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广东新闻 > 送戏下乡!江门市粤剧传习所13天演出12场
  • 送戏下乡!江门市粤剧传习所13天演出12场

    时间:2017-10-04 19:11:28  来源:江门日报  作者:黎禹君 通讯员/谭莲芳

      “下乡”后,演员们只能在临时搭建的舞台化妆间中化妆。

      在恩平市恩城镇第四小学,市粤剧传习所的粤剧表演得到观众的肯定。

      近日,夜幕降临,开平市马冈镇以及周边圩镇的群众像赶集似的,从四面八方纷纷聚到马冈镇文化中心礼堂,不少戏迷早早就进场“抢座”。早在今年已经退休的余阳丽穿上戏服,缓步走到舞台中央,与市粤剧传习所一众年轻演员,连续表演了5场粤剧折子戏。一个个贴近基层、贴近生活、贴近百姓的剧目,让当地群众心里乐开了花,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这是市粤剧传习所九月“送戏下乡”惠民巡演最后一场的场景,宣告由此次巡演圆满落幕。余阳丽是市粤剧传习所国家一级演员,上月,市粤剧传习所50多名演员和她一样,在为期13天的演出时间内,在推广传统文化的同时,为恩平市、台山市、开平市的观众,带去了12场粤剧演出,受益群众超过了3万人。

      A

      让农村居民受到传统文化“滋养”

      余阳丽是湛江人,不满10岁便到广东粤剧学校学习粤剧表演。之后,她便被分配到江门市粤剧传习所(原“江门市粤剧团”)工作,一干就是39年。几十年间,她跟随市粤剧传习所到江门各个地区唱戏,见证了许多乡村的发展与变化。但是,在她眼中,乡亲们对粤剧的钟情是不变的。

      “其实,江门有些农村还比较穷,没有舞台,我们只能在晒谷场上给村民唱戏。”余阳丽在回忆“送戏下乡”经历时说,“有时候,团长带着我们去边远农村唱戏。由于交通不方便,当地的居民要走到很远的地方才能看到戏曲表演。”

      村民们的心声,打破了余阳丽的固有想法。“我本来以为如今文娱生活那么丰富了,在乡下唱戏可能都会没人看。没想到,竟然有这么多人来看我们的表演。”余阳丽告诉记者:“有一次,一名老人家看完戏,拉着我们的手激动地说‘从没看过这么好的现场演出’。”

      下乡演出接地气,曾经长期看不上戏的农村居民,仿佛久旱逢甘霖的禾苗,得以受到传统文化的“滋养”。这些演出不但吸引了本地戏迷,周边地区的粤剧粉丝也纷纷前去观看。“甚至还有来自阳江的戏迷邀请我们到他们那里演出。”余阳丽笑着说。

      B

      创新剧目,寓教于乐

      9月份,市粤剧传习所在五邑地区恩平市横陂镇、台山市北陡镇、恩平市沙湖镇等地,开展了“广东省文化厅2017年戏曲进农村”“2017年粤剧曲艺送戏下乡专场演出”和“2017年红豆飘香进校园专场演出”等巡回演出活动。其中,“红豆飘香进校园专场演出”是市委市政府决策实施的一项文化民生工程项目,旨在为校园送去接地气的粤剧节目。

      “老戏老演”、“只有老观众”,都是粤剧进乡村面临的问题。“目前,乡村戏曲的观众仍以老年人为主,要吸引年轻人的关注,有必要对剧目进行现代化创新。”市粤剧传习所所长冼仲汉说。为此,市粤剧传习所还邀请省内知名编剧,从《东郭先生和狼》、《渔夫与金鱼的故事》、《三打白骨精》等历史与神话故事中选取题材,通过故事新编的形式,把这些题材改编成粤剧折子戏。这些粤剧折子戏老少咸宜,寓教于乐,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以及很高的观赏价值。

      日前,市粤剧传习所来到恩平市恩城镇第四小学,进行九月惠民巡回演出首场演出,相关嘉宾及学校师生、家长等1500多人观看了演出。1994年,该校成立了以教授粤剧为主的“找小红豆”艺术团。“粤剧是我们的国粹,学校也通过许多形式推广粤剧。市粤剧传习所已多次到我们学校演出,学生们都很喜欢,也提升了全校师生的艺术素养。”该学校校长陈润芳表示。

      在巡回演出中,国家二级演员高桂强等表演了具有现代气息的《五邑盛开文明花》等粤剧折子戏。“我们希望通过粤剧折子戏的形式,通俗地表达故事的内涵。在学校演出后,粤剧折子戏得到学生的欢迎,有点出乎我们的意料之外。”高桂强说,“开展进校园这项工作,对粤剧来说很重要。”

      C

      还会继续“送戏下乡”

      冼仲汉告诉记者,在“送戏下乡”地点的选取上,一般会选择经济条件相对较差、文化活动比较少的乡村,这些乡村集中在台山、开平、恩平。据了解,他们“下乡”的地点往往都没有戏院,其中只有2处才有残旧的戏院,在其他的地方只能露天演出,更没有任何设备。因此,除了唱戏之外,粤剧传习所50多名演员还承担了搭建舞台的工作,这项工作往往要花6个多小时。

      “上一段时间天气十分闷热,听说有的剧团还有演员中暑晕倒了。我们团队80后、90后占了一大半,年龄最大的有60多岁了,而最小的也才刚成年。但好在,大家都很能坚持下来。”说起“送戏下乡”,冼仲汉一脸自豪,“只有贴近群众、植根基层,才能培养出肥沃的群众土壤,才能实现传统戏曲的传承和发展。我们不只是‘送’一次,还要一直‘送’下去。”

      据了解,根据《江门市文化强市建设工作纲要》、《江门市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方案》和《江门市文化发展“十三五”规划》的相关要求,市粤剧传习所从今年5月起,在五邑地区范围内开展“十分钟文化圈”创建活动,以“幸福江门、快乐文化”为主题,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与江门各社区曲艺社、私伙局共同开展地方戏曲演唱演出活动,推动江门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广泛开展,营造欢乐祥和的文化生活氛围。

      今年5月至9月,市粤剧传习所全体演职员先后走进台山市深井镇小岗墟、恩平市橫陂镇文化广场、开平市长沙社区、蓬江区潮连社区、江海区礼乐镇乐陶村,为当地村民送上内容丰富的剧目,包括经典粤剧名曲演唱、传统粤剧小戏和具有教育意义的现代粤剧小戏等。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