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广东新闻 > 阳山发现有近200年历史的“广州会馆”石匾
  • 阳山发现有近200年历史的“广州会馆”石匾

    时间:2017-07-28 21:19:02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段灿

    日前,沈荣海将埋藏在自家屋外地坪下的“广州会馆”牌匾挖掘出来。

      阳山青莲镇为三江汇聚之地,汉代,青莲圩埠建有码头,春夏之间,韶关、清远、英德、连县(今连州)、连南等地船只时常出入青莲港,青莲成为阳山县内交通和商业的集散中心,经济呈现繁荣景象,时有“粤北小佛山”之称。

      往来于青莲的外地商人中,以广府人为最多,经济实力强大的广府人为联络乡谊、方便经营,便出资在青莲集资兴建了广州会馆。日前,在青莲镇江佐村村民沈荣海家中,便挖掘出了一块上书“广州会馆”的青石牌匾,牌匾标刻成匾时间为“道光二年”,即1822年,距今已有195年。

      近200年石匾藏于地下

      日前,有游走于乡间收购石磨的商贩来到青莲镇江佐村。在商贩与村民聊天时,村民沈荣海突然想起,家中有一块埋在屋外地坪下的青石牌匾,是当年父亲珍而重之拉回来的,不知道到底是否属于文物,或许可以向商贩请教验证。

      “我们当时就是想知道这块牌匾到底属于什么年代,是否真的有保存价值。”沈荣海说,基于此,他们组织了几个人将这块埋在自家屋外地坪下多年的石匾重新翻了出来,结果商贩也说不出一个所以然来。

      记者日前在沈荣海家看到,这块石匾面上的泥土已经被挖掘出来,材质为青麻石的石匾长约2.9米、宽约78厘米,石匾朝上的一面完全裸露了出来。这块石匾刻有四个大字“广州会馆”,题头标刻一行小字,虽然因为破损严重难以分辨,但还是可以辨认出“道光二年壬午岁季冬吉旦立”字样。据此推断,该石匾的成匾年代当为1822年,距今已有195年。

      说起这块石匾的由来,沈荣海的堂兄沈荣波介绍,这块石匾是镇里当年的广州会馆的门匾,上世纪60年代初期被人拆除当作了一条溪渠上的石桥使用。在上世纪80年代中,他叔父觉得此举太过可惜,便雇佣了七八人将石匾抬回了家中,另修了一桥取代。

      或为探花罗文俊手迹

      根据青莲镇的地方考证,作为三江汇聚之地的青莲镇当年因为水运繁忙的优势,客商云集,有着“粤北小佛山”之称,当时因为往来于青莲的外地商人中以广府人为最多,经济实力强大的广府人为联络乡谊、方便经营,出资在青莲集资兴建了广州会馆。

      该会馆建筑面积703.9平方米,雕梁圆柱、青砖石板以及错落有致的庭院格局,古雅精致,酷似广州陈家祠式的古建筑。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迁,该会馆从商人商事会友之所发展为阳山县内外读书贤人聚会的地方,解放后又改为镇人民公社办公场所。今天,该会馆被打造成了阳山县第一个民俗文化展览馆——青莲镇民俗文化展览馆,成为青莲镇民俗文化挖掘和传承的示范点。

      在沈荣海家挖掘出来的“广州会馆”石匾,虽然因为破损已经不见了石刻的落款,不见了书写者的姓名,但据阳山文史研究者考证,该石匾或为罗文俊(1789年至1850年,佛山市南庄镇人,道光二年进士,以探花及第授翰林院编修,记名以御史任用)所书。考证者认为,石匾题头“道光二年壬午岁季冬吉旦立”中“季冬”指农历十二月,与罗文俊于道光二年中探花后授翰林编修的时间、官职均相符,而当时南海县又属广州府,结合民间传闻,据此当可认定此石刻为罗文俊的手迹。

      沈荣海表示,如果该石匾为颇具研究或收藏价值的文物,他们家族愿意将其无条件捐献给相关部门,希望相关部门能够给予该文物妥善的保护和保管。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