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广东新闻 > 脱贫攻坚一年半 梅州成效如何?
  • 脱贫攻坚一年半 梅州成效如何?

    时间:2017-07-19 21:37:28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

      五华县横陂镇光伏发电项目。张炳锋 摄

      汤西镇新岭村贫困户陈云珍正在自家养殖场喂养兔子。 胡金辉摄

      丰顺县汤西镇新岭村贫困户的养鸡场。 胡金辉 摄

      沿着蜿蜒的山路进入兴宁市径南镇官亭村,千亩果树迎风摇曳,富荣百果园项目的引进,提供了200多个就业岗位,带动周边5个贫困村、86户贫困户精准脱贫,更让山村资源变资产、农民变股东。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近日,省委主要领导赴梅州市调研,考察新农村建设,实地了解农村生产生活情况,入户看望慰问贫困户。

      今年是梅州市脱贫攻坚的关键之年。去年以来,梅州市狠抓各级责任制的落实、大数据平台的建设、产业启动、行业帮扶政策的落实等工作。脱贫攻坚一年半,梅州成效如何?连日来,记者对此进行了走访。

      南方日报记者 马发洲

      压实责任 出台136个文件提供保障

      如何精准识别贫困人口、贫困原因?如何制定科学的脱贫措施?6月9日,一场生动的精准扶贫工作经验交流会在广州的驻村干部之间展开,干部除了“听课”,还围绕扶贫工作难点进行了探讨。

      “通过交流培训,促使驻村干部熟悉业务,顺利开展工作”。广州市派驻梅州市精准扶贫工作队队长钟向阳告诉记者,如今,各级干部探讨的话题,从最初的“精准识别”变成“精准帮扶”、“产业帮扶”。

      数百名扶贫干部下乡,带来了奔康的希望。去年以来,梅州全面完成了349个贫困村的帮扶对接工作。其中,广州对接272个贫困村,派出311名干部奔赴一线。同时,梅州还组建了112个驻镇帮扶工作组,帮扶1672个行政村(农场、林场、街道办)的分散贫困人口。

      磨刀不误砍柴工。以往分散在相对贫困村外的贫困人口常常被“忽略”,部分地区存在“大水漫灌”等情况。梅州市狠抓精准识别扶贫对象工作,加快推进扶贫大数据平台建设,加强扶贫跟踪审计。

      截至2017年1月15日,梅州市核定录入新时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相对贫困人口58633户158994人,约占全省的9.6%。面对“时间紧、任务重”的攻坚战,连日来,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落实,为梅州市打赢这场脱贫“硬仗”提供了重要保障。

      梅州严格按照省的要求,实行层层抓落实的责任机制,先后出台了《关于新时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三年攻坚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方案,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明确了县级党委、政府的主体责任,镇级党委、政府和村“两委”的具体责任,打通了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

      在五华县、丰顺县等地,当地干部告诉记者,县、镇、村三级共抓扶贫工作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更加明确,层层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把脱贫任务完成情况作为镇党政主要领导述职考评的重要内容。

      “从今年3月开始,市里通过开展现场走访、暗访和电话询访等多种形式,不定期对贫困村、贫困户帮扶工作情况进行核实。”梅州市扶贫局相关干部告诉记者,至今年5月底,全市共电话询访了5000多名各级帮扶单位驻村干部、帮扶责任人和上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

      此外,梅州市结合省行业相关政策,制订完善梅州市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1 N配套文件。目前,全市累计出台扶贫政策文件136个,其中市直有关单位(部门)共出台了36个精准扶贫政策配套文件。

      在政策的保障下,梅州在实践中探索出诸多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有效路径。截至今年6月底,梅州市共筹集帮扶资金24.84亿多元。目前,丰顺县的广东·丰顺年产5万吨食用菌产业扶贫二期建设项目工程已顺利开工;梅县区开展金融小额信贷合作的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和客家村镇银行,已发放扶贫小额贷款2000多万元……

      科学谋划 激发内生动力长效脱贫

      “现在居家务工,多劳多得。”在丰顺县汤西镇新岭村的合作社内,贫困户陈华河告诉记者,因为家里“上有老,下有小”,日子过得压力很大,“得到了政府的帮助,让我重燃了生活的希望。”

      “扶贫的根本,在于养成内生动力。”新岭村驻村工作队队长马俊说,经过前期的调查摸底,最终决定因地制宜发展种养业。同时,根据贫困户实际来制定帮扶措施,“以奖代补”来调动村民的积极性。

      “近年来,丰顺县坚持将发展产业扶贫作为主攻方向,特别重视以特色种养项目增加贫困户收入。”丰顺县扶贫开发局局长刘盛生告诉记者,丰顺还采取以奖代补形式进行适当资金激励,激发脱贫内生动力。去年,共帮助3096户5369人脱贫,实现精准扶贫的良好开局。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梅州市大力发展特色种养、生产加工、乡村旅游等产业,通过“公司 基地农户”等形式,鼓励贫困户参与农业产业化,推动有劳动能力和创业意愿的贫困户脱贫致富。同时,通过技能培训、转移就业等方式,让有劳动力的贫困户实现就业脱贫。

