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广东新闻 > 这组数据告诉你,“湾区几何中心”中山的潜力有多大
  • 这组数据告诉你,“湾区几何中心”中山的潜力有多大

    时间:2017-03-29 10:40:28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罗丽娟

      一年一度的中山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洽谈会和人才节在3月28日这天又开幕了。

      作为一个已经持续了27年的传统招商活动,今年的洽谈会却也有不一样的特点。

      就招商成果而言,洽谈会共达成可签约项目158个,合同(协议)投资总额约2500亿元,项目数量与投资额均实现历史性突破——从投资总额来看,今年达成签约的数额是去年的6倍左右。

      就引智成果而言,共吸引了20多位国内外院士、50多位顶尖专家学者和“千人计划”领军人才、100多家知名企业和高新企业参加——据媒体报道,目前中国科学院院士人数为750多位,外籍院士人数近80位。也就是说,国内外的中科院院士中,有2.4%来到了中山。

      为什么是中山?或者说,为什么是今天的中山?

      从招商和引智这两个“历史新高”背后,可以看到中山这个处于“湾区城市群几何中心”的城市,是如何把深中通道等大交通的区位优势变成了投资、创新优势,又如何借助这两大优势爆发出新一轮发展潜力。

      重新认识“湾区几何中心”

      诚如中山市委书记陈如桂所言,每个城市的发展都有高潮和低潮。

      改革开放后,作为“四小虎”的中山创造了很多奇迹,之后走过一段平稳发展期。随着深中通道的开工建设,港珠澳大桥即将开通,不久前的全国两会又透露出规划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讯息——这系列看似不同领域的动向,交汇在一起便将中山置于一个发展坐标:

      珠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几何中心。

      在中山市委、市政府的论述中,将这个机会视为“千载难逢的发展良机”。这并非虚言。

      从地图上看,按市政府之间的直线距离来算,距离珠海30公里,距离澳门40公里,距离广州和深圳70公里,距离香港80公里——这是珠江口西岸地理中心的区位。

      深中通道贯通后,中山的地理优势被激活,使得该市成为珠三角城市群中贯通南北、承东启西的角色,其作为珠江口门户城市和交通桥头堡的地位得以确立。

      不仅如此,放在自贸区的版图来看,中山还将成为珠江两岸3大国家级新区(自贸区)衔接和转换的重要节点,成为未来广东最开放和最活跃区域的地理中心之一。

      不进则退。当前,中山正在谋划并推进大交通、大物流的现代化交通服务体系建设,积极融入湾区城市群的发展,主动承接广州、深圳、香港等发展高地的高端发展要素溢出和梯度产业转移。在本月召开的全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攻坚战动员大会上,明确了中山投入1400亿元推进包括高速公路、干线公路、高铁、地铁、市内轨道交通、港口码头、物流及客运枢纽的基础设施建设,直接对接的城市包括深圳、广州、佛山、珠海、江门、香港、澳门等周边城市,乃至北京、上海、桂林等外省城市。

      按照这个规划,未来中山通过轨道交通,33分钟内直达广州中心区,30分钟内直达深圳中心区,27分钟内直达珠海中心区,25分钟内直达江门中心区;

      通过高速公路,38分钟内直达佛山中心区;

      通过中开高速—深中通道或者马鞍港客运码头,可直接乘船前往香港机场、澳门机场,实现35分钟内到达深圳机场、香港机场、澳门机场三大国际机场;

      通过南沙至中山高速—南沙港快速,中开高速—深中通道—广深沿江高速,实现30分钟内到达南沙港、50分钟内到达深圳港。

      如此一来,中山市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几何中心位置,将进一步确立。

      越来越被关注的“价值高地”

      重新认识了中山市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地理位置和交通坐标后,再来看中山投资、创新创业环境的企业及人才的选择,就能回答上面提出的“为什么是中山”和“为什么是这个节点的中山”。

      湾区经济是一个面向海洋的经济概念,同时也是一个于外更加开放、于内更讲究组织合作、产业分工的发展概念,这对于城市群内部的产业结构、基础设施、投资环境等发展条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是为什么中山要如此积极谋划并推进大交通、大物流的现代化交通服务体系建设,要用更大的决心和魄力来解决发展瓶颈问题的原因:

