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广东新闻 > 全运会省龙舟队斩获10枚金牌,主力大多来自九江
  • 全运会省龙舟队斩获10枚金牌,主力大多来自九江

    时间:2017-07-21 21:39:47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李欣 龚晶

    18日,结束第十三届全运会龙舟项目的所有赛程后,带着10枚沉甸甸的金牌,广东省龙舟代表队的主力队员从湖南常德回到了南海九江。尽管抵达九江时已是19日凌晨两点,队员们仍难掩兴奋。

    在今年首设龙舟项目的全运会上,平均年龄达43岁的广东省女子龙舟代表队实现“大满贯”,一举拿下女子500米、200米、100米所有赛程,22人“标准龙”、12人“小龙”两个组别的所有金牌。

    荣耀背后,这支被称为“妈妈队”的26名队员中,有18名来自南海九江龙舟俱乐部。其中,年龄最大的为55岁,最小的18岁。事实上,目光坚毅、笑容和蔼的大妈与青春洋溢、活力四射的少女组成的巾帼战队,南征北战已多次摘得国内外龙舟赛事桂冠。

    不只是女队,来自南海九江龙舟队的8名帅小伙也助力省队拿下4枚金牌。至此,广东省代表队斩获全运会龙舟项目12枚金牌中的10枚,以龙舟为代表的岭南特色文化再一次在国人面前展示其独特魅力。

    随着龙舟俱乐部专业化和职业化进程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年轻运动员加入南海九江女子龙舟队。而教练与老队员无微不至的关怀,不断加速这支队伍“以旧带新”的成长速度,书写更多九江龙舟传奇。

    报名截止3天前定名单

    退役大妈为征战全运会重出江湖

    在九江龙舟训练基地码头旁的宣传栏上,全运会龙舟总决赛倒计时牌定格在“01天”。拿着沉甸甸的10枚全运会金牌回到九江,赛后颇显安静的龙舟训练基地传来欢声笑语。

    走进基地会议室,数百个各式各样的奖杯、奖牌陈列其中,而这仅仅是九江女子龙舟队组队以来获得的部分奖杯。“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我们是卖奖杯的。”南海九江女子龙舟队领队朱文权调侃道。

    这支组建于2008年1月,大部分为土生土长的“妈妈级”队员,多年来摘得多项国内外赛事的桂冠,包括港澳邀请赛、中华龙舟大赛、亚洲锦标赛、世界龙舟邀请赛等。目前,队伍已基本完成“以旧带新”的“升级换代”,保留4名“大妈级”队员和20多名年轻队员,用3年时间逐步将队员结构完成向年轻化和职业化的转型。

    接到全运会参赛任务后,朱文权开始带领队伍着手备战。“春节前我们已经知道了这个消息,所以开年后一直有意识地对广东籍运动员进行吸纳。”朱文权说,除了吸收广东籍运动员外,基地还特地找了外省籍的运动员,可以在训练中促进交流。

    但是,由于各省份的队伍也在加紧筹备参与全运会,非广东省户籍的运动员在办理交流过程中遇到不少困难。“很多省队不放人,他们也希望保存实力参加全运会。”朱文权说。

    参赛运动员资格要求的公布,给朱文权和主教练区俭安出了一个难题:凡是注册过的运动员都不能参赛。“筛选过后,符合参赛资格的就剩下6个了。”朱文权说。

    这时,距离比赛只有短短2个月时间,报名截止时间不断临近。4月中旬,朱文权和区俭安加紧联系南海、顺德、广州、肇庆、河源等地的龙舟队伍,找来40多名队员进行试训和选拔。“在中国龙舟大赛中,有两个符合条件的运动员也吸纳进来。”朱文权说。

    另一方面,他们不约而同地想到了退役的队员——那些2008年、2009年入队的“妈妈们”。在报名截止前的3天,代表广东出战的九江女子龙舟队最终确定了全部26名队员的名单,包括方金彩、潘慧珠、董爱丽等22名“妈妈级”队员,宋艳冰、刘雪莲等4名“90后”。

    全力备战40天

    “高手”妈妈与“90后”少女加快磨合

    比赛的日子一天天逼近。朱文权坦言:“当时,组建这支队伍心里没有多少底。”

