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广东新闻 > 梅州蓝天救援队:用生命营救生命 “蓝天”带来希望
  • 梅州蓝天救援队:用生命营救生命 “蓝天”带来希望

    时间:2017-07-26 21:36:28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陈萍

    梅州蓝天救援队集体照。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身穿蓝色的制服,携带专业的设备,与消防、公安部门默契配合,冲锋在突发事故的第一线,在最危险的地方竭尽全力参与救援。他们有个亲切的名字——蓝天救援队。

      这是民间专业的纯公益紧急救援机构,里面的队员都是志愿者,他们来自各行各业,有教师、医生、个体户等等。但他们都各有所长,有的取得了红十字会急救证,有的拿到了国家地震急救中心技术操作证,有的擅长使用无线电应急通讯设备,有的则擅长使用野外搜救。

      梅州蓝天救援队自2014年成立以来,出队任务共计148次,其中跨省1次(福建闽清台风救援),跨市救援10次,分别是深圳光明山体滑坡、河源龙川水域救援等。“我们这么做可能很多人不能理解,因为每一次救援都是免费的,有人叫我们‘傻子’,但我们的初衷很简单,就是想挽救生命,能救一个是一个。”队员刘金东说。

      南方日报记者 陈萍 实习生 何苑妮

      大型灾难现场的蓝色背影

      2015年12月20日11时40分,深圳光明新区凤凰社区恒泰裕工业园发生山体滑坡,接到这一消息后,梅州蓝天救援队的队员分成6个梯队20多人奔赴抢险一线参与救援。

      “我在第一梯队,与队友一起坐火车出去的,凌晨3时到了现场,看到的情况真的很震撼,灾难说来就来,人的生命真的很脆弱”,刘金东感慨地说,为了与时间赛跑,他们一抵达就投入工作,有些队员跟随着消防队员打头阵,发现生命迹象就在那里插一面红旗,有些队员则在插旗子的地方一铲子一铲子地在十多米高的土堆上挖掘,争分夺秒。

      那次救援,刘金东和队友们连续奋战了18个小时才撤退,为了保证救援人员的安全和体力,现场的指挥对他们下了撤离的通知,但另一名队员孤狼还在山顶搜寻生命迹象,“虽然已经很累了,但是心里仍不愿放弃,心想多坚持一下,或许一条生命就得救了。”孤狼遗憾地说,规定就是规定,必须遵守,最后他不得不离开现场回去休息。

      2016年7月9日,受强台风“尼伯特”影响,福建省闽清县16个乡镇普降特大暴雨,造成梅溪水位暴涨,坂东去往塔庄、省璜方向的主干道最高水位在短时间内涨至5米,洪水一时间横扫千军般奔涌而出,灾情严重。

      看到新闻后,梅州蓝天救援队马上奔赴现场。

      “满目疮痍,水退了的地方是厚厚的淤泥,走都不走动。”刘金东回忆,当时是盛夏季节,天气闷热,蚊虫多,细菌滋生迅速,尸体腐化快,给救援队带来很大的考验。

      在一处民房里,由于冲锋舟不能进入,也没有救护车,一位临产的孕妇向他们求救,梅州蓝天救援队的队员蹚着齐大腿的水把那位孕妇用担架抬了出来,送到医院,最后孕妇平安生产,救援队的队员甚是欣慰。

      在刘金东的手机里,还保存着当时的照片,在两栋民房的夹缝中,泥泞的地面上满是两旁倒下的砖头,坑坑洼洼,七八名队员低头看着脚下,一只手扶着担架,一只手保持平衡防止摔倒,深一脚浅一脚小心翼翼地走着。

      在梅州蓝天救援队的办公室里,有一面墙上挂满了锦旗,都是曾经被救的当地政府和家属送来的。那次救援结束后,闽清县坂东镇送来的感谢信这样写道:“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蓝天救援队。坂东镇党委政府和5万人民衷心感谢你们的无私、人道、奉献、博爱和公益精神。”

      守护城市平安的一群“蓝精灵”

      “在梅州,我们接到最多的突发险情就是溺水,这里有很多的山塘湖泊,由于安全教育不到位,事故往往就在一瞬间发生了。”队员孤狼说,他取得了潜水员的资格,下水救援一般他都有参与,最多的时候一个月出队22次。

