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广东新闻 > 中山企业如何开创“绿色未来”?
  • 中山企业如何开创“绿色未来”?

    时间:2017-12-02 16:21:37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

    如今,绿色发展作为一种可持续的发展方式,正逐渐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新引擎,“绿色竞争力”正逐渐成为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新型竞争力。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推进绿色发展”。在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方面,党的十九大报告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在绿色低碳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

    11月20日至27日,记者走访了中山部分企业,他们已经让绿色发展成为企业的自觉行动,在持续多年的探索中,走出了一条提升 “绿色竞争力”的道路。但,一枝独秀不是春,在新一轮的经济大发展中,绿色发展已大势所趋,以制造业为主的中山企业群,如何转变理念和方式,提升 “绿色竞争力”,共同创造中山产业发展的“绿色未来”?

    一家企业的“低碳路”

    ●咀香园全国率先记录月饼 “碳足迹”

    一块杏仁饼,从绿豆等原材料开始,到最终包装销售到市场,会排放多少碳?

    咀香园和中山大学合作,以2015年1月到12月的数据为依据,测算出:每克夹肉杏仁饼排放3.2克二氧化碳当量,每克莲蓉蛋黄月饼排放 2.5 克二氧化碳当量。这些“碳”数据报告,从今年4月起,出现在咀香园两款拳头产品——夹肉杏仁饼和莲蓉蛋黄月饼的包装盒上。也就是说,碳排放量今后将成为消费者选择物品的标准之一。为了保护地球,很多人会选择碳排放量低的物品。而咀香园也是国内首个获得糕点类和月饼类碳标签的企业。

    投入大量财力和人力进行碳排放量的核算,值吗?“这些确实不能马上为企业创造效益,我们这样做既是对行业的示范,也是对绿色低碳理念的推广,从长远看,打绿色低碳牌最终会让我们获益。”咀香园健康食品(中山)有限公司董事、首席技术官张延杰11月23日上午在办公室对记者表示。

    咀香园明年将迎来100周年诞辰,对于一家老字号企业来说,顺应国际潮流,用绿色竞争力赢得国内外市场,是其打造下一个百年基业的基石。今年,咀香园申报了“广东省近零排放区示范工程企业试点项目”和中山市“咀香园近零碳节能改造与碳普惠试点建设”低碳发展专项,这已是公司连续3 次申请中山低碳专项资金项目。

    张延杰表示,咀香园推动企业“近零碳”建设已建立了一整套完整的体系,包括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温室气体盘查(碳盘查)、温室气体核查(碳核查)、低碳管理培训等。围绕“近零碳”,一系列工作仍在展开:咀香园建立起能源管理体系,成立了温室气体盘查工作组,并邀请第三方核查组于2016年 9月对温室气体排放进行了现场核查。

    在节能技术改造方面,2013年,咀香园投资350.11万元进行连续式隧道烤炉余热回收与过程节能技术改造项目,该生产线可直接节能24%,全年节约电力60万度,直接节省能耗开支45万元以上;如今在建的屋面光伏发电项目,预计建成后年碳减排量 181 吨二氧化碳当量,年节省标准煤140吨,年收益可达49.4亿元。

    一群企业的“绿色”探索

    ●发展“绿色工厂”生产“绿色产品”

    近年来,我市发改、经信、环保等部门纷纷鼓励和引导企业开展绿色生产。在走访中,记者了解到,有不少企业和咀香园一样,根据自身的特点,在工艺改进、新产品应用等方面先行先试,转变发展方式,正在积极探索一条绿色发展之路。

    11月21日,记者来到了被国家工信部评为 “绿色工厂”的木林森股份有限公司采访。木林森通过改进工艺节能降耗,并计划借助工业 4.0 进一步实现低碳生产。

    专门负责工厂低碳节能管理的助理工程师欧阳建平带团队把工厂看起来 “多余而无用的能源”收集起来,发挥“余热”,通过陆续改造,园区所有空压机余热都利用起来,不仅用于工艺生产,还可满足园区1万多人的生活热水需求。热水从空气压缩机的机房供应到楼顶,再流入空气能系统“增热”达到所需水温,输送到车间各层;车间已使用过的热水因为还有余温,又回流到循环系统进行增热,再次发挥“余热”。

