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广东新闻 > 合汴肇三地“共书廉政文”,3米高包公铜像端州揭幕
  • 合汴肇三地“共书廉政文”,3米高包公铜像端州揭幕

    时间:2018-04-24 15:52:20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马喜生,赵季轩

      “通过此次包公廉政文化研讨会的深入学习,包公爱民亲民、清心直道、秉公执法的形象在我们心里更加丰满起来。”4月19日—20日,为期两天的全国性“2018包公廉政文化研讨会”在肇庆市举行。

      来自安徽合肥、河南开封和广东肇庆三市的纪委人员、包公后人代表和专家学者近110人共同见证肇庆包公文化园内包公铜像揭幕,并就挖掘传承包公廉政文化,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深入探讨。

      4月20日,合肥、开封和肇庆三市纪委签订了《合汴肇三地包公廉政文化研究和文化交流合作框架协议》,未来三地将围绕“同打一张包公牌,共书一篇廉政文”这一主题,协同推进包公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建设,共享包公廉政文化建设经验做法,推动三地干部异地交流培训,共同做大做强包公廉政文化品牌。

      爱民亲民,“半个包公在端州”

      4月19日上午,肇庆包公文化园内,3米高的包公铜像上的红布徐徐揭开,42岁的包公形象首次亮相。这尊打破传统脸谱化的包公铜像表情儒雅威严,右手执笔,左手抚着腰间宝剑。包公第36代后人包训安称,儒雅威严的包公更接近他在治理端州时的精神世界。在很多研究学者眼中,包公爱民亲民的理念始于端州,可以说是“半个包公在端州”。

      据记载,包公是在公元1040年—1042年任知端州(今肇庆市)军州事,离任时42岁,正是其一生中最年富力强的阶段。主政端州3年,他勤政爱民,排沥屯田,挖井除疾,治理砚赋,建仓修驿,兴文办学,做了大量实实在在的爱民亲民之事。肇庆至今还保留着包公楼、包公祠、包公井、星岩学院等纪念场所。

      据明万历《肇庆府志》记载,宋时端州百姓常出现“春瘴”疾疫,这是因为老百姓饮用不干净的河水引致,于是包公在端州开凿了七口水井,解决了老百姓饮水问题。

      包公还捐俸创办“星岩书院”,为岭南培育人才;包公带领老百姓排沥垦荒以营生产,修建崧台驿站以利交通,修建起丰济粮仓以储粮食,连生活在水上的疍族与生活在山林里的傜族也纷纷归化。

      肇庆出产的端砚是中国四大名砚之首,当时地方官以“进贡”名义层层加码,数十倍征收,砚工苦不堪言。包公上任之后决心除掉这个弊端,下令端砚“只征贡数”,对多征者严惩不贷,革除了多年的弊端,而他本人以身作则,践行“不持一砚归”的承诺。

      肇庆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吴泰国认为,端州任职经历在包公一生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位置,使他逐步形成了以民为本的治理理念,“甚至可以说,包公治端的史迹是研究包公廉政思想的重要依据和出发点”。

      开封市包公研究会会长李良学认为,包公的廉洁思想背后是爱国爱民,他对子孙后代要求严格,使得《包拯家训》流传至今。

      据了解,为了能更真实还原42岁的包公脸谱,这尊铜像以北京故宫博物院珍藏的包公画像为依据,按照画像脸部骨骼,利用科技手段倒推出42岁时包公的脸谱,再请肇庆市学术一流的美术老师画像。

      “肇庆打造一个更真实、更贴近生活的包公形象,这是求真求实的表现,也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表现。”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原院长孔繁敏教授如是说。

      勤政廉政,弘扬包公廉政文化具有现实意义

      一直以来,肇庆市高度重视和挖掘传承包公廉政文化,修建省级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包公文化园,恢复“包公诞”传统民俗活动,修复包公井、包公楼,开展内容丰富的包公廉政文化主题活动等,目前还稳步推进包公府衙规划复建。去年,肇庆市还精心创作了首部以包公廉政文化为题材的音乐剧《青天之端》,在全省进行巡演,取得极大的社会反响。

      在为期两天的包公廉政文化研讨会中,与会纪委工作人员、包公后人代表、专家学者纷纷表示,在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夺取反腐败压倒性胜利的背景下,传承弘扬包公廉政文化具有更加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推进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具有积极作用。弘扬包公廉政文化,就是要弘扬他爱民亲民的赤子情怀,弘扬他清心直道的廉洁本色,弘扬他秉公执法的浩然正气。

      广东省纪检监察学会副会长孙跃山认为,举办此次研讨会,对挖掘和提升包公廉政文化内涵,弘扬包公勤政廉政精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具有积极的意义。他认为,此次研讨会形成了一批包公廉政文化理论研究成果,建立了一个包公廉政文化交流合作机制,修复了一批包公文化历史遗迹遗址,成果丰硕、意义深远。

      吴泰国认为,包公爱国、民本、清正廉政思想,就算放在今天仍有着极强的生命力,与我党对干部忠诚、干净、担当的要求如出一辙。包公虽已去世千年有余,但他的廉政思想和为政理念,仍有许多值得今天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开封市纪委副书记、市监委副主任侯豪认为,包公文化博大精深,包公精神传颂千古,包公清正廉洁、刚正不阿的精神更是震古烁今,举办此次包公廉政文化研讨会意义非凡,将为反腐倡廉发挥更大作用。

      合肥市纪委常务副书记、市监委副主任刘清认为,此次研讨会对于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向纵深发展有深远影响。

      共建共享,构建交流合作机制做大包公廉政文化品牌

      安徽合肥是包公的成长地,广东肇庆是包公成名地,河南开封是包公扬名地,三地包公史迹渊源深厚,一脉相连。据了解,三地在做大做强包公廉政文化品牌、打造干部廉政文化建设等方面各有特点。

      本次研讨会上,合肥、开封、肇庆三市纪委还签订了《合汴肇三地包公廉政文化研究和文化交流合作框架协议》,提出构建跨区域交流合作机制,携手挖掘研究包公历史文化,相互交流分享包公廉政文化建设经验做法,支持包公廉政文化成果共享,开展包公廉政文化产品交流巡展。

      未来,合汴肇三地还计划推动三地干部培训异地交流参观学习包公文化,实现三地包公廉政文化教育基地资源共享,围绕同打一张包公牌,共书一篇廉政大文章,共同规划、联手创建,在教育基地建设、文化艺术创作、文化产品开发、教育活动开展等方面协同推进,实现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合作共赢,做大做强包公廉政文化品牌。

      刘清认为,三地纪委可从打“包公牌”,形成包公廉政文化建设共识;建“包公园”,弘扬特色鲜明的包公廉政文化;办“包公杯”,打造包公廉政文化品牌;续“包公缘”,完善包公廉政文化机制建设,共同分享三市包公廉政文化建设的经验和做法。

      合肥市将以此次研讨会为新起点,认真落实会上签订的合作框架协议,为反腐倡廉建设营造更加浓厚的社会氛围,让包公廉政文化历久弥新。

      据了解,研讨会筹备期间,大会在全国范围内征集了包公廉政文化研究论文58篇,从中遴选34篇作为参会论文,会后将集结出版,形成一批包公廉政文化理论研究成果。

      根据合肥、开封、肇庆三市纪委协商,下一届“包公廉政文化研讨会”将于2020年在安徽省合肥市举行。

      [撰文]马喜生赵季轩

      [来源]南方日报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