      冲锋舟、外挂机、三角架、打捞钩、潜水装备等,这些是他们参与溺水救援的装备,有时候遇到水下情况复杂的,他们一天可能损耗5个打捞勾。

      在队员们看来,每一次下水都是与死神较量的过程,水下的危险难以估计,他们能做的,只有充分准备、提高专业水平。“我们经常都有训练,模拟各种水下的突发状况,还要去外地考取专业的潜水员资格证,自费购置各种专业装备。”孤狼拿着一个脚蹼说,这是他自掏腰包花了800元买的进口产品,推动力强,可以应对水下有急流的情况。

      孤狼虽然只有20多岁,但他有丰富的水下救援经验,而每次下水他心里依然会紧张。山塘湖泊的能见度极低,他与队友在水下都是靠摸来寻找遗体,也是为了避免在水下看到遗体过于恐惧忘记呼吸而发生意外。“很想摸到,又不想摸到。这是一种复杂的心情。我们很想快点找到,将其带回去给家属,但是对死亡、未知的恐惧让我们又不想摸到。”孤狼说。

      由于蓝天救援队接到求救电话赶过去需要一段时间,而溺水救援的黄金时间是4—6分钟,一般赶过去的时候他们都只能打捞遗体,为了减少悲剧的发生,救援队的队员们不遗余力地走进校园、社区,免费宣传暑期安全知识,教孩子们和家长们如何避免危险,遇到危险如何抢救。

      “放暑假之前有好几所学校邀请我们过去开讲座,我们都去了,可能是宣传的效果比较好,跟去年同期相比我们接到的溺水事件少了很多。”刘金东说,相比起救援,他们更愿意做预防工作,因为事故一旦发生,结果就不可估计,预防做得好,可以挽救很多生命。

      遭遇经费困难一步步走到今天

      在梅州蓝天救援队的办公室,可以看到各种救援设备,有破拆工具箱、冲锋舟、潜水服、氧气瓶、无线电设备等,据队员们介绍,这些都是队员们自掏腰包或别人捐赠的。由于专业的救援设备大多比较贵,队员们想购置一个装备通常需要存好久的钱或者大家凑钱买。

      2015年夏天,梅江河浮桥发生了溺水事件,梅州蓝天救援队的队员带着冲锋舟就过去了,由于气温高,冲锋舟没有外挂机,全靠队员划桨,从江边划到出事的江面,队员们几乎都被晒到了脱水,“我们里面穿的是速干衣,但是却被汗水湿到拧出了一碗水,从那个时候起,我们就想买一台外挂机,既可以节省队员的体力方便后续救援,也可以节省救援时间更快抵达终点。”刘金东说。

      一台外挂机需要上万元,队员们七拼八凑才把钱凑够,买回来以后大家都兴奋了好久。在一个房间的角落,放着一箱救生衣,那是揭阳冬泳协会捐赠的;在急救药品摆放的架子最底层,有一箱500ml的碘伏消毒液,是参与闽清救援时当地政府赠送的;潜水必备的浮力调整器,是蓝天救援队的一位潜水联络官友情赠送的……“我们现在仍然缺专业的救援装备,期望爱心人士或企业可以给我们捐赠一些。”刘金东说。

      就这样,梅州蓝天救援队一步一步走到了今天,3年多的时间,从无到有,从几个人,到现在有主要队员70多人,从简陋的设备,到逐渐补充的专业设备,队员们经历了太多的心酸,“我们现在最需要的就是一台声呐探测仪,这样参与水下搜救的时候可以提高准确性和降低我们队员下水的风险,可惜经费不足。”刘金东苦涩地说。

      队员们每一次参与救援,都离不开家人在背后的默默支持。“有一次我匆匆回家,收拾东西准备去救援,我妈一边劝我不要去,却一边拿起我的军用水壶帮我灌满水……”孤狼说,虽然外界有些人可能对他们做的事并不理解,但他们的家人都了解他们这么做的意义,并给予最大的支持。

      队长“驻波表”是大埔人。最初,他因热爱户外运动加入蓝天救援队,到现在已经有9年的救援经验了,曾参与过汶川、玉树、青海等地的救援活动。说起在梅州成立救援分队的原因时,他说,外界救援队伍到达现场时间越短,救援难度越小,在梅州成立这样一支队伍,能增强本地的救援能力。截至目前,全队队员累计出队1100人次,服务时长4000多小时。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