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广东新闻 > 五位青年的理想主义实践:支教在梓里
  • 五位青年的理想主义实践:支教在梓里

    时间:2017-10-07 16:35:13  来源:梅州日报  作者:林翔/图文

    梓里学校合唱团的成员在张少凤的指导下练习。

    沈汉源的身份从土木工程师变为初中数学老师,他更喜欢这个与学生相处并获得成就感的工作。

      9月19日下午,张少凤急匆匆地从广州家中赶回大埔县三河镇梓里村,来不及休整便走进了梓里学校的音乐室,学校合唱团的24个学生正等着她上课。因家中急事,张少凤在24小时内从大埔往返广州,其中14个小时在大巴车上度过。同事们劝她请几天假,但张少凤放不下这群孩子,坚持赶回上课。

      张少凤是“美丽中国”支教项目派到梓里学校的五位支教老师之一。华南师范大学历史学研究生毕业的她同时拥有良好的音乐基础,梓里学校的合唱团便由她发起成立。“来到梓里之后,发现了许多对音乐感兴趣、有天赋的孩子,就想着应该去挖掘他们的潜能”,张少凤希望在常规文化课程之外,给孩子们带来更多东西。

      和张少凤一同来到梓里的沈汉源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在央企做了三年土木工程师以后,沈汉源觉得整天在建筑工地并不是他想要的生活,便辞职加入了支教队伍。从钻研建筑结构到如今给初一学生讲解有理数的概念,沈汉源并未感到有落差,“虽然大学的专业知识现在用不上,但工科的严谨思维对教学帮助很大”。作为梓里支教团队中唯一的男老师,沈汉源不仅身兼数学、历史、体育老师,还创办了一个图书角。他从家里背来287本藏书,供全校学生借阅。受益最大的一位初三女生,一个学期内从他手中借走了63本。

    “老师不要动,我要给你画一幅画。”纪冰璇静静地等待学生给她画像。

    曹惠正在给学生分发午餐。梓里学校是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免费午餐”项目在大埔县第一个落地实施的学校,学生可在学校吃上免费午餐。

      由于经常要家访,闲暇时间也走遍了村里的每一个角落,五位支教老师在梓里村的知名度很高。热情的村民时常招呼他们到家中喝茶、吃饭,甚至专门杀猪招待。长期生活在此,几位支教老师已逐渐能听懂客家话。支教团队中两位潮汕人纪冰璇、林燕珊笑称大学期间感受了广府文化,如今再学习客家文化,借此机会掌握广东三大民系方言也是支教的意外收获。

    放学后,张少凤在校门外与学生家长交流。

      1995年出生的曹惠是支教团队中最年轻的老师,却承担起“带娃”的重任。作为二年级的班主任,她每天阅遍全班学生的日记,借此了解孩子们的心事,并享受沟通后获得积极反馈的成就感。支教刚刚开始一个月,曹惠最初的焦虑已逐渐消失,她没有忘记自己报名参加支教的初衷和理想——在家乡河南的小镇度过小学初中时光,从市里的高中考到吉林大学,一路走来曹惠发觉身边的老同学越来越少。“我感受过教育的不公平,所以想做支教老师,贡献微薄之力,让乡村学生拥有更好的教育。”

      这也正是“美丽中国”支教项目的愿景——让所有中国孩子,无论出身,都能获得同等的优质教育。五位青年怀揣各自的理想,把两年青春时光留在最基层的学校。他们离开以后,“美丽中国”的后来者仍将继续他们的实践。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