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广东新闻 > 建全球创客新都市,南海将迎来哪些利好?
  • 建全球创客新都市,南海将迎来哪些利好?

    时间:2017-11-30 16:20:46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罗琼 何帆燕等

    11月28日,科技部创新发展司副司长余健透露,国家将支持粤港澳就共同关注的科研项目开展联合攻关,允许相关资金在大湾区跨境使用。

    余健是在2017粤港澳论坛上发布这一消息的。这一天,来自粤港澳三地的专家,与数百名青年创业者、企业代表一起,以“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创新集聚区”为主题,深入探讨粤港澳合作新前景,并共同见证12个总投资/贸易额达291亿元的合作项目签约,投资行业涵盖智能制造、商贸、金融、城市改造等多个领域。

    迎接湾区经济时代,南海如何高效聚集创新要素,打通要素流通渠道?直面全球创新浪潮,南海如何释放磁聚力吸引全球创客,打造现代新都市?这些思考,成为粤港澳三地创新创业者的共同话题。

    1 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大湾区将成企业走出去重要依托

    “从过去顺势应变,到主动布局融入全球创新网络,中国对美欧主导的全球创新版图,产生了重要影响。”余健在论坛上为与会嘉宾带来全球创新格局的最新观点,他指出,中国在全球创新格局中的位势显著提升。《2016自然指数》显示,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高质量论文第二大贡献国。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规划正在酝酿中。余健透露,将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并推行6大战略,分别是引领性原创成果策源地、科技体制改革先行试验区、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一带一路”创新合作重要枢纽、战略科技人才首选地、战略科技力量重要承载地。

    “充分发挥内地与港澳各自优势,对标世界一流湾区建设。”余健说,粤港澳大湾区要为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建设发挥示范引领和重要支撑作用。他为湾区经济下的粤港澳合作,指出了“四个着力”——着力优化创新资源布局,完善区域协同创新体系;着力提升区域产业创新水平,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着力促进创新要素有序自由流动,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着力强化开放创新,拓展国际合作新空间。

    在粤港澳三地共同加速融入湾区建设的当下,余健所带来的信息,让人们站在了更为宏观的角度,对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融合发展、跨区域科技创新合作、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等话题展开深入研讨。

    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副理事长肖金成说,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依托,企业要从这里走出去,是要有过硬的技术创新水平的,“创新是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的不竭动力。”他说。

    “我的公司就是一家在粤港澳大湾区中诞生、成长、壮大的科技型创新企业。”广州塞莱拉干细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海佳表示,正是依托粤港澳大湾区充沛的创新资源,他的企业所在的干细胞产业才得以快速发展。“展望未来,粤港澳大湾区的企业不仅要抱团出海,更要抱团与其他湾区的企业开展竞争,创新就是不可或缺的竞争力。”

    粤港澳大湾区集聚的创新要素,将裂变出怎样的未来,值得期待。佛山市委书记鲁毅认为,来自论坛上的真知灼见,将为佛山更好地把握发展机遇,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打造面向全球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提供有力指导。

    鲁毅表示,佛山将全力以赴积极推进广佛创新同城建设,主动承接深圳创新溢出效应,进一步加强与珠三角其他兄弟城市合作,推动佛山制造牵手港澳创新资源和国际化优势,畅通佛、港、澳三地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共同发展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湾区经济,为广东建设国家科技产业创新中心、粤港澳大湾区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作出积极贡献。

    2 创新要素加速集结

    以“南海智慧”融入大湾区建设

    就在2017粤港澳论坛召开的前一周,南海举办了“面向湾区 对话全球”2017湾区经济发展国际论坛,请来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托马斯·萨金特等国际顶尖学者,带来一场面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未来的头脑风暴。一周之内,两场以大湾区经济为主题的高规格论坛在千灯湖畔举行,南海加速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决心和速度,可见一斑。

    如果把近期的另外一场重磅活动——广东省大数据开发者大会暨2017云栖大会广东分会智能制造论坛,与上述两场大会联系起来,不难发现,南海正在以智造转型为基础,面向全球集聚创新要素,全力打造全球创客新都市,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版图上令人瞩目的亮点。

    2016年8月,南海立足广佛都市核心圈和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核心区两大战略地位,首次提出建设“全球创客新都市”开始,南海区紧紧抓住了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机遇,以全球视野规划未来。南海区区长顾耀辉介绍,南海正在通过积极推动企业走出去、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高端服务业三大路径,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并重点打造大沥全球采购中心、三山新城片区、南海电子信息产业园、广东省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产业基地、听音湖片区、佛山西站片区、广东金融高新区、千灯湖创投小镇8大载体平台,让来自粤港澳、来自全球的投资者和创业者,能够站在这片改革热土上,感受着“南海无海,心中有海”的城市情怀。

    “新一代ICT技术,将助力南海在粤港澳大湾区中大力发展科技创新产业。”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企业业务集团广东公司总经理陈斌表示,华为公司与南海区政府将共同构建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产业完整生态体系,共同培育首个智慧城市。