    “整个加热方式变了,不仅比原先节省了 30%-40%的能耗,原本靠加热棒加热的安全隐患也消除了。”欧阳建平说,今年该厂区办公大楼也更换磁悬浮空调,将比传统空调节能30%。采访当天,有专家到工厂勘察屋顶情况,察看能否在厂房屋顶装上光伏发电。

    木林森斜对门的 “邻居”——史丹利(中山)工具有限公司,是一家五金企业,公司的停车棚和厂房楼顶刚刚完成了约1.4万平方米光伏发电板的安装,将在12月开始运行,估算一年可减少碳排放近1096吨。该公司专门设有EHS部,即环境健康与安全部门,经理苏艳明对记者表示,公司制定了运转成熟的能耗管理体系,并有严格的节能目标,2020年整体要比2015年节能20%。为了这个目标,公司从上到下“抠”细节。

    在史丹利的生产车间入口公告栏贴着每个月每个部门的EHS绩效考核指标,即KPI,每个月的固体废弃物排放、能耗、水耗情况等都“记录在案”,并且EHS部对每一个生产小组本月的能耗情况进行打分。每个部门都有相应的节能职责和指标,并直接纳入绩效考核。目前,节能已经成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每个细节都有机会节能,每天要考虑是否能更节能。”苏丽明说,这已在企业达成共识。

    达能 (中国)食品饮料有限公司,是中国7 家达能饮料生产企业规模最大的厂区之一。中山工厂总监江志斌 11月24 日对记者表示,除了工艺改进和设备更新外,达能还在生产环节中不断引进绿色产品和工艺实现绿色生产。

    据江志斌介绍,公司今年5 月份使用的 ECA 项目,改变传统用强碱对设备进行清洗消毒的方式,通过工艺把水分子分离出碱性离子,减少了化学物品和热水冲洗产生的能耗,实现了更加清洁的排放。同时,工厂正在研究使用可以降解塑料瓶的可行性,这已在国外很多工厂得以实现。

    “绿色发展”动力从何而来?

    ●企业“主动作为”意识逐步提高

    去年广东省经信委出台《广东省关于全面推进绿色清洁生产工作的意见》。十三五期间,中山预计至少要推动800家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今年我们已经有100多家企业正在开展清洁生产的审核,数量超过我市整个十一五、十二五加起来的审核数量。”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11月23日表示。在他看来,企业对“清洁生产”经历了从“完全不了解”到“主动去做”,意识逐步提高。“我们的工业制造,趋势一定是越来越‘绿色’,政策对制造的节能环保要求会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龙头企业也意识到这一点。绿色生产的动力,主要还是来自企业内部。”他表示。

    作为绿色发展的重要内容,我市也在持续推动企业低碳发展、降碳转型。市发展改革局11月27日提供的数据显示:我市已有中山市合兴奇典居家具有限公司合兴椅、中山市红古轩家具有限公司云龙沙发十件套、广东欧意电器有限公司燃气灶等3款产品通过了国际第三方认证机构的碳标签认证,在国际上首开红木家具产品和燃气灶产品获得碳标签认证的先河。同时,中山五金制品、红木家具、家电照明等行业尚有 10 多家企业正在开展碳标签开发和认证工作,在全省处于领先水平。

    ●绿色竞争力也是市场“话语权”

    江志斌告诉记者,达能作为跨国企业,既有经营目标,也有社会责任,考虑到集团未来的发展和消费者的需求,公司在绿色发展方面要做引领者,从而为企业树立口碑,赢得较好的社会形象。“我们要让消费者认为我们是一家环境友好型企业,这对我们来说很重要。”

