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广东新闻 > “南海I号”发现与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阳江召开
  • “南海I号”发现与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阳江召开

    时间:2017-11-27 16:15:44  来源:南方网  作者:杨逸

      南方网讯(全媒体记者/杨逸)11月25-26日,由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广东省文化厅、阳江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承办的“‘南海I号’发现与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广东阳江海陵岛召开。国家文物局宋新潮副局长、广东省文物局龙家有局长、阳江市人民政府温湛滨市长、联合国教科文驻华代表处文化项目专员Himalchuli Gurung女士、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宋建忠副主任等出席会议,来自中国、美国、希腊、日本、韩国、伊朗、新加坡、柬埔寨等国的专家学者80余人出席了本次学术研讨会。

      宋新潮副局长在开幕式讲话中指出,“南海I号”以精彩纷呈的考古成果向世人展示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风采,此项发掘工作见证了中国水下考古三十年的发展历程,是迄今为止我国最为重要的水下考古成果。他强调以“一流的发掘、一流的保护和一流的展示”来组织实施“南海I号”发掘与保护项目。他还从机构建设、人才培养、技术装备和国际合作等多个方面总结了中国水下考古的发展历程,呼吁中国水下考古人要顺应新时代的要求,继往开来,锐意进取,为中国水下考古事业的发展谱写新篇章,为国际水下文化遗产的保护事业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与会代表就海洋贸易与文化交流、水下考古探测技术、出水文物保护等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来自希腊、伊朗、日本、韩国、柬埔寨、新加坡的学者还分别介绍了所在国水下考古的最新进展。大会期间,与会代表现场参观了位于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内的“南海I号”沉船发掘现场,观摩“南海I号”出水文物现场保护实验室,并参观“丝路船说——‘南海I号’的前世今生”展览。

      “南海I号”沉船1987年发现于广东上下川岛海域,2007年采用“沉箱整体打捞”方案出水,2013年启动室内考古发掘,现已完成大部分船货清理工作,目前发掘工作仍在进行中。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南海I号”发掘与保护项目由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共同组织实施,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协同开展文物保护工作。

      考古发掘确认“南海I号”是一条满载各类货物的南宋时期沉船,残长22.15米、宽9.8米,共发现14道隔舱,属于我国古代三大船型之一的福船类型。已发掘清理出土、出水器物包括陶瓷器、铜铁器器、金银器、漆木器、钱币、朱砂、动植物残骸、植物果核等。已出土文物21000余件套、标本2600件,其中瓷器19000余件套、金器180件套、银铤183件套、铁器84吨、铜器170件套、铅锡器85件、竹器13件,木器46件,漆器28件、石器25件、铜钱约17000枚,以及大量动植物标本、船体构件等。“南海I号”考古成果为造船史、陶瓷史、航运史、贸易史等领域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考古实物资料。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