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广东新闻 > 百姓故事:老厂长三年造“船”11艘
  • 百姓故事:老厂长三年造“船”11艘

    时间:2017-10-09 17:20:20  来源:阳江日报  作者:吴伟键 王宗认

      流畅的线条,精致的雕工,挺拔的桅杆,精确的比例……这艘仿“南海Ⅰ号”的古船模型,不仅得到了收藏界的肯定,同时也让它的制造者备受关注。

      “一辈子都在造船,退休后总是放不下,因为心里有一种情怀。以前是造大船,现在还可以造小船。”从阳西县溪头造船厂厂长岗位退休后,谢计开回到家里仍然忙碌着。跟船打了一辈子交道的他,对船的结构了如指掌,做起木船模来,也是轻车熟路,从画图纸到做木工,每一个零部件都是他一手加工出来,造出了一艘艘工艺精致的船模。三年来,他一共造了11艘“小船”。

      15岁成为船厂工人

      谢计开今年已72岁,依然精力充沛,身手不减当年。他小时候就喜欢曲艺,吹打弹唱样样皆行,跟着姐姐经常参加当地的表演,姐姐当花旦,他则做小生。谢计开本以为人生的道路就是考上艺校,做一名艺术家。不过,人生总是有意想不到的事。1959年,溪头造船厂招工,15岁的谢计开刚从溪头小学毕业,就进入阳江溪头船厂工作。此后,他的人生与造船结下了不解之缘。

      勤奋好学而又精灵的谢计开随后在船厂担任船身设计员,他技术精湛,受到群众好评。1960年,溪头船厂开始装机船,他带着技术员对工艺进行攻关,成功为七八十吨的木质渔船装上了机器。1975年,原船厂老厂长退休后,他被推选为船厂厂长。那时候,造船厂机械少,造船的船板都是工人一块块抬上去的,一块船板重达上千斤,大家要一起喊口号才能步伐协同一致。谢计开经常和船工们一起大声喊口号劳动,他的声音正是在船厂喊口号时喊沙哑的。

      1990年,谢计开承包了溪头船厂,一干就是20年。到10年前谢计开从船厂退休时,他经手造的渔船不下六七十条。丰富的经验让他成为阳江渔船史的活字典,曾专门讲述了阳江渔船发展史。

      退休后,闲下来的谢计开总觉得少了点什么。直到三年前,一位友人请他做一艘木质的船模,让他又重拾起造船工艺,不过这回做的是“小船”。

      做大船与做小船的区别在于,做小船的技术要求更严,因为比例缩小后,数据要求更准确。造小船的学问很多,比如船是流线型的,船板弯多少度,每个部件的比例,如何平衡船身吃水左右平衡等,既考经验,又考眼力。但对于谢计开来说,这些都不是事,一切都是手到擒来。

      退休后开始做船模

      谢计开做出的船模形状与真船无异,结构合理,做工精巧,形象生动,这是相比其他船模有特色的地方。其特色在于:一是图纸比例结合现代人的审美观进行设计,突出精细的传统手工特色,如同船模中的“劳斯莱斯”。二是所有的零配件自己做,即使一些可以用电脑制作的雕梁画栋,也坚持用手工制作。制作传统船模表面看起来简单,实际非常复杂。谢计开的家里除了传统木工工具凿子、木锯、刨之外,唯一的现代工具是电锯。家里的工作室摆放了不少船模,有些完工了,有些是半成品。这些形状精美的船模,每一条船都是心血与艺术的结晶,每一条船都是独一无二的个性存在。

      谢计开造的船模大都是海船。他说,内河船是平底船,海船是尖底船,船身狭长,长船短马才能跑得快,有利于破浪和保持平衡。因此,海船的制造工艺自然比平底船加工难度大些,其中图纸设计是最重要的,船身要两边对称,否则下水就会侧翻。因此,谢计开凝聚了几十年造船经验设计出来的船模图纸也就成了一个秘密,曾有人开高价购买他的船模图纸,他也不为所动。

      而做仿古船模,总是绕不开“南海Ⅰ号”的话题。

      三年前,谢计开造的第一条船就是仿“南海Ⅰ号”的船模,长约1米。当时为了做这艘船模,谢计开专程到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对着仿古船看了半天,仔细揣摩,回来后凭着多年的造船经验画出了精细的图纸。这张图纸是他做的第一个船模图纸,整整用了4个月,反复修改才完成。谢计开说,图纸既要合符造船原理,又要合符群众审美眼光,两者要互相统一才能称得上好,让人一看就很舒服。

      图纸出来后,他收集木料进行加工。图纸比例是1:25,每个部件比例与真船一样,门、帆、舵等都是活动的,也可以取下来。

      船模做出来之后,有老板慕名而来,对他说,再做大一点更好看。于是他又造了一艘1.42米长的仿“南海Ⅰ号”的古船模,使用进口红木、菠萝格、柚木做成。船桅上还做了一面黄旗,上面绣了个“宋”字。但这艘仿古船模没有门插,谢计开认为宋船应该还没有门插这个结构,即使是船模也应尊重历史。

      谢计开做的船模帆面原来是用布帆,后来改用薄木板做帆。为什么作出这样的改变呢?他说,用布做帆,放久之后会起霉,难看。而改用木板做帆后,有灰尘一抹就去,容易清理又不会变色,能保持帆船的洁净。

      三年来,谢计开一共做了11艘“船”。造船模既让他退休生活有寄托,又可以传承传统手艺。目前,已有本地和珠三角的一些企业前来订做船模。

      传统工艺需有人传承

      一条船模重约三四十斤,一块木料大约只用四五成。为了充分利用柚木等名贵木料,谢计开做了一张木工台,干脆自己开木料。为了把船板弯成船模需要的流线弯型,他自己做了一个弯板器,把船板弯曲固定后,下面用火烤,直到烤成需要的弯曲度为止。

      谢计开造出的船模大多被收藏,也有些是用于做企业形象展示。谢计开说,一条船模要做三四个月,第一条船模则足足用了四个月才完工。因为开始时要有构思,花的时间长一点,后来会快一点,但也要用三个月。传统木船模必须用传统的做法,慢工才能出细活,真船是怎么样的,做出的船模就是怎么样的,有水舱、有舵、有帆,还有各种设施。相对现代工业化生产的船模,手工船模价格也高一些,值钱的地方就是传统工艺。

      谢计开说,做木质船模必须有造船的基础。曾有人问他,“谢师傅,为什么你不带徒弟?”谢计开说,即使是他的儿子也不愿意学,因为没有在船厂造过船的基础。也有浙江人希望向他拜师学艺,但谢计开对他说,学做船模是一件很艰苦的事,不仅要有恒心,还要自己解决生活问题。不少人建议谢计开把这项手艺传承下去。谢计开表示,希望收一些基础较好的徒弟,把这项手艺传承下去。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