    那是因为,在短距离的竞技中,爆发力十分关键。然而,对于22名队员而言,体能稍有欠缺、爆发力较弱是她们需要直面的问题。

    退役多年,她们划桨的角度、深度、摆幅、频率显然不适应当下比赛节奏。为此,龙舟队多次调整训练方案。“体能练习可免则免,只作为辅助训练。更关键的是,‘妈妈队’需要通过发挥落桨深、拉幅大等技术优势,即便在起步不占优势的情况下追回成绩。”区俭安说。

    按照安排,1995年出生的宋艳冰担任此次全运会省女队队长,并开始带领队员们进行适应性训练。“除了通过不断训练调整动作外,年轻队员还需迁就老队员的节奏,双方在节奏和划桨动作上进行磨合。”宋艳冰说。

    从预选赛到决赛只有40天,但却相当于50天的训练量。“要照顾老队员,所有的体能训练不能根据中青年运动员的体能要求来做。因此,我们把主攻训练放在了水上,比如通过加重桨负重等方式进行。” 区俭安说,体能则作为辅助,一个星期开展两个半天的体能训练。

    集训期间,区俭安每天都会通过电话咨询老队员,看她们是否能承受这样的训练强度,如果大家觉得训练量太大,就得再调整训练方案。“但所有老队员没有一人说撑不住的。”区俭安说。

    在此次全运会备战过程中,为了避免摄入类似兴奋剂的成分、保障队员安全,南海九江龙舟队在结束2017年广州国际龙舟邀请赛后,迅速集中队员进行统一住宿、饮食安排。

    然而,备战期间过半队员感冒发烧还是愁坏了教练。“特别是在7月11日准备出发前,仍有10个运动员发烧感冒。医生不敢乱用药,但咳嗽、发烧十几天都好不了,除了根据国家体育总局用药指引进行药物选择外,只能连夜找医生加急看病。”朱文权说。

    还好,队伍抵达常德经过休息调整后,看到队员们的身体慢慢恢复健康,朱文权的心头大石终于落地。

    拉开亚军仅0.2秒

    200米龙舟直道赛惊险夺冠

    15日,以压倒性优势拿下500米龙舟直道赛两枚金牌后,广东省女子龙舟队马不停蹄地投入备战下一场战役。她们即将迎来最具信心的一场比赛——16日举行的200米赛项。然而让女子龙舟队没想到的是,最有把握的比赛竟成了最惊险的一场。

    “当天下午刮起了大风,赛前考虑到戴上帽子可能会影响前进速度,我们就把帽子都摘了。”宋艳冰说,然而没想到比赛时风掀起的波浪从左侧袭来,劈头盖脸打进左侧队员的眼睛,只能在看不清航向的情况下坚持比完全程。

    另一方面,“妈妈队”比赛起步几乎没有优势。“我们的爆发力不如其他省代表队年轻队员那样好,所以比赛开始几乎只能与其他队伍‘齐头并进’。”区俭安说。

    然而更大的考验是遭遇了其他队伍的“夹击”。“如果平时训练不过硬,最后20米没有冲上去,这块金牌估计就要落入别人手中了。”回忆起比赛,区俭安仍感到惊险万分。在200米直道赛中,广东省代表队抽中的是第5航道,由于航道不宽,龙舟起步后,左右两边队伍就靠了过来。

    在关键时刻,“脑要清,心要定,手要稳!”成为女子龙舟队制胜法宝。队员们此前刻苦训练得到回报,通过赛场上稳定的发挥与默契的配合,最终在距离终点20米冲刺阶段,以0.2秒的优势险胜湖南省代表队,让这场比赛最后赢得惊险又漂亮。

    朱文权坦言,在进军全运会之前,九江女子龙舟队给自己定下金牌目标只有2个:22人和12人200米直道赛。“九江女子龙舟队的成员远不如其他年轻队伍有爆发力,因此短距离的赛项没有太大优势。所以此次出征,仅把200米传统强项作为冲金点。”朱文权说。

    用区俭安的话来说,“这是一支很心齐的队伍”。“印象很深的是,在赛前和队员开会,每个队员都能记住队里讲的几点要求,包括冲线怎么冲,口号要怎么喊等。”他说。也许正是这样上下齐心的团队配合与信任,为龙舟队比赛赢得胜利奠定基础。

    ■特写

    “龙舟夫妇”斩获多枚奖牌

    17日,在第十三届全运会男子12人100米直道赛决赛结束后,全运会首届龙舟赛画上句号。在这一天,广东省代表队一举拿下4枚金牌,包揽100米项目的全部冠军。男子龙舟队更是实现12人组别龙舟直道赛金牌的“零突破”。