      处于三大自贸区的中心、位于广州、深圳这两大超级城市的直接辐射区域,全力以赴解决基础设施及投资环境问题,无非是为了拿到承接广州、深圳、香港等发展高地的高端发展要素溢出和梯度产业转移的优先权。

      遇到新的发展节点,再加上中山破釜沉舟的决心与勇气,造就了这座城市的新契机。而这次洽谈会所取得的成果,也明显体现了中山面向未来的新潜力:

      从投资规模看,重大产业项目取得新突破:超100亿元人民币的内资项目有6个,投资金额超3000万美元的外商投资项目有4个。其中,不乏像比亚迪这样的新能源国际巨头,在23日宣布于法国投资1000万欧元建设阿洛讷工厂后,将打造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装备基地的橄榄枝伸向了中山;

      从投资结构看,一批人工智能、健康医药、新能源、电子信息等产业化程度高、市场空间大的高精尖项目正持续优化着中山的产业结构。如哈工大机器人集团在翠亨新区投资建设哈工大机器人集团华南总部,小霸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联手国际芯片巨头在三角镇投资建设高端VR游戏项目,以及明峰高端医学影像设备华南总部项目、电传感全自动免疫检测项目、中科院荧光检查技术项目等,都体现了中山吸引创新要素聚集的新优势。

      昔日的“价格洼地”,正逐渐成为“价值高地”。

      创新矩阵重塑中山“城市价值”

      本届洽谈会的一个新动向也值得注意:那就是注重引进带动性强的行业高端项目和高端产业平台,实现以商招商和平台招商,推动产业集聚和产业链延伸。

      如通过引进六合集团项目,借助其在国内外的影响力,推动中山在互联网、大健康、大文化等领域实现更大提升;通过与深圳前海置富金融控股集团联手,在中山打造“前海国际金融延伸区、科技成果产业转化区、消费升级产业承载区”和“科技、金融、创新产业孵化平台”等“三区一平台”。

      这背后,其实也有一个背景:为了让更多好项目有“用武之地”,中山正强化市级统筹,加快打造重大发展平台。当前,中山现有的市级产业发展平台包括9个园区,分布在东部、东北部、西北部、南部四个组团中。其中,东部有火炬开发区重点发展先进装备制造、健康医药、光成像与光电子信息等高技术产业,东北部有黄圃园重点发展多式联运特色突出的现代物流产业及临港工业制造产业,南部有板芙园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等高端智能制造产业,将为更多优质项目提供孵化载体和平台支撑。

      如此,也引出了中山另一个发展战略:组团发展。

      这并非一个新概念。就中山来说,早在2002年就已经提出,当时已经意识到各自为政的镇域经济,已成为发展的阻碍;到2004年,中山还出台了一个城市总体规划,对各组团的功能进行了初步划分跟定位;这两年,提出了组团发展的1.0版本。

      再到2011年,行政区划改革思维调整为“一主双核两副多片区”,提出从行政区经济到经济区经济的概念,这应该是组团发展的2.0版本。

      现在中山决策层再提“一中心、四组团”的思路,这是组团发展的3.0阶段。经过前两个阶段的酝酿和研究,其实对组团发展的必要性、功能定位已经研究得非常透彻,而当前中山所要解决的,应该是迫切性问题,也就是从重规划到重实操的一个转变。

      中山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有关组团发展的表述,对于功能、定位、方向等内容相对比较完善,但有一句话需要打上着重号:做实组团发展。

      这对于突破镇域经济发展瓶颈的中山来说,可以说是十几年来迈出的最重要的一步,也是给产业链招商、组团招商、统筹发展、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关键性一步。

      120年前,来自中山的启蒙思想家郑观应先生,在他的《盛世危言》一书中发出了“商战救国、实业兴邦”的时代强音,抨击轻商贱商之成见,倡导重商礼商之潮流。

      90年前,来自中山的一批企业家,创立了赫赫有名的民国“四大百货”,催生了近代商业的繁荣。

      28年前,中山人民传承悠久的商业文化和亲商安商的优良传统,率先举办招商引资大会,开创了改革开放新局面。

      今天,中山云集四海客商、广聚天下英才,从区位优势到创新优势,新的历史新高或许将被不断突破,站在湾区视野的中山,也将迎来二次飞跃的发展潜力。

      南方日报记者 罗丽娟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