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广东新闻 > 生产要素流动加快 “中山+珠海”同城化再提速
  • 生产要素流动加快 “中山+珠海”同城化再提速

    时间:2017-07-19 21:21:39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

      坦洲潭隆南路与珠海造贝工人新村路已建成通车,它是中珠两地道路对接项目中首条被打通的“断头路”。 南方日报记者 叶志文摄

      珠海梅界中路市政道路工程开始施工招标、连接中珠两地的两条跨界道路工程基本完工、坦洲潭隆南路与珠海造贝工人新村路已建成通车……步入2017年,中山珠海两地交通对接越发顺畅,曾经的“断头路”加快变成通途,中珠交界的“微循环”也被打通。

      两市的产业对接,也在交通一体化的过程中不断深化。中山市九大产业平台之一的坦洲园就紧邻珠海市,坦南创客园中有一半企业带有“珠海基因”。邻城之间的优势资源互补,正在推动企业和人才开始新一轮的“同城生活”。

      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全线贯通,深中通道飞架珠江两岸。在各种大型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带动下,互通互融更加便捷频繁的粤港澳大湾区生态圈正在逐渐成型。交通连接的优化、产业平台的打造,则为处于大湾区中心位置的中山与珠海开启了全新的合作空间。

      两市相衔接跨界道路已达21条

      提及中山与珠海的同城化,必然绕不开三乡与坦洲两个镇。

      坊间有个说法,居住在三乡、坦洲两地的人1/3都来自珠海。说法可能有点夸张,但两镇常住人口中有大量珠海市民是不争的事实。

      几年前,“断头路”曾一度困扰着这些长期需要通勤的人口,早晚高峰的跨界堵车也是“家常便饭”。然而,这一切正发生着明显的变化。

      “这两年比以前好多了!”来自四川省的李华丽对“双城生活”一点也不陌生,两地之间的交通改善让她感触很深,“可以走的路多了,堵车也少了,10分钟左右就可以从坦洲到珠海。”不仅把家安在坦洲,去年她甚至把工作也换到了坦洲。“现在生活环境和周边配套不断完善,同城的感觉越来越明显。”她说。

      事实上,目前中山市与珠海市相衔接的跨界道路已达21条,其中包括3条高速公路,4条干线公路,8条城市道路和6条其他道路(即村级公路或围堤路)。尽管如此,加快双城连接依然任重道远。

      记者从中山市交通局了解到,中山和珠海目前仍有7条跨界“断头路”项目在推进中。接下来,中山计划分层次、分重点全面对接珠海市,构建以高速公路和快速路为骨干,主干路为辅助,其他道路为补充的对外道路系统网络。

      高速公路和干线公路贯穿中珠两地,将起到“主动脉”作用。中山市规划了“五高三快”共8条高快速路连接两市中心区,规划1条快速路、5条主干道连接两市非中心区,规划24条城市道路连接两市相邻区域。同时,中山将推动斗门大桥改扩建,加强与珠海的路网对接,进一步密切珠海的西区和中山南部的连接。

      珠海对接中山的步伐也在不断加快。据了解,珠海市计划今年内建成珠海诗僧路与南坦路衔接工程、翠屏路工程等一批跨界道路项目。另外,香海大桥支线、翠微西路与中山坦洲宝珠南路扩建工程、华威路与环洲北路衔接工程也计划在今年内动工建设。

      除了加快路网建设,两城的轨道交通也日趋紧密。目前,连接中山与珠海的轨道仅有一条广珠城际轨道,中山计划联合广州和珠海推动广中珠澳城际轨道规划建设,以此加强中山、珠海与广州市中心的联系,以及加强中山与南沙、横琴两大国家级开发区的联系,实现琶洲、南沙、中山、横琴等重要节点快速通达的需要,完善珠江西岸的城际网络布局。同时,两地还将探讨中山市城市轨道5号线延伸至广珠城际珠海明珠站,与珠海城市轨道实现换乘,让中山珠海“半小时生活圈”变为现实。

      生产要素“同城流动”加快

      交通一体化的红利,正在逐渐延伸至产业对接。

      既希望享受经济特区和自贸区的政策优势,又迫切需要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在要素驱动下,此前就有珠海企业开启了“双城”模式。

      作为珠江西岸海洋装备制造业的龙头企业,江龙船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早已实现中珠两地跨市运营。该企业2003年在珠海创立,专注于绿色高性能船艇研发与制造。2012年,企业落户神湾镇,并于2014年将总部迁至中山。近5年来,江龙船艇产值年增长率达20%,2016年产值超过6亿元,今年上半年利润更有望翻倍。今年初,江龙船艇顺利在A股上市,募集的资金将用于高性能节能型复合船艇扩建项目和船艇研发设计中心建设项目,扩大中山、珠海两地生产基地的产能和研发能力。

      珠海拥有政策、人才要素的优势,中山则有资源、区位要素的禀赋。邻城之间的优势资源互补,正在推动企业和人才开始新一轮的“同城生活”。

      沿着环洲北路一直向105国道方向前进,很快就会接近中珠两市交界处,中山市市级产业平台坦洲园便设在这里。今年5月,中山市委副书记、市长焦兰生到这里实地视察,对坦洲镇的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坦洲镇要加快市级产业平台建设步伐,按照高标准打造;要对南部新城进行全方位的谋划,通过交通基建对接港珠澳大桥,将人流物流引进坦洲,使这里成为中山承接港澳辐射带动作用的首站。

      坦洲镇市级产业平台位于坦洲镇东北部,可用于工业建设用地面积4000多亩,发展定位为重点瞄准精密制造业、新能源、新材料及先进装备制造业。目前园内广隆燃具电器项目已经投产,今年产值可达5亿元。坦洲园已落地项目共7个,计划总投资约18.6亿元;LED科技园等6个项目正在建设当中,还有9个在谈项目和11个意向项目希望在园区落地。

      受珠海的产业辐射带动,坦洲镇已经形成了精密制造、打印耗材、摄影器材等产业链。相比其他市级产业平台,坦洲园在区位、基础等各方面更有优势。坦洲镇党委书记邝伟东表示,坦洲园将重点优化产业结构,坚持传统产业提升和新兴战略产业培育并举,大力推进制造加工智能化、传统产业集群化、新兴产业规模化,形成“创新中心、产业中心、创新型企业集聚中心”为主的产业结构,配套发展物流、企业孵化、科技生产中心等生产性服务业。

    1 2 3 下一页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