    28岁的张家培是广东省男子龙舟队的队员,赛后,他搂着妻子宋艳冰一同亲吻这块来之不易的金牌。因为龙舟,他们从队友逐渐发展为恋人、夫妻,相互鼓励的同时,交流切磋技艺。

    事实上,5年来,夫妻二人曾多次代表广东省和国家出战,获得很多世界冠军、亚洲冠军。如今,他们一同分享全运会胜利的喜悦。这个浪漫又励志的故事,早已传遍整个龙舟队。

    跆拳道专业“半路出家”划龙舟体育竞技精神就是不服输

    张家培是土生土长的九江镇璜矶村人,从小在龙舟传统文化的耳濡目染下长大。“小的时候就跟着家里人看各种龙舟赛,这边每条村子几乎都有自己的龙船。”张家培说。

    儿时的记忆充满对龙舟的喜爱,一次偶然的机会,让跆拳道专业出身的张家培更近距离地接触到了龙舟。那是在2012年,张家培在大学毕业实习期间,先是到道馆、学校等地当了两个月的实习老师。

    直到年末回到九江,张家培看到男子龙舟队为下一年中华龙舟大赛挑选运动员的通知,并在约一个月的训练后,经过选拔进入了男子龙舟队。“家住隔壁的邻居就是龙舟队的前辈,身边人对我的影响还是很大的。”在张家培看来,虽然算是“半路出家”,但体育竞技精神都是不服输。

    入队后,对龙舟的喜爱让张家培和妻子宋艳冰越走越近。“那时候,男、女子龙舟队经常在赛前组织内部比拼,拿到妻子联系方式后,我经常和她聊电话、微信,多是关于龙舟技艺等方面。”在张家培心里,妻子宋艳冰接触龙舟时间更长,对龙舟的认识和经验更多。

    13岁拿起划桨 “95”后河南姑娘热爱龙舟文化

    张家培的妻子宋艳冰是年轻的“95后”运动员。这名1995年出生的河南姑娘曾是肇庆皮划艇专业训练队的队员,后因2010年广州亚运会开设龙舟项目,需要重新组建一支女子龙舟国家队等契机,她就此接触了龙舟运动。

    “与皮划艇一人划一条船相比,龙舟这种集体项目一起团结拼搏的感觉很好。”宋艳冰说。16岁那年,宋艳冰加入了九江女子龙舟队。

    在她看来,九江女子龙舟队的专业、职业水平更高,对于推动龙舟运动发展十分重要。“以前,肇庆只有在参加龙舟赛前才会组织队员训练,平均一年只需练习一两个月。”宋艳冰说。

    她仍清楚地记得,初来乍到时,“大妈”们为了听不懂粤语的她们说普通话而发生的趣事。比如,“妈妈们”用普通话说“凶一点儿”经常会被误听成“松一点儿”。“龙舟队也闹过不少有趣的笑话,更让人感动的是,在我们生病觉得熬一熬就好时,‘妈妈’们一定要拽着我们去看医生。”宋艳冰说。

    平日里的交流,让温和善良的本地“妈妈们”走进了远离家乡的“90后”队员心里。宋艳冰更直呼已退役的55岁大姐方彩金“妈妈”。

    历经6年的磨炼,宋艳冰已拿下广州亚运会、天津东亚运动会等各类赛事多枚金牌。现在的她斗志昂扬,年轻的脸庞透露着几分成熟稳重。

    ■观察眼

    一个龙舟名镇的底气来自哪里

    从选拔当地渔民报名参赛到尝试进行职业化改造,九江龙舟文化的传承探索可谓颇具传奇色彩。

    当地人的热爱是推动龙舟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重要一环。在水路环抱、河网密布的九江,不少本地人从小耳濡目染,对龙舟运动团结拼搏带来的畅快感油然而生。每年端午和国庆,九江都会举行龙舟赛。近年来不断承担省级五人龙舟等赛事,也是九江传承龙舟文化得到认可的最好例证。

    目前,九江成为在佛山南海拥有的龙舟数量最多的镇(街),传统大龙就有100多条,民间、企业收藏龙舟更是无法统计。

    九江龙舟的发展也离不开当地政府的重视和企业的支持。2014年,九江建成了国内首个规范化的龙舟训练基地,同时还成立了九江龙舟协会。除了给九江龙舟队提供训练场地之外,基地还配套龙舟文化展览馆和龙舟体验区,推动九江龙舟多元化发展。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