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广东新闻 > 农村小学校长谢文森:17载守望山区 育英才桃李天下
  • 农村小学校长谢文森:17载守望山区 育英才桃李天下

    时间:2017-10-11 17:19:07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张柳青

    兴宁叶塘中心小学校长谢文森。受访者供图

      每天早上6时许,谢文森从兴宁县城出发,迎着朝阳驱车13公里来到叶塘中心小学,与值班老师一起迎接学生的到来,开始一天的工作。教学、管理学校事务、到留守儿童家家访……一天的工作下来,踏上回家的路时,月亮早已悄悄爬上房顶。

      谢文森是兴宁市叶塘中心小学的校长。他日前获得了兴宁“突出贡献校长奖”的表彰。

      今年是谢文森扎根农村教学的第17个年头。这17年来,他努力让负债280多万元的学校,还清债务的同时,建成了一栋栋现代化的教学楼,学校并获评“广东省规范化学校”。他组织建起“爱心食堂”,为留守儿童送去温暖。他将足球发展为学校特色,让孩子们在学习之余锻炼身体,培养好的身体素质,并培养了多名优秀的足球人才。“我准备在这里干到退休,让山里的孩子像城里孩子一样读书。”

      南方日报记者 张柳青 通讯员 黄佑鹏 钟思婷

      “拼命校长”还清债务改建学校

      走进叶塘中心小学,一栋栋崭新的教学楼里传来琅琅读书声。每间课室都安装了多媒体教学设备,让学生们更好地接收所学的知识。部分正上体育课的学生在全新的足球场上奔驰。

      如今良好的教育环境,在17年前无法想象。

      到叶塘中心小学任职之前,谢文森已有21年的教龄,他在城区小学里任职,并在城区安家。2001年初,兴宁市组织开展中心小学校长竞争上岗工作,谢文森脱颖而出,并被安排到叶塘中心小学。刚一上任,他就后悔参加竞岗了。

      “当初确实为自己一时的‘冲动’后悔了。一方面是家里有两个年幼的小孩和年迈的父母,还得回到农村任教,更主要的是根本没想到当时的办学压力会有那么大。”谢文森说,刚到叶塘中心小学时,所见的一幕让他毕生难忘。砖瓦房形成的校舍中一条条裂缝让人触目惊心,破旧的桌椅和教学设施让孩子们不仅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更让他倍感压力的是,到任之前,原叶塘镇教办就留下了280多万元债务。280多万元的债务和亟待改造的危房校舍,让他一度想逃跑。“当时学校连修课桌椅的钱都拿不出来了。我思考了很久,既然自己做出了回到农村教学的选择,那一定要把这条路走下去,而且要走得漂亮,让农村孩子们也能享受到城里孩子的教育条件。”

      下定决心之后,谢文森不再动摇。他除了积极向教育部门争取资金外,还带领着校领导班子走访了一位位乡贤、校友,争取到他们的支持。“我们把能拜访的乡贤、校友拜访了个遍,以最诚恳的态度,能争取到资金支持的尽量争取资金,不能争取资金的也请他们为学校捐献书本、桌椅等用品。”

      在他们的努力下,5年后,叶塘中心小学将280多万元的债务全部还清。又经过近5年的努力,让中心小学在内的10多间学校得以不同程度的改造,基本消除了叶塘镇内小学的危房校舍,并添置了一大批先进的教学设备设施。总投入资金近700万元,教学条件得到了较大的改观。

      是守望者更是变革者

      谢文森拿出一摞校舍改造前后对比的照片,兴奋地说:“与当初相比,学校真的经历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读书的条件好了,教学质量提升了,孩子们的成绩也稳步上升。”

      看到叶塘镇各间小学一栋栋崭新的教学楼拔地而起,当地群众对谢文森无不交口称赞。而千方百计促进教学质量,特别是中心小学的教学质量,就只有从事教育的同事们才清楚谢文森所付出的心血了。

