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广东新闻 > 丰顺县砂田镇打造秀美小镇
  • 丰顺县砂田镇打造秀美小镇

    时间:2017-09-06 21:53:08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马发洲

    丰顺县砂田镇黄花村由“教授村”变为“旅游村”。胡金辉摄

      “住在农村舒服、空气好。”这是丰顺县砂田镇黄花村村民朱心茵的感受:近几年,周边环境越来越好,都变成景区了,“孩子让我搬到城里我都不愿意”。

      这个距丰顺县城86公里的小山村,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是著名数学家李国平院士的故乡;新中国成立以来,走出30多位专家教授,是远近闻名的“教授之乡”。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黄花村借助人文底蕴和生态环境,因地制宜发展人文旅游产业,由“教授村”变为“旅游村”,走出了发展的新路径。

      去年以来,砂田镇坚持洁净为先、文化为魂、产业为根,以全面整治农村人居环境为抓手,全力创建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特色鲜明、宜业宜游的新农村。一个昔日藏于深闺的小镇,实现了由外至内的“美丽嬗变”。

      ●南方日报记者 马发洲 通讯员 胡金辉

       洁净为先 以整治实效说服发动群众

      初秋时分,走进砂田镇,别具一格的客家民居错落有致,干净、整洁的村道上,除了少许落叶,很少看见其他垃圾,每走一段路可以看到垃圾分类回收点……

      “村里的卫生搞得这么好,是因为有保洁员上门收垃圾。”砂田镇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尊重村民的基础上,通过村规民约,村民每户每月上交5元保洁费,“收钱是象征性的,主要是引导大家养成爱护环境的习惯”。

      谁能想到,砂田镇也曾垃圾靠风吹,污水靠蒸发。由于卫生意识淡薄,镇村卫生保洁宣传和督查督办力度不大,管理措施不足,沿江沿山沿路常有人乱倒垃圾。重收集、轻处理造成个别地方垃圾池、垃圾桶旁边垃圾成堆。

      农村公共管理滞后,对新农村的建设形成很大阻碍。为改变“脏、乱、差”落后村貌,该镇决定“环境治理”先行,将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通过人大例会表决,大力开展整治圩镇“六乱”行为,依法拆除乱搭建约50处。同时,把农村垃圾治理作为突破口,不断完善环卫基础设施,实现了村容村貌质的飞跃。

      在黄花村,干净的村道旁,每隔25米设置垃圾桶。村民李大伯告诉记者,以前,村道都有很多鸡鸭鹅粪便,夏天,气味特别难闻。后来,当地村干部带头打扫卫生,现在不少村民也自发加入其中,不再是“各家自扫门前雪”。

      “新农村建设,就是要让农民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新的空气,生活在舒适的环境。”砂田镇党委书记石远平表示,下一步,砂田镇会健全完善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加强群众宣传教育引导,力争爱护环境三年成规范、五年成习惯。

      环境整治掀起了新农村建设的热潮:占中村打造祝寿公园、湿地公园;黄花村建设人工湿地项目、教授风采长廊和廉洁文化长廊、旅游公厕、村址旁桥梁拓宽工程等;对一河两岸进行绿化美化,种植下木棉、垂柳、桂花等苗木共1000多棵;自然村道硬底化、污水处理池、生态停车场等项目稳步有序推进……

       文化为魂 村里有事民主协商解决

      在群山环抱之间,这里是革命老区,古大存、刘永生、李坚真曾经在这里进行过艰苦的斗争;这里更是文化之乡,崇文重教是砂田人的传统,这里曾走出了以李国平院士为代表的多名专家教授,黄花村更是远近闻名的“教授村”。

      在创建中,砂田镇以自然风光为基础,注入民俗文化,注重文化融合,彰显文化元素,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作用,盘活利用、保护历史遗存和人文景观,主动融入全域旅游发展,赋予了新农村丰富的文化内涵。

