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广东新闻 > 清远打造海绵城市 燕湖新城等四个片区先行先试
  • 清远打造海绵城市 燕湖新城等四个片区先行先试

    时间:2017-08-08 22:29:34  来源:清远日报  作者:何帆

    告别“水浸”不再“看海” 中心城区打造会“呼吸”海绵城市

    科学布局建设雨水调蓄设施,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水释放利用。燕湖新城、东城、美林湖、长隆四片区先行先试,最终形成“山水环绕、绿底蓝脉”生态格局

    (点击看大图)

    大雨中,道路、广场等城市“面子”上不积水、少积水。在居民小区这样的城市“里子”内,市民不再深一脚浅一脚地趟着水走进自己的家门。未来几年内,这样的场景将在市中心城区成为现实。

    日前,清远市政府批复《清远市中心城区海绵城市规划》,清远建设海绵城市的步伐在加快,近期将重点建设燕湖新城片区、东城片区、美林湖片区、长隆片区4个区域,最终在中心城区形成“山水环绕、绿底蓝脉”生态格局。在不久的将来,清远将会成为一座真正会“呼吸”的海绵城市。

    中心城区海绵城市规划总面积约1881平方公里

    根据该规划,清远市中心城区海绵城市规划区域,包括清城区与清新区的太和、太平、三坑、山塘南部四镇,规划总面积约1881平方公里。整个规划基于清远市中心城区的基底现状空间布局与特征,结合海绵生态安全格局、水系格局和绿地格局,构建海绵生态格局,将城市建设区与海绵生态一体化构建,支撑城市良性发展。在此基础上规划了四块湿地公园,分别为大燕湖湿地公园、飞来湖湿地公园、东湖湿地公园、清新湿地公园等。

    市规划局表示,规划是在清远市城市总体规划和相关规划的指导下,结合现状水生态、水资源、水环境、水安全等,划定城市自然生态格局,确定海绵城市建设的总目标和具体指标体系。从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建设、城市大排蓄系统、城市水环境治理三方面来优化城市水环境,并确定海绵城市近期建设重点,完善保障措施。此外,市中心区域还计划推广海绵型建筑与小区、海绵型道路与广场,推进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和易涝点改造,实施雨污分流,科学布局建设雨水调蓄设施。在区域生态功能区规划,根据地域空间划分为四大功能管制区,分别是海绵保育区、海绵缓冲区、海绵涵养区、海绵修复区。

    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水释放利用

    据悉,海绵城市在国内被喻为“会呼吸的城市”,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水浸是不少清远市民的城市记忆之一,据住建、代建和国土等相关部门介绍,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绿地率减少、建筑密度提高,城市生态环境容量面临巨大压力,地表不断硬化,这些因素逐渐成为了清远水浸的原因之一。因此,清远目前建设海绵城市是十分必要的。

    市建筑行业协会相关工作人员表示,海绵城市建设的实质是通过雨水的管控,让它恢复原来的本土,而不是打造一个“海绵”。比如海绵型道路是属于海绵城市建设的一部分,其特殊的施工工艺能够改变雨水快排、直排的传统做法,增强道路绿化带对雨水的消纳功能,实现对雨水的收集、净化和利用,减轻市政排水系统的压力。这样的海绵型道路在瓢泼大雨情况下,无论是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还是人行道,都不会有太多积水。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