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广东新闻 > 清远教育巧打“均衡牌”:家门口也能读好学校
  • 清远教育巧打“均衡牌”:家门口也能读好学校

    时间:2017-07-11 22:32:50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魏金锋

    清远教育巧打“均衡牌”:

    家门口可读好学校 外出学生大幅回流

    清远在粤东西北地区率先启动教育“创强”以来,先后创建了粤东西北地区第一个省教育强镇和第一个省教育强县。

    曾几何时,清远人提起家门口的教育,总有几分尴尬。这个毗邻广州的广东面积最大的地级市,由于经济相对欠发达,学生为了更好的教育资源纷纷流走;在粤北山区学校,优质教师资源也留不住……

    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是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的重要结合点。抓住了教育均等化,就抓住了教育公平、教育质量和教育惠民。在教育实现较好普及之后,对一个地级市而言,教育该如何实现转型升级?清远的路径是:全力推动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

    通过多种举措的大力推进,清远教育出现新拐点,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和认可度大幅提升,教育的集聚功能大大增强,出现了外地学生大幅回流的喜人景象。如今,清远已从中小学生净流出地变为净流入地。

    ●南方日报记者 魏金锋

    补齐短板▶▷

    成为粤东西北首批省教育强市

    “住在学校真是好,不怕担心迟到了。”自从学校改成寄宿制学校后,清远清新偏远山区的学生们再也不用担心雨天走山路赶时间上学了。一日三餐都在学校吃,中午还有来自“幸福厨房”的爱心午餐。

    随着清新区对寄宿制学校条件的改善、设备设施的充实,如今,上晚自习、吃三餐、住校舍……学生们把“家”搬进了学校,求学模式从“走读”升级到“寄读”,放飞梦想之路越发宽敞与明亮。

    这只是清远前几年教育发展的缩影。近年来,包括清新区在内的清远各县市区都把解决偏远地区学生上学难问题当作政府“民心工程”的大事来抓,不断通过大手笔投入购置校车、全面改造农村寄宿制学校、大力开展“幸福厨房”建设、切实完善贫困学生资助体系等举措,着力解决学生因交通不便、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差以及家庭困难等原因造成的“上学难”问题,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2016年,清远农村学校(教学点)“班班通”实现全覆盖,2016年全省推进粤东西北地区基础教育信息化工作现场会在英德市召开;义务教育均衡协调发展,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覆盖率达88%,比2015年提高了20个百分点。

    落实山区和农村边远地区教师生活补助人均每月800元,受惠教师16682人。推进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教师资格认定与教师资格考试改革,196名教师通过中小学高级教师专业评审,一名教师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顺利完成首次全国教师资格考试。受理审核全市原民办代课教师共29670人。

    清远自在粤东西北地区率先启动教育“创强”以来,先后创建了粤东西北地区第一个省教育强镇和第一个省教育强县。2014年8月,省政府授予清远“广东省教育强市”称号,成为粤东西北地区首批省教育强市。

    如今,清远教育出现新拐点,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和认可度大幅提升,教育的集聚功能大大增强,出现了学生大幅回流的喜人景象。清远已从中小学生净流出地变为净流入地。

    清远各县市区都把解决偏远地区学生上学难问题当作政府“民心工程”的大事来抓。 梁素雅 摄

    探索均衡▶▷

    在家门口也能读到好学校

    连山地处欠发达山区,经济基础比较薄弱,但县委、县政府牢固树立“重教为先、兴教为本”和“投资教育就是投资未来”的发展理念,在确保教育经费“三个增长”“两个提高”的基础上,克服县级财力困难,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教育工作。

    为了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连山有序推进新一轮学校布局调整,实现了“三个转移”:村级小学向中心小学转移、初中向镇中心转移、高中向县城转移,形成了合理布局、规模办学、内涵发展的教育均衡发展新格局。

    一直以来,清远不断突出均衡公平,着力打造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注重抓好教育补短板以及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从制度层面上突出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加快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体系,均衡全市南北、城乡和校际之间的教育公平性。

    借力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推进教育资源向乡镇和农村下移。通过实施农村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村小和教学点改造、农村寄宿制学校改造、农村义务教育伙食补助、“校校通”和“班班通”建设、乡镇中心幼儿园和村级幼儿园建设、学前教育“民办公助”、强师兴教等一系列工程,基本完成义务教育“改薄”任务,山区和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全市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覆盖率达100%,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覆盖率达68%,外来务工子弟入读公办学校达82%,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实现优质均衡要求。

    针对校际之间、城乡之间、南北部之间教育质量和水平差异较大的问题,推动各地充分利用广州市各区的教育优质资源,通过结对帮扶提升中心区域和县城学校的办学水平;同时推动中心区域和县城优质学校,开展城乡紧密型的教育共同体建设,以强校带弱校,以名校带新校,精准帮扶农村学校,通过集团化和联合办学(园),深度结盟,改变以往粗放的一对一结对帮扶,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也能读到好学校,解决乡村弱的问题。

    以佛冈为例,佛冈各中小学实行小学就近入学,县镇初中电脑派位,确保适龄儿童少年免试就近入学。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市有关规定,全县义务教育学校实行均衡、常态编班,没有以任何名义和形式举办重点学校、重点班,中小学校没有择校现象。随着县内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进一步均衡配置,校际差异越来越小,有力遏制了择校现象。

    1 2 下一页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