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广东新闻 > 五年内 东莞石马河的水质有望达到IV类
  • 五年内 东莞石马河的水质有望达到IV类

    时间:2017-03-29 10:40:25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

      东莞将大力治理水体污染,5年内,茅洲河将实现不黑不臭。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卢政摄

      加强水污染治理是今年市政府十件实事之一,且地位仅次于社会治安排在第二,足见东莞市政府对水资源整治的重视程度。记者昨日从市政府官网公布的《东莞市水务发展“十三五”规划》中获悉,五年内,东莞石马河的水质有望达到IV类,茅洲河实现不黑不臭。

      到2020年,东莞的用水总量控制在22.07亿立方米以下,通过合理配置水资源,逐步构建“双龙吐珠”水源新格局。即需水量先由本地水库供给,然后在东江干流保证其他用水户安全和生态流量前提下引水供给,不足水量通过西江引水工程按需供给。

      饮水:

      逐步构建“双龙吐珠”水源新格局

      新鲜出炉的《东莞市水务发展“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了“双龙吐珠”水资源新格局。“双龙”指江库联网供水水源工程和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东莞供水项目。

      目前,东莞供水水源单一,用水九成来自东江。东江来水年际年内分布不均,经常出现连丰连枯的现象,年内70%~80%以上的径流量集中在汛期。而东莞市位于东江下游出海口区,地势平坦,无条件兴建大型蓄水工程,致使枯季供水安全常常受到威胁,供水保证率偏低。

      根据《规划》,五年内,东莞将统筹西江和东江双水源,“立足东江、着眼西江”,配合省政府推进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配套完善应急备用水源建设,逐步实现区域内双水源保障,确保全市各区域应急供水调度需要。

      据悉,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将从顺德区杏坛镇境内的西江干流取水,采用长距离封闭式管道输水,主要解决受水区广州南沙新区、东莞市、深圳市的城市生活和生产缺水问题。

      “十三五”期间,结合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东莞会新建一座区域性水厂及完成配套管网建设。工程实施后,东莞市需水量先由本地水库供给,然后在东江干流保证其他用水户安全和生态流量前提下引水供给,不足水量通过西江引水工程按需供给,初步形成配置合理、安全可靠、东西江多水源互补的水资源新格局。到2020年,东莞的用水总量控制在22.07亿立方米以下,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2015年下降27%。

      治水:

      实施“东治、中联、西合”战略

      目前,东莞的水体污染仍较严重。在全市受监测的371公里河流中,有246公里河流全年综合水质类别为Ⅴ类或劣Ⅴ类,近70%的河流存在黑臭现象。9座主要水库水质介于Ⅴ类~劣Ⅴ类,消除黑臭水体任务艰巨。

      《规划》提出,“十三五”期间,东莞将建立入河污染物限排总量控制制度和水功能区监督管理制度,主要河流水质达到环境功能要求,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至75%,跨市河流交接断面水质基本达标,石马河水质基本达到IV类,茅洲河实现不黑不臭,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95%。

      根据东莞市地形地貌和水系水资源特点,将全市划分为东、中、西三个片区。其中东片区主要以石马河流域为主,中片区主要包括寒溪水流域以及沿海片,西片区主要包括东江三角洲水乡经济区。通过实施“东治、中联、西合”战略,打造东部石马河片水污染防治功能区、中部沿海片水源保护功能区、西部水乡经济区景观生态功能区。

      截污:

      建400公里节能减排截污次支管网

      尽管东莞市已制定《加快推进全市水污染治理工作(2015~2017 年)行动计划》,但因资金压力较大,镇街推动力度不足,加上管网错接漏接等问题仍普遍存在,造成污水收集率不高、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偏低。

      全市截污次支管网建设在今年乃至整个“十三五”期间,都是水污染治理的重头戏。《规划》透露,东莞将重点实施水乡经济区150km,石马河流域200km和长安、虎门、厚街50km共400km的节能减排截污次支管网建设。加快推进全市截污次支管网2015~2017年实施计划,再建约560km。规划实施全市截污次支管网2018~2020年实施计划,增加截污次支管网建设800km。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石马河、茅洲河流域内城镇污水基本实现全收集、全处理。

      “十三五”期间,东莞将结合城市更新改造,对塘厦林村、松山湖北部、谢岗、桥头、万江、黄江、中堂、樟木头、厚街沙塘、凤岗竹塘、虎门宁州11座污水处理厂进行扩、改建,新建东城东部污水处理厂、长安新区污水处理厂2座,完善配套截污管网建设。

      其他亮点

      项目投资

      涉及的建设项目投资总额319.21亿元,其中“十三五”期间规划完成投资247.37亿元,“十二五”已完成投资16.88亿元,需结转到“十四五”的投资为54.96亿元。

      涉及的预备建设项目投资总额196.54亿元,其中“十三五”期间规划完成投资131.74亿元,需结转到“十四五”的投资为64.80亿元。

      内涝整治

      “十三五”期间,重点推进城乡重点易涝区治理,对主干排水渠道、截洪渠、蓄涝区及水闸泵站等设施进行续建、改扩建或新建,使各涝区排涝能力达到国家排涝标准要求。

      重点实施东城街道下桥河片区、东江之星商业中心周边及南城街道内涝整治工程,实施常平、大朗、塘厦、长安等镇街内涝整治工程以及火车站南片排水工程、企石镇五八围排涝整治工程。

      海绵城市

      争创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在水乡经济区、长安新区、粤海银瓶新区等新区开发建设过程中,实施低影响开发示范建设,通过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多种技术,消减雨水径流量,控制雨水径流系数,实现城市水文良性循环,缓解防洪排涝压力。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