      “现在在家务工,还能照顾老人和小孩,即使暂时生活艰难,但也有了盼头。”五华县转水镇新丰村贫困户黄考平说。之前,因父母生病、两个小孩在校读书、妻子离家出走等原因,生活过得比较艰难。

      今年初,转水镇统筹有劳动力的100户412人贫困户的100万元产业扶贫资金作为担保风险补偿金,通过金融杠杆放大5倍,以500万元的信贷资金入股新丰寨实业有限公司农业基地。贫困户将按年度入股信贷资金额的9.5%收益分红。此外,黄考平还能取得务工收入。

      贫困地区大多是发展基础薄弱、资本稀缺、信息闭塞。为此,梅州市创新扶贫方式,积极探索村集体和贫困户将土地、山林、资金、房屋等折价入股参与企业经营的方式,通过光伏扶贫、金融扶贫等形式,力促“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扩大帮扶效果。

      在大埔县枫朗镇四联村,这个距离县城30多公里的行政村,因为自然条件差,人多地少,山多田少,农业生产结构单一,村民缺乏现代种养技能,生产效率比较低下。经过调研与论证,广东省旅游控股集团决定以光伏项目为扶贫主导产业,彻底解决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6月30日,枫朗650千瓦光伏扶贫电站并网发电仪式举行。根据预计,光伏电站可运行25年。目前,项目已投入500多万元,按16.5亩用地规划建设装机容量650千瓦,年产生发电收益近70万元,收益全部用于49户贫困户、122人贫困人口,人均增收4000元/年。

      去年12月,丰顺县潘田镇新联村光伏发电系统正式并网,每年将为该村委带来1万多元的集体经济收益……如今,越来越多的扶贫项目不断涌现,梅州正在探索适合当地实际、具有特色的扶贫模式。

      内外兼修 3年349个贫困村建成示范村

      在蕉岭县长潭镇白马村上合自然村,一排祠堂修葺一新,两旁民居错落有致,墙壁上印着“德孝善,勤忠宽”等客家家训。不远处,金色的向日葵迎着阳光盛开,连片花海中格桑花、薰衣草争奇斗艳。

      在创建省级新农村示范点的过程中,上合村探索村民入股办企业模式,注册了上合农工商发展有限公司,集约300多亩土地,按时令连片种植具有经济、观赏价值的植物。“如今一年四季,季季都有鲜花盛开。”上合村理事长林辉增说,高峰期上合村每天接待游客近2万人次。去年,上合村共接待游客近40万人次,实现效益300多万元。

      这是梅州市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一个写照。今年3月召开的全省农村工作暨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提出,要把2277个省定贫困村建成新农村示范村,让贫困村由“后队”变“前队”,彻底解决贫困问题。为此,梅州市迅速启动贫困村创建新农村示范村的前期基础性工作。

      结合实际,梅州制定总体工作方案,明确了先整治、后提升,两年见成效,两年大提升,到2020年,把全市349个贫困村建成新农村示范村的总体目标,优先解决群众反映迫切的问题,细化各项指标。

      从五华县转水镇出发,矮车河旁,蔬果田地串珠成链,勾勒出一幅田园风光画,“益塘流域·十里水乡”人居环境示范片区风景迷人。

      谁能想到,一年多前,沿岸大多是荒废的河滩地?今年以来,转水镇依托上游益塘水库水资源,以矮车河为带,沿河自上而下将益塘、新丰、维龙、流洞、矮车、黄龙、輋维七村连片推进整治,将河滩地打造成小公园、小广场,以关键节点进行优化提升,如今成效渐显。

      新农村建设,资金是关键。梅州与省粤科集团、国开行、农发行签订了融资框架协议。梅州市财政计划每年投入以奖代补资金3亿元,各县(市、区)每年配套不少于1亿元,用于新农村示范村建设。目前,梅州已完成省定贫困村自然村村庄规划1249个,占总量的61%。

      结合省级新农村连片示范建设工程,各县(市、区)把16条省定贫困村纳入连片建设范围,带动人居环境整治和新农村示范村建设。

      去年,大埔县西河镇成为第三批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镇。以此为契机,西河镇掀起建设高潮,逐步打造成为具有鲜明客家乡村自然和人文特色的新农村示范片;近日,丰顺在留隍镇启动省级新农村连片建设示范工程,通过“五村连片十村联动”工程,结合温泉资源和客潮文化,打造“客潮古邑、青榄之乡”留隍健康主题小镇……

      农村不仅“造血”,还在“美容”。有基层干部告诉记者,农村发展长期以来缺乏有效引导,不少村民“各扫门前雪”。如今,老百姓看到身边的变化,主动参与建设,不再是“政府在做、群众在看”。

    1 2 3 下一页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