    史丹利的苏丽明也认为,内部动力要比外部动力更重要。她认为企业管理层的观念和重视程度非常重要,这样才能够在公司上下形成金字塔式管理模式,成为由上至下推动的企业文化。

    本土龙头企业也看到,随着法律法规对节能环保要求的提高,以及消费者绿色环保意识的增强,低碳生产会越来越成为企业的必然选择。作为全球最大的LED 封装基地,木林森高层早几年就提出“近零碳排放企业”的目标,前后已经和专业机构筹划了近一年,现阶段正在做能源管理方案,“公司正在积极布局全球市场,只有提高‘绿色竞争力’,才能走得更远。”欧阳建平表示。

    中山市小榄低碳发展促进中心(简称“低碳中心”)在对辖区内企业进行减碳评估摸底时发现:产品直接面对终端消费者、外向型出口企业、上市公司、跨国企业更具有绿色低碳发展的主动性。“总体来看,近几年企业主动参与的主动性越来越强,对于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说,如果企业暂时不增加行政成本和太多的人力投入,企业还是愿意参与的。”低碳中心主任何益清表示。

    “绿色发展”还需哪些动力?

    ●企业“自发”难仍需政府推动

    在绿色消费逐渐引领消费潮流的今天,培育企业的绿色竞争力,已逐渐成为企业的新型竞争力,加上越来越多的欧美国家在商品进口时设置“绿色壁垒”,绿色发展也成为企业在国际市场的实力体现。常到国外考察的何益清认为,推动绿色发展,不能单靠企业的自发行动,更需要政策推动形成自觉,让绿色生产的理念充分融入到生产、采购、物流,到管理体系、营销等所有的环节。

    她曾经考察了浙江一家代工厂,小到地热、员工喝的温水、室内温度、灯光控制等细节都考虑到了减碳,为此工厂在这方面的投入增加,但公司决策层认为这是企业对环境应该承担的责任。何益清认为,企业主的绿色素养很重要,短期来说成本提高了,但减少能源消耗,增加了效益,最终直接和企业的绿色竞争力挂钩。相比之下,中山一些企业虽然对绿色生产达成共识,但绿色发展紧迫感不强,“大多数企业仍是生存第一,利润第一,不能看得更远。”

    张延杰分享经验时表示,咀香园之所以可以建立整套的绿色发展体系,三大因素缺一不可:公司高层的重视、政府的鼓励扶持、专业人员的推进。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仅有自身“重视”很难走远。

    ●技术资金匮乏需搭建服务平台

    低碳中心在摸底中发现,企业在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的过程中,也在技术上存在着困难。中山很多中小微企业,财力人力有限。“我曾经请第三方机构做过核算,单是车间改造就要近百万元,对于我们这样一家企业来说,绿色发展不是赶时髦就可以做的。”小榄一家五金企业的负责人陈先生11月27日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直言不讳。

    “这既需要专业辅导,也需要专业人士的跟进和参与,当然也需要企业投入真金白银。”何益清说。记者采访的木林森、史丹利、达能,都有专门部门和专业人士持续推动、跟进和改善公司绿色低碳发展,这些都是具有一定资金实力的企业。张延杰也认为专业人士很重要,公司现在有3名专业人士专门参与和跟进公司“近零碳”体系建设,并且和中山大学专业团队合作、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不仅如此,公司还鼓励人员参加专业培训,培养低碳管理师。

    政府也在资金方面持续给予扶持。自2013年起,我市财政设立了低碳发展专项资金,是我省首个设立低碳发展专项资金的地级市。目前,我市已连续5年开展低碳发展专项资金申报工作,2017年市将遴选出7个优质的低碳项目给予扶持。清洁生产方面,评为省级、市级清洁生产称号企业,可以获得资金扶持。

    有企业认为,政府在这块的扶持面和力度有限,对自有资金本来就少的中小企业来说,不足以激发企业绿色发展的积极性。中山企业创造“绿色未来”,还需要企业、社会和政府形成更强大的合力。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