入列。此次开展第五批历史建筑的线索征集工作,接到市民提供线索,该贮木场的苏式干部宿舍,也进入到了规划局工作人员的视野中。据该单位的老职工介绍,新圩贮木场建于1952年,是贵州省林业厅设置在广西境内的“飞地”单位。贮木场建立初期,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都是从贵州省派来的,于是场里建起了苏式风格的干部宿舍,供场领导居住,它与已列为历史建筑的场部大楼和专家楼一样,是幢面积约120平方米的苏式平房,也是贮木场的早期具有别墅风格的建筑。

    而五菱柳机老招待所,是一栋建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苏式建筑,曾系苏联专家的下塌处。柳州市规划局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科负责人称,上述这些老建筑,尤其是农科所的养虫室旧址,均具有很深的历史文化底蕴,他们拟计划将其列为第五批历史建筑向上报批。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