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广西新闻 > 【砥砺奋进的五年】引导村民革陋习 养成生活好方式
  • 【砥砺奋进的五年】引导村民革陋习 养成生活好方式

    时间:2017-08-30 17:50:13  来源: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  作者:

    引导村民革陋习 养成生活好方式

    ――我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综述之二

    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记者蒋秋

    树立良好社会风气,是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落地生根的必然要求,是深化美丽乡村建设的有效途径,是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重要抓手。

    近年来,我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把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婚丧大操大办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重要内容,以“引导村民革除陋习,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现代生活方式”为根本,创新方法,使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工作得到了广泛深入的开展。

    红事白事简办除陋习倡新风

    今年3月,钦州市钦北区大直镇那么村村民张先生改变村里祖祖辈辈厚葬的方法,选择在钦州市燕山墓园为逝去的亲人举行花坛葬。“孝敬老人,不是在老人去世后给他办隆重的葬礼,而是老人在世时多多孝敬。”他说。

    改革开放以来,我区一些农村地区富了,农民腰包鼓了,但婚丧喜庆大操大办等不良风气成为了许多农民的精神、财物负担,有的甚至因此致贫返贫。近年来,这样的状况正在悄然发生转变:红白喜事比阔气讲排场的少了,厚养薄葬、喜事新办、丧事简办的多了;搞封建迷信的少了,生活方式科学文明健康的多了……

    这样的转变得益于我区移风易俗工作的深入推进。近年来,我区各地把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多措并举,破除陋习倡导新风。

    我区出台关于党员干部带头推动殡葬改革的实施意见,要求党员干部带头推动殡葬改革,带头文明节俭办丧事,带头火葬和生态安葬,带头文明低碳祭扫,带头宣传倡导殡葬改革;严禁违规操办丧事,严禁从事封建迷信活动,并强化对违纪违法行为的查处。

    河池市广泛开展“移风易俗,助力脱贫”主题活动,发挥行政村食品药品安全管理协管员作用,及时掌握群体性(红白喜事)聚餐备案信息,督促村民有喜事丧事按规定操办,引导广大农民群众尤其是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主动融入参与“移风易俗,助力脱贫”工作中,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大操大办的,取消应有的扶持政策。

    钟山县清塘镇通过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建设,把反对婚丧大操大办等列入各村村规民约中,并积极配合公安、司法等部门开展打击各种封建迷信活动、邪教活动以及扫除黄赌毒等丑恶现象。

    自治区各部门也积极参与到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活动之中。民政厅加大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力度,利用清明节和重阳节前后开展宣传和引导群众积极参加公益花坛葬、集体祭祀、骨灰撒海等活动,推行惠民殡葬政策,引导群众节俭办丧事。

    教育厅组织高校师生下基层、进农村开展民俗活动,引导广大师生与农民在节庆活动中传承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传播良好的文明风尚。

    反对铺张浪费崇尚节俭办事

    制定村规民约、培育乡贤文化、发挥道德模范的引领作用……近年来,我区大力推动移风易俗、反对铺张浪费,崇尚节俭办事文明乡风,探索出一条条行之有效的路子和方法。

    村规民约“约”出好风气。南宁市1446个行政村在广泛发动村民讨论基础上修订发布村规民约,把核心价值观融入“土规定”“土口号”,形成一条条抵制铺张浪费、薄养厚葬、封建迷信、赌博败家等陋习的村规民约,引导人们共建清风净流的美好生活。

    培育乡贤文化涵育文明乡风。柳州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重面子”更“重里子”,从群众的思想观念入手加强农村移风易俗工作,引导群众改变讲排场、讲面子的传统观念。组织开展乡风评议会,用乡贤引领民间舆论、用群众评价引导社会风气,让不文明现象无所遁形。

    山歌传唱乡风民风家风。利用刘三姐大舞台、鱼峰歌圩等平台,我区各地各部门组织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山歌培训暨巡回演唱会等系列活动,出版理论歌谣《唱响“四个全面”》,让优美山歌传唱千家万户。桂林市1600多个行政村利用农村基层各类宣传载体和文化阵地,把核心价值观落实到农村农户农民,树立良好乡风民风家风。

    “好人榜”传递正能量。我区各地把移风易俗活动与评先评优相结合,总结挖掘移风易俗的先进典型,对他们的事迹进行广泛宣传,发挥道德模范的引领作用,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身边群众。张榜公布各类好人好事,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宣传展示先进典型的风采,形成崇德向善、和谐向上的村风民风。

    美化乡村文化惠民八桂劲吹文明风

    古骆越铜鼓雕塑古朴典雅,骆越文化长廊飞檐翘角,掩映在绿树红花之中,与地上的潺潺溪流相得益彰……南宁市武鸣区马头镇北门屯的美景令人心旷神怡。

    在“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活动的推动下,我区许多农村,像北门屯一样,旧貌换了新颜。

    2013年5月,一场声势浩大的“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活动在八桂大地启动,给我区农村带来了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我区不断建立健全乡村建设常态长效机制,在统筹环境卫生整治、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改善的同时,打造了一批宜居宜业生态乡村,成为了构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物质载体。

    在“美丽广西”乡村建设中,我区各地注重围绕乡村建设主题,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引导群众逐步养成文明、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乡村蔚然成风。

    农村一些陈规陋习愈演愈烈的主要原因在于部分农民“富了口袋,空了脑袋”,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发展不相协调。为此,百色、北海、防城港等地将移风易俗融入各项文化惠民工程,充分发挥文化站、村级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和村广播室的作用,依托乡贤文化骨干和文艺爱好者组建文艺宣传队、曲艺演出队、文艺科普协会等,坚持开展“送文化下基层”,切实把优秀文化产品送到群众身边,让群众享受到健康向上的文化食粮。来宾、玉林、贵港等地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积极探索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新模式,让农村文化生活美起来。

    如今,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的成效正在我区逐步显现:越来越多的村屯发生了美丽“蝶变”,“文明之花”已盛开在广大农民心中;文明乡风沐浴下的八桂大地,正焕发出勃勃生机。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