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广东新闻 > 释放商事制度改革新红利 凝聚发展新动能
  • 释放商事制度改革新红利 凝聚发展新动能

    时间:2017-07-18 21:29:41  来源:梅州日报  作者:曹优生 陈飞

      商事制度改革实施3年半以来,我市牢牢把握“宽进严管”原则,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优化了营商环境和产业结构,激发了创业创新活力,为我市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保障,也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添了新动能。三年多来,全市新增市场主体达12万户,比改革前翻一番,相当于改革前10多年的增长数;目前全市各类市场主体总量近21.2万户,创历史新高。

      主动作为

      持续推进重点改革

      “从拿下地块到开工仅用5个月时间,创下了保利粤东片区的新纪录,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梅州对营商环境的高度重视,我们坚信选择投资梅州这步棋走对了!”作为梅州商事制度改革的受益者之一,保利地产梅州片区的负责人掩饰不住心中的喜悦。

      市工商局在2012年底推出行政审批改革33项措施的基础上,于2014年1月1日在全市铺开商事制度改革,在粤东西北地区先行一步。“先照后证”、注册资本认缴制、年报公示制度、“三证合一”“五证合一、一照一码”、企业简易注销等改革配套措施先后落地。2015年底我市作为全省首批试点城市之一,发出了全市首张电子营业执照。

      在此期间,市工商局牵头起草了《梅州市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管理暂行规定》,落实了《广东省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目录》和《广东省工商登记前置改后置审批事项目录》,前置审批压减近九成;配合开展“微改革、微创新”“一门式”改革,优化注册登记流程,启用新版营业执照,全面缩短办照办证时限。目前,共发出15573份“三证合一”营业执照,12277份“五证合一”营业执照,接下来还将推进更深层次的“多证合一”,不断降低企业准入的制度性成本。

      今年6月,在梅江区、梅县区、工业园区“同城通办”试点基础上,工商部门进一步迈开改革步伐,在梅州全市范围内实行企业登记注册“同市通办”。

      合力共治

      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我市注重“长短结合”抓好市场监管,今年7月,市政府印发了《梅州市市场监管现代化“十三五”规划》,从顶层设计上为梅州商改后的市场监管铺设好了“路线图”,成为粤东西北地区首部市场监管“十三五”规划。

      自商改以来,我市工商部门不断探索适应商事制度改革的事中事后监管机制。在厘清各部门监管职责,强化审批机关监管责任的同时,认真落实企业年报公示、经营异常名录、信用惩戒、“双随机”抽查等监管机制,启动“双随机一公开”抽查程序,检查结果均及时向社会公示。出台了《梅州市商事登记改革工作方案和后续市场监管工作方案(试行)》《梅州市商事制度改革后续监管工作实施方案(试行)》等政策意见。

      今年来,还组织对1498家企业进行随机抽查,发现存在违法行为的市场主体197户,其中抽查中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的有189户。

      创新方式

      夯实信息平台

      面对商事制度改革后海量的市场主体,市工商局自主研发了“梅州市商事主体信息综合管理平台”及手机APP,利用信息化手段解决监管信息交换问题,实现市场主体从诞生到消亡的全流程监管,成为全省首创。目前正进入二期建设阶段,平台功能将进一步扩展。

      在此基础上,该局还积极协调梅州12345投诉举报平台在整合原有23条部门服务热线基础上,进一步延伸到市、县(区)两级各个职能部门,逐步建成了集消费维权、投诉举报、政务咨询、民生诉求、效能监察等功能于一体的热线数据交换平台。

      推进改革以来,全市新增市场主体12万户,比改革前翻一番,相当于改革前10多年的增长数。目前全市各类市场主体总量达到近21.2万户,创历史新高。每万人人口市场主体占有量420户,市场主体活跃度达到80%以上。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集中于第三产业,占新登记总数的78.7%,吸纳了49.2万名社会从业人员,同比增长38.6%。市工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改革的深入,商事制度改革必将在调结构、稳增长、促就业方面为梅州释放更多的红利。”

      (曹优生 陈飞)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