    “我们希望能够集结全球设计师的创新资源,在南海建设一个供应链设计创造中心。”洛可可创新设计集团董事长贾伟,曾经斩获红点、iF、IDEA以及红星等国际顶级设计金奖,他对南海强大的供应链基础表示出了浓厚的兴趣,“现在共享经济已经到了脑力共享的阶段了,南海有优质制造商,我们有优秀的设计师团队,两者碰撞在一起,就是新的创客模式。”

    3 培育本土创新要素

    助推更多年轻人成为南海新创客

    事实上,南海所展现出来的创新要素集聚能力,已足够让人赞叹。据统计,目前已有163个重点项目进入了南海全球创客新都市项目库中,投资总额超千亿元,涵盖城市建设和景观优化、交通运输、产业载体、人才集聚、文体休闲等方面。而今年,南海还先后引入了三个今年全市最大的项目,分别是全市投资额最大的超百亿元项目——长江氢动力(佛山)研发中心及整车生产项目、全市最大的文旅项目——宋城·西樵山岭南千古情景区项目,以及全市最大的利用外资项目——日本东丽项目。截至目前,已经有38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南海,其中还有不少项目多次追加投资、扩大规模。

    而更多的国外创新资源,也通过南海,流向全省、甚至是流向全国。2017粤港澳论坛现场签约12个粤港澳合作项目,总投资额达291亿元,包括中非佛山采购中心项目、波兰丝绸之路基金会“一带一路”产业园总部基地项目等,都旨在让南海成为全球“双创”资源的华南入口,寻获更大的发展空间。

    面向未来,南海除了在创新要素的集聚与流动上发力,还要助推更多年轻人成为南海创新主角,培育及创造本土创新要素。在2017年粤港澳论坛举办的同一天,粤港澳大湾区青创联盟业也正式成立。这个旨在促进粤港澳三地青少年交流的联盟,希望能有更多的年轻人通过平台,分享粤港澳大湾区所释放的时代红利。

    让更多的年轻人,能够站在南海这个舞台上施展才干,也是南海打造全球创客新都市的目标之一。顾耀辉介绍,南海是经济大区、人口大区,也是人才大区。目前,南海有20余万技术工人,每年南海本地的职业教育可输送4万名新的技工,同时100多万的新南海人更是不可忽视的人力资源补充力量。据统计,目前,全区人才总量达到41.6万,其中,拥有专业技能人才34.9万人,拥有博士519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41人,占全市78%,拥有省创新创业团队1个、省领军人才3人,各项指标排在佛山市五区首位,位居全省同级前列。

    “南海提出建设全球创客新都市,吸引珠三角和港澳年轻人到南海创新创业,体现了南海对各地人才的包容性,也展示了‘文化自信’的一面。”澳门科学技术协进会理事长崔世平说。

    “快译通”电子词典创造者谭伟豪,现在是香港天使投资脉络主席。从创客变成投资人,他对南海的创客前景表示期待,他说:“南海的制造业基础强大,能够快速响应创新团队的需求。创客团队来这里越多,跟过来的天使投资人也会越多,新行业新业态的发展咨询,也会越来越丰富。”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受到南海日益浓郁的创客氛围鼓舞,计划在此创新创业。钱方好近海外联合创始人梁生光,就想把创新团队放到南海。这位放弃金融行业百万年薪的80后,创办了国内最早的移动支付解决方案公司。“南海环境优美,生活成本低,是创业的沃土,也是生活的好去处。我很期待南海的未来。”梁生光说。

    ■声音

    要共同搭建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创业平台,支持青年人才创新创业,联通两地创新要素,促进创新产业携手并进。强化两地产学研深度融合创新,探索新机制,共建高水平的技术研发机构和人才培养机构。

    ——科技部创新发展司副司长余健

    过去的开放,是打开国门,吸引外商到内地做生意。现在的开放,是国内企业要勇敢走出去。粤港澳大湾区就是开放创新的基地,是企业走出去的依托。

    ——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副理事长肖金成

    “香港+”的元素可以丰富多样,这就是香港作为“超级联系人”的魅力所在。

    ——香港资讯科技联会会长邱达根

    澳门的科技创新起步相对较晚,但是澳门有多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澳门伙伴实验室,目前澳门也将海洋研究纳入科技研究重点计划当中,海洋创新是全新的课题。

    ——澳门科学技术协进会理事长崔世平

    ■纵深

    对接国际资源

    如何用好香港“超级联系人”

    超过26万南海籍乡亲旅居香港、澳门,近千家港澳企业在南海投资,佛山与港澳地区同根同源的文化传承,也促使佛山和香港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率先提出“香港+佛山”组合,携手未来发展。

    就联通内外而言,香港在诸多领域独具优势,包括金融、投资、贸易、物流、专业服务、文化教育等,可以成为内地城市对接国际资源的“超级联系人”。放眼粤港澳大湾区,除了佛山与香港的紧密合作,广州、深圳和东莞也在和这位“超级联系人”产生深度连接,且各有侧重。对比穗深莞,南海如何用好香港这个“超级联系人”?

