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广东新闻 > 720名昭通学生千里求学,将入读中山学校
  • 720名昭通学生千里求学,将入读中山学校

    时间:2017-08-28 19:06:58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

     

      8月26日下午,中山一职饭堂,来自云南昭通彝良县的新生领取校服。 南方日报记者 叶志文 摄

      8月25日0时30分,四辆大巴缓缓地驶入中山市第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当车停稳的那一刻,陈昌武舒了一口气。作为云南省昭通市彝良县教育局教育股的负责人,他此行的目的基本完成——护送全县162名学生平安抵达中山。

      借着夜光,陈昌武看到那些稚嫩的脸上写着紧张、兴奋。这让他也有些激动,打心里为这群孩子开心:“他们都是我们县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子弟,从今日起就要在这里开始新生活。希望他们学业有成,将来能改变自身的命运,改变家乡的落后面貌。”

      南方日报记者 高薇

      教育协作助云南学生走出大山

      “这里比昭通,乃至昆明的教学环境都好,他们来得没错。”这是陈昌武第一次到中山。学校的环境、教学理念、设施设备都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告诉记者,彝良县地处云南省东北部的云、贵、川三省结合部的乌蒙山区。全县15个乡镇中有5个少数民族。贫穷的帽子压弯了几代彝良人的腰。去年9月,党中央、国务院确定广东省东莞市、中山市对口帮扶支持昭通的跨越发展、脱贫攻坚和小康建设。

      根据三市协议,从2017年起,由东莞、中山的中职学校在昭通每年分别定向招生1350名、720名初中毕业生,争取3年就读毕业后在广东实现就业;昭通市20名干部赴东莞、中山挂职;东莞、中山15名专家、47位教师赴昭通,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及讲座、义诊、公开课等活动。

      按照“0 3”的联合办学模式为昭通市培养初中毕业生是中山帮扶昭通的举措之一。中山市教育和体育局遴选了中山市中等专业学校、中山市第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火炬开发区理工学校、建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沙溪理工学校、坦洲理工学校、南朗理工学校以及中山市技师学院8所优质公办中职学校和优势专业参与招生。

      招生方案确定后,中山市教体局和各学校的校长前往昭通进行了调研和招生宣讲。7月25日至7月30日,市教体局高成职教科、教育考试中心及8所中职学校招生负责人又赴昭通市开展了中职联合招生录取审核工作。

      “在当地一共组织了13场招生宣讲会,深入到11户学生家庭开展调研,中山市第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沙溪理工学校、建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火炬开发区理工学校等还当场发放了录取通知书。”中山市教体局相关负责人说。

      历时41小时首批学生抵达中山

      作为彝良县教育局教育股的负责人,陈昌武参与了中山市在彝良的招生工作。家长和学生的反应让他印象深刻。

      “我们的学生非常积极,都想出去,但家长不愿意。”他有些无奈地说,最初有180名学生报名前往中山,但最后确定出来的只有162个,其中有五六户是单独做了思想工作也无效的。

      曾宪娇是经陈昌武动员后出来的学生之一。她家住彝良县龙街乡,这是一个苗族彝族乡,村民的观念更为保守。当曾宪娇提出想要到中山求学时,母亲强烈反对。

      “我是家里老大,妈妈不想也不放心我出来,可我就是想要出来。”她说。常年的贫困让他们想要走出大山,改变自己的命运。

      报考前,曾宪娇在网上搜了中山市和对口入读的中山市一职。“那里经济发达,学校也很不错。”于是出来的想法就更加坚定。在陈昌武的帮助下,她给父母做了大量思想工作。

      “老师告诉他们,想要家庭脱贫,必须让孩子读书、学本事。本地的教育无法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让孩子出去开阔眼界对未来的发展更好。”经不住女儿的劝说,“固执”的母亲最终松了口,让她出去。

      8月23日一早,包括曾宪娇在内的162名学生在彝良县集中。县里安排了4辆大巴,2名家长、2名医护人员、2名公安人员、19名教师和几名教育局工作人员护送他们。当天8时许出发,从彝良到昭通,再从昭通到中山,一路因为堵车而走走停停,最后于8月25日0时30分到达目的地——位于中山市横栏镇的中山市一职校园内。

      “我们走了41个小时,比预计时间晚了7个多小时。”下车的那一刻,虽然腰杆都有些直不起来,但陈昌武仍十分兴奋,“这里和我们那太不相同了。”

      “我要努力在这里改变命运”

      休息了几个小时后,25日一早,彝良师生就开始参观校园。从运动场到各类实训室、宿舍、食堂,每个人都竖起耳朵听老师介绍。

      看到灯具设计室里摆放的各种获奖作品时,彝良学生赖详玲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毕业之前,我也要在这里留下我的作品和名字。”她不断地告诉自己。

      这名17岁的女孩来自彝良县奎香乡寸田村。自出生起,她就和别人不同——双脚相向而生,要借助拐杖等才能行走。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她一直和奶奶相依为命,并在奶奶的照顾下读完了初中。

      得知中山市一职要招收彝良学生时,她第一时间报名。然而,这一做法没有得到父母的支持,“他们担心我一个人在中山生活不方便,不想我来。”25日下午,在中山一职的校园内回忆起前来中山的经历时,她仍红了眼圈。

      “虽然我腿不太方便,但生活完全能够自理,不需要照顾。”她说,“之所以想来中山,是想改变生活,改变自己的命运。”

      通过努力改变贫穷的命运,这样的想法印在了每一个昭通学生的心中。“读完3年,学一项技能,以后可以照顾自己,还能帮助家人。”和赖详玲同一宿舍的李竹献说。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想让他们的家庭真正脱贫,就要教他们掌握一项职业技能。”中山市一职校长龙卫平说,目前162名学生已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了专业方向,今后,学校会特别关注他们的教育,培养他们成才。

      另外,在中山市中职学校的云南昭通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可享受“三免”政策——即免学费、住宿费和课本费。另外,每生每年还有生活补贴、助学金等。“学生家庭要承担的费用不多,对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我们还会通过勤工俭学等办法帮助他们。”中山市教体局相关科室负责人说。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