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广东新闻 > 惠州渔民后代苏志辉制作工艺船,传播渔家文化
  • 惠州渔民后代苏志辉制作工艺船,传播渔家文化

    时间:2017-11-20 16:34:13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王彪

        苏志辉在制作工艺船。王彪 摄

        【人物名片】

        苏志辉,大亚湾霞涌新村村民,渔民后代,对船制作工艺有过人天赋,无师自通。他从小就开始用泡沫做船,稍大一些就用冰棍棒做船,小小的工艺船载满着儿时的梦想。迄今,他已做大小船30余只,最大的长度近1米,人们称他是“年青的手工船艺师”,小小的工艺船寄托了他对家乡的无限热爱。

        在大亚湾霞涌街道新村村委会的三楼,有一间霞涌渔村历史民俗展览馆,面积不大,却收集了200件左右的渔村“古董”,从渔民服饰到渔民的生活用具,不少已有半个世纪的历史。古物中间有几件“新”展品——两条木质渔船模型单独占据一个展柜,这些船模的制作者并非久经风浪的老渔民,而是“90后”的渔民后代苏志辉。

        冰棍棒木板都是做船材料

        由于爸爸是渔民,苏志辉小时候就经常和爸妈一起出海。看了各种各样的船之后,他对动手制作船模发生兴趣。

        十来岁开始,苏志辉和几个小伙伴每天吃过饭就琢磨制作船模的事。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找到合适的做船材料。最开始,他们把冰棍里面的木棒一条条收集起来,几十条冰棍棒就做成一个迷你工艺船。不过这艘小船太过简陋,只有10厘米长,无法完全密封,不能满足苏志辉旺盛的好奇心。

        后来,苏志辉和小伙伴改用泡沫作为制作船模的主要材料,还加上小马达作为动力。最后,他们看上了家里废弃木门的木质夹板,船模的尺寸随之增加,最长做到1米多。为了做木质工艺船,苏志辉看到邻居装修有废弃的木门就会收集起来,船模材料解决了,没有任何图纸的他们更加留心渔船的结构,弄清楚哪里需要加固。

        苏志辉的父母虽觉得耽搁了功课,经常劝他别做了,但偶尔也会指点一二,同样开船的二叔经常对他做的船模提出建议。

        在自己的摸索和家人指点下,苏志辉做的船模每艘都有特点,除制作材料不同之外,形状有方有长有圆,在动力上,加装过的小马达也是各种各样。

        说起这些“船”,苏志辉如数家珍:“最先进”的一条,将遥控赛车除了外壳的整个装置都“搬”到泡沫船上;“最高档”的一条,用“木板+玻璃纤维”作为材质,长1米多;他还曾做过飞艇模型,用泡沫做成船体,船前端裁减出一个挡风玻璃的形状,用竹签和泡沫做成方向盘,还用泡沫雕了几个假人,船舵则是用硬木板做成。

        由于在河里做“下水”试验风险比较大,苏志辉会和小伙伴手动挖出小水沟,把制作的船模放进去测试。

    1 2 下一页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