    穗深佛莞各自发力

    南海规划载体承接港澳资源

    广州与香港的合作以贸易为主。香港是广州改革开放以来最大的外资来源地和最重要贸易伙伴之一,两地在服务贸易自由化先行先试中实现突破,据统计,广州现有香港服务企业共466家,占香港在粤服务企业的42%;2016年,广州对香港服务贸易总额为104.3亿美元,超过全市服务贸易总额的四分之一。

    深圳与香港则在科技合作方面走得更远。科技部创新发展司副司长余健提到,在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创新中心建设中,国家将支持和推动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建设。具体来说,国家将支持深港两地发挥现有的“河套区港深创新及科技园发展联合专责小组”作用,协同推动落马洲河套地区“港深创新及科技园”和毗邻的“深方科创园区”建设“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在科技创新政策方面进一步谋划,支持和鼓励在广东、深圳布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等重大科技创新基地向“深方科创园区”一侧聚焦,协调推动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对该区域予以重点关注。

    东莞与香港的合作着力在“投资兴业”二字上。东莞市市长梁维东今年7月赴港推介时说,希望能够有更多的港资企业来莞投资兴业,加快推动以先进制造业为核心的实体经济发展。

    而佛山则以粤港澳合作高端服务示范区为重点。佛山希望,能够立足佛山深厚的制造业基础,借力广东金融高新区现有的建设成果,以及三山新城位于广州南站西侧的区位优势和巨大发展潜力的价值洼地优势,引入粤港澳高端服务业。

    对比可发现,佛山与香港的合作有着明确的空间载体,佛山提出了“香港+佛山”的七大合作方向。而南海的三山新城,作为粤港合作的高端示范核心载体,已成为南海最受瞩目的发展热点,它着力打造的“香港城”和“澳门城”,也将成为港澳人士北上西进的第一站。

    瞄准世界人才中心定位

    人才合作可有更大突破

    香港资讯科技联会会长邱达根表示,香港作为“超级联系人”的作用之一,就是依靠大量灵活资讯,集结国内外优秀人才。“作为大数据、生物科技及网络保安系统数据,(香港)与大湾区一同打造成为世界人才中心,把新生代互联网专才、深层科研及顶级专家汇聚。”

    这一作用在南海也已经有成功案例。佛山市安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贤帅认为,该公司就是粤港澳人才深度合作的结晶。据了解,该公司是3D打印个性化种植系列及口腔颅颌面修复材料行业中的独角兽企业,其B轮融资估值10亿元。从成立之初,它就集结了粤港澳三地优质的人才资源,比如“千人计划”专家杜如虚、广东口腔医学专家邓飞龙等,该公司也通过香港,引入了来自香港汇丰银行、IWC万国集团、奥林巴斯公司的高管,组成创业团队,并在南海发展壮大。

    邱达根也希望,南海能够利用香港的便利,在集纳国际创新人才上有更多突破。在这方面,余健对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思考,或许可以给南海一些启发。余健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将聚焦重大需求,开展改革先行先试。“如科研资金跨境使用,可积极推动国家科技计划向港澳高校和科研机构开放,实现科研经费跨境拨付,支持粤港澳就共同关注的科研项目开展联合攻关,允许相关资金在大湾区跨境使用。”余健说,“而在港澳科研人员内地工作税收方面,探索完善‘港人港税,澳人澳税’的政策。为让人才流动便利化,可研究实施更加便利的科技创新人员出入境、工作、居住等政策。”

    佛山制造+香港科创

    产学研合作应加强交流

    余健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创新中心的建设,要充分发挥粤港澳科教和国际化优势,共同参与谋划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工程,提升国际科技创新影响力和话语权。而南海和香港,在产学研合作上,也可以走得更远。

    南海的大学资源以高等职业教育为主,拥有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广东东软学院、华南师范大学(南海校区)、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等多所知名院校。香港有8所知名大学,其基础研究水平突出,有着强大的国际联系能力,能够高效对接国际前沿科技成果落地孵化。过去两年,瑞典的卡罗琳医学院在香港成立了干细胞再生治疗中心,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也在香港成立了创新中心,这些都说明了香港高校具有突出的国际创新整合能力。

    由于香港本地创新科技产品的制造业规模比较小,而且门类不齐全,香港的学术界和研究界对于扩大接触制造业、尤其是先进制造业,也有着强烈需求,而这正是南海的长处所在。

    香港的科研技术可以在佛山落地,这不仅可以保持佛山企业的前瞻性,贴近技术前沿,还能使其拥有更广阔的国际视野,催生企业在技术研发上的新想法,推动佛山产业转型升级。而佛山的制造业发展,也能够为香港高校的科研课题提供充足的研究样本和调查资源,南海高等职业人才,也可以通过跟香港高校的互动,拓宽视野,提升其国际化理论水平。

    【撰文】罗琼 何帆燕 吴欣宁 肖霞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