      “谢校长不管在工作上,还是在生活上,都严谨认真,对待老师和学生也非常关心。”与谢文森共事了十多年的李映清老师说,谢文森来到叶塘中心小学后,想方设法创新学校教育。“我们每个教室都安装了电教平台,有利于我们老师上课。‘信息技术与评语文课堂相结合’就是他亲自主持的一个课题,全校的师生在他的带领下,勤奋进取,屡创佳绩。”

      通过多次外出学习,聆听专家讲学的所见所闻,谢文森对学校改革有了更多的了解。

      来到叶塘中心小学任教后,谢文森确定了抓教学条件改善和抓教育改革创新的“两手抓”目标。秉着“思想领先、行动领先”的理念,围绕狠抓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双基”质量,他经常亲自主持开展教改课题,成为教育创新的“领头羊”。2004年,叶塘中心小学就获得了“发展与创新教改试验基地”。

      2010年起,叶塘镇积极创建教育强镇,作为叶塘镇教育中重要一环,中心小学校长谢文森想方设法筹集资金装配现代化教学设备设施,规范学校各项管理制度,开展各类教育教研活动,并使学校在次年验收成为“广东省规范化学校”。

      2014年,谢文森还主持开展广东省小语会教育科学研究项目“课内外结合,悦读助成长”课题研究。多年来,叶塘镇中心小学的教育创新产品,经常被兴宁市教育部门誉为“免检产品”。

      “从我们学校转到城里读书的孩子,不会出现‘掉队’的现象,从这里调进城里工作的老师,也都很快成为新学校的‘台柱子’。”叶塘中心小学的老师说,在参加教学比赛时,代表其他学校参赛的不少都是从叶塘中心小学调出去的老师。

      每次兴宁市农村小学教学质量抽测,叶塘中心小学都排在前列。学校连续5年在兴宁市设立的“输送人才奖”中榜上有名,每年都排名前八。

      用“爱心”温暖留守儿童

      农村学校里不可避免有许多留守儿童,也有许多学生家距离学校几十公里远。据统计,叶塘中心小学的学生中,父母皆不在身边的留守儿童占全校学生30%以上,家距离学校最远的学生,每天往返学校要走近30公里。

      “以前学校里没有食堂。在与学生接触过程中,我了解到离校比较远的学生,或是留守儿童,往往早上来学校的时候就将午饭也一起带来。看到学生吃着饭盒里早已冰凉的饭菜,心里十分难受。更难受的是,中午吃完后这些学生往往又跑到圩镇上去晃悠,有零钱的就进了网吧。”解决留守儿童、家境贫困、家离学校远的学生的食住问题上了谢文森的心头。

      2012年,谢文森四处奔波争取各方支持,他的想法也得到了梅州、兴宁关工委的重视,建起了“爱心食堂”。他将学校的老师分成两批,每天中午轮流陪同留守的孩子一起休息,让很多外出的家长们“放下了一颗悬着的心”。“‘爱心食堂’也为部分贫困学生和留守儿童一年免去几百元的餐饮费。”谢文森说。

      为了加强学生们的身体素质和团队协作能力,谢文森积极推进足球进校园。在全国、全省掀起一股足球进校园的热潮之前,谢文森就开始将足球作为学校特色来抓。刚开始学校老师多不理解,认为“大家都强调学生身体安全了,你居然还搞足球”,然而他坚持把校园足球抓起来。

      “现在独生子女较多,许多学生缺乏团队意识,缺乏竞争意识和拼搏意识。校园足球可以帮助孩子们塑造健康人格。”为了让学生既能认真读书,又能好好享受足球,增强体质,他印制了一种联系卡,在教练与科任老师、家长之间建立联系方式,并要求各方密切配合,共同管好学生。“没有一个学生因为踢足球而耽误学习,造成学习成绩下滑的。”多年来,叶塘中心小学也为省里的专业队伍和专业足球学校输送过不少学生。“我校已经多次问鼎市(县)级以上联赛冠军。”讲起校园足球建设,谢文森眼中的笑意抑制不住地流露出来。

      谢文森说,做一名农村小学校长不容易,但他会一直迎难而上,为让农村的孩子像城里孩子一样接受到良好的教育而努力。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