      “这里有500多年原始森林公园、370多年的高岗围、300多年仰山公祠,上百年的李国平院士故居。游览过黄花村,才能说是真正来过砂田镇。”该镇相关人士告诉记者,每到节假日,很多珠三角、潮汕的游客前来观光、游玩。

      文化的启迪、传承和影响,需要找到与之相匹配、契合的载体,方能营造出更好的整体氛围。为此,当地党委、政府早早地规划了村庄的建设方案和保护方案,科学安排农田耕作区、生活区和绿色旅游区,合理分配和利用自然资源,保持古村落、古建筑原貌,做到旅游开发不破坏历史文物,不影响村民正常生活。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石远平表示,如果农民不积极参与,这项工作一定是做不长久。砂田镇素来崇文重教,事先的友好沟通往往能得到百姓支持。

      如何激发群众建设新农村的内生动力?砂田镇历来有理事会主持祭拜祖先的民俗。砂田镇的做法是,借助村委会、村民理事会的平台,充分发挥客家宗族文化的凝聚力和村中长者的号召力,发动村民共谋、共建。

      “村里的事要先讨论,再执行。”占中村相关人士说,村民清楚情况就会主动参与各项工作,甚至外出乡贤也会支持,如占中村今年的公益捐款达100多万元。

      “黄花村曾经一天征下12亩地。”村支书李许超告诉记者,一些工程涉及动用村民的土地,理事会发挥“熟人效应”劝导村民。用了你多少地,村委会都会从资金中拿出一部分来给村民。当然,也有一些村民不要钱,会自愿捐出来。

       产业为基 特色产业解决后顾之忧

      “以前村里年轻人都去外面赚钱养家,种养的品种不行、土地不行、技术不行,种养的人越来越少,很多土地都撂荒了”。之前,砂田镇占中村村主任陈小文曾一筹莫展,“在帮扶单位的帮扶下,改良了水稻品种、增加了土地肥力、改良了种养技术,成立了合作社抱团发展,效益共享,农民的收入也随之增加了。”

      自去年5月广州市花都区芙蓉度假旅游管委会、梅州市委政研室帮扶占中村以来,帮扶工作队提出了必须在“改”字上下功夫,大力实施了改良品种、改良土地、改良技术、改良理念、改良机制等一系列措施,帮助农民“富”了起来。

      解决新农村的后顾之忧,关键在于发展特色产业,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产业支撑,有效地破解了“空心村”的难题。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农旅结合、文旅结合成为新的趋势。同样在帮扶单位的扶持下,黄花村发挥村里农田土质富硒元素的优势,种植优质高产良种水稻,村民除自家食用外,还作为特产出售。

      “虽然每斤稻米的售价比普通大米高出2元,但还是供不应求。仅此一项可以一年增加3000元的收入。”村民蔡小娴说,土鸡、大米等土特产很受欢迎。

      吃农家饭、干农家活、赏农家景、住农家院,这就是黄花村风格迥异的田园式乡村旅游。黄花村以创建客家乡村特色生态休闲旅游为主线,将旅游开发和生态经济紧密结合起来,以“生态农业观光旅游、自然田园风光旅游”为重点,立足实际,深挖资源,充分利用人文与旅游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田园式乡村旅游。

      “大量游客的到来带动了农副产品的销售。”李许超表示,2016年该村共吸引游客2万多人次前来旅游,“黄花村”变为“旅游村”。为进一步打造品牌,发展特色种养产业,村里规划50亩农田在冬季种植油菜花,打造“黄花”美景。

      在砂田的版图上,素有“粤东第一高峰”之称的铜鼓峰也坐落于此,雄奇壮观的气势、丰厚奇异的自然景观,牵引多少文人骚客、显贵布衣心驰神往。目前,该镇正全力推进铜鼓峰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项目建设,修建山路护栏、休闲凉亭、生态木屋、特色蛋壳屋、设置观光缆车,开发高山茶园1500亩和果园300亩……

      “砂田镇自然资源丰富,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石远平表示,随着丰顺县全域旅游的推进,砂田镇将抓住有利契机,大力打造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通过盘活旅游资源,让这个地处偏远的山区小镇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