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广东新闻 > 佛冈:机械化助力环卫,将打造城乡一体化环卫体系
  • 佛冈:机械化助力环卫,将打造城乡一体化环卫体系

    时间:2017-09-28 17:39:22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程浩

    机械化助力佛冈环卫

    城乡垃圾转运基本实现机械化

    “半自动化垃圾转运车、地埋桶、高压洒水车……”回想起近年来佛冈环卫工作环境的变化,环卫所所长朱胤健感慨良多,用机械化“武装”环卫工作的路子探索了近5年,通过自主改装车辆设施和引进地埋桶设备,佛冈环卫力量得到大大增强,城乡垃圾转运基本实现机械化,工人们街面保洁时间延长,工作效率实现大幅提升。

    村镇垃圾收集机械化

    朱胤健介绍,2012年,佛冈环卫所只有一辆落后的洒水车和几台压缩车,县城内仅有县一中和环城西路两个垃圾中转站收集点,垃圾转运基本靠环卫工人们用铁锹铲,用手推车推,工人们耗费在转运上的时间的2—3个小时,街面保洁效率并不高。

    从2013年开始,县人大专题调研佛冈环卫工作后,调整了卫生费收费标准,并加大了对环卫设备的投入,新购置了高压洒水车、吊臂车和压缩车,开始探索机械化的路子。

    为了解决转运问题,佛冈环卫所改革垃圾转运设施设备。佛冈县环卫所与县内一家拖拉机改装厂共同研究城乡垃圾转运车改造工作,成功研制出第一代拖拉机转运车并在县城内使用,当时在县城投入了3辆改造后的转运车和200个垃圾桶,运用新改造的转运车和垃圾桶可实行全机械化操作,节省人力,降低劳动强度。

    2014年10月,佛冈在全县范围内选择以迳头镇湖洋村作为新模式试点进行先行先试,迳头镇湖洋村根据村委面积、垃圾量等实际情况,由镇政府出资配备改装的自动装卸垃圾拖拉机和垃圾桶,通过采用县环卫所自主创新而改造的拖拉机和活动垃圾桶,不再使用传统的垃圾池、垃圾屋,通过设备“机械化”武装城乡清洁、用村规民约引导村民形成良好习惯,逐渐探索出“户到桶、桶到拖拉机、拖拉机到中转站或填埋场”的垃圾处理“湖洋模式”,

    佛冈在湖洋村探索“村镇收集机械化”成功后,2015年6月,“湖洋模式”在全县推广运用,目前“湖洋模式”在全县6镇724个村居中推广运用,覆盖率达到95%以上。

    建立城乡一体化环卫体系

    朱胤健介绍,佛冈县城清扫保洁面积约180万平方米,日产垃圾约120吨,传统的垃圾收运方式包括了收集、中转、清运三个环节,在中转环节极易造成“二次污染”,而中转站的建设选址也成为面临的难题。

    2016年,佛冈县又引入广州龙澄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采用直运直收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传统垃圾收运中不足,该模式相比中转站占地面积小,采用环保桶分布式收集站为主体,配套吊装式垃圾车、电动车作为转运车辆,具有环保性好、效率高、使用方便等特点,集垃圾收集、压缩转运、吸污等功能于一体,进一步解决了转运过程的“二次污染”问题。

    佛冈县结合原有“湖洋模式”的成效,引入地埋式垃圾桶进行生活垃圾无害化收集,以倒挂桶拖拉机配合地埋式垃圾桶收集转运农村生活垃圾,建立“佛冈机械转运无害化处理”新模式,实现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转运。自从在引入“龙澄模式”进行无害化转运后,进一步完善了城乡转运无害化体系,截至目前,佛冈无害化处理率将达到95%以上。

    朱胤健介绍,目前第一期地埋桶设施已在佛冈中学、乾隆天下、县文化广场、振兴车站和沿江路安装并运行,第二批地埋桶设施计划分布迳头镇、水头镇、汤塘镇和石角镇龙南片区,下一步将通过探索建立“佛冈机械转运无害化处理”新模式,打造城乡一体化环卫体系。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