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广东新闻 > 南海迎来25名“博士暑期工”
  • 南海迎来25名“博士暑期工”

    时间:2017-06-30 22:18:32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盛正挺

    “在南海这片干事创业的热土上,你们可以尽情施展,大胆实践。”6月26日,南海区第六届“博士进企业”研究生科研实践活动(以下简称“博士进企业”)启动仪式暨“博士服务站”授牌仪式在南海迎宾馆举行。首批25名来自清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高校的博士生将进入南海企事业单位,开展为期6—8周的暑期科研实践活动。南海区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沈锐源在仪式上对博士们表示欢迎。

    柔性引智

    为南海引入“科技短工”

    本次活动是南海自2012年开展“博士进企业”科研实践以来的第六届活动。该活动以企业的技术项目需求为导向,旨在通过在读博士研究生这类柔性人才资源,为企业开展关键项目重点突破提供智力支持,也为企业解决碎片化、零散化的技术问题提供智力支撑。

    从2012年开始,每年的6月底,来自清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武汉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9所国内知名高校的研究生(以博士为主)进入南海区企事业单位、党政机关开展课题攻关、科技服务,利用高校的人才智力优势,帮助用人单位解决技术难题,搭建校地产学研合作平台。

    沈锐源表示,南海目前正聚力打造全球创客新都市,全领域建设品牌南海,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在其中担当着重要角色。“‘博士进企业’既能为高校优秀学子提供一个检验和锻炼自我的广阔平台,更能推动各高校与南海产业、项目和人才的对接,促进高校科技成果在南海孵化,提高南海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核心竞争力。”

    “博士进企业”只有6—8周时间,来自知名高校的这批在读博士研究生像是一批“科技短工”,但其对南海企事业单位的帮助不容小觑。

    清华大学电子系博士生罗斯特,2014年到位于南海丹灶的佛山市南海区宏乾电子有限公司开展研究生科研实践工作。由于项目进展顺利,罗斯特向清华大学申请休学创业一年,与宏乾电子公司合作开展脸部识别方面的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取得良好效果。

    之后,罗斯特又与佛山市南海区欧谱曼迪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研发“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项目,定期到南海进入企业工作。在公司期间正值项目开发的关键阶段,成像系统组装测试完成,亟待寻找合适的对象进行实验并提供相关改进意见。罗斯特一方面与公司工程师进行技术探讨,优化系统性能;一方面与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相关课题组建立联系,促成了公司开发的样机系统在南方医院的临床试用,进行了多例实验,取得的成果已成文发表在国际期刊及会议中,医生也对公司设备十分肯定。

    统计显示,在过去5年的“博士进企业”活动中,以清华大学为主的多所高校共派遣342名博士研究生到南海136家企业开展科研实践活动,为南海企业解决技术困难共150项,借鉴国际前沿技术翻译外文资料40多万字,撰写调研报告近125万字,创造经济效益共640多万元,促进了地方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实现了校地双赢。

    服务升级

    建“博士服务站”吸引更多高端人才

    当天仪式上,广东昭信智能装备有限公司、佛山华数机器人有限公司、广东泰罗斯汽车动力系统有限公司等11家企业建立“博士服务站”。建立“博士服务站”是“博士进企业”活动的升级。

    2016年6月,针对暑期研究生社会实践工作周期短,季节性强等短板,为更好地引进更多人才服务南海企业创新发展,南海在“博士进企业”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与青年博士联盟广东中心合作,选取了10家企业建立“博士服务站”。

    “围绕项目合作,可以是短期的立竿见影,也可以是中长期的项目合作。”据青年博士联盟广东中心执行秘书长王卓介绍,“博士服务站”面向高校、科研院所副教授级以上的群体,包括了院士团队、千人计划专家等高端人才,可以作为中介机构,为企业和高端人才的对接提供灵活的合作模式。

    “博士服务站”采用互联网O2O模式,整合线上线下的创新资源,为企业提供全时空、全专业的人才服务,一方面降低了企业刚性引进高端人才“养”的成本,另一方面提升了人才、科技整合转化效率。

    开易(广东)服装配件有限公司是中国拉链行业中设备最先进、质量最可靠、花色品种最齐全的专业生产企业之一。然而与龙头企业相比,其生产技术遥遥落后于日本品牌YKK拉链,特别是成型螺杆制造技术。为打破国外企业的垄断局面,该公司不断学习和吸收YKK的先进技术,向其靠拢,但成效依然不理想。

    2016年,开易公司通过申报南海区“博士进企业”中长期项目,建立了“博士服务站”。建站后,青年博士联盟广东中心派出博士深入企业调研,协助企业制定了技术研发项目需求和工作方案,通过“博士直通车”APP向高校、科研院所发布了项目需求,组织了一支跨学科的博士研发团队进行攻关。

    经过半年的研发,团队基本实现项目的性能指标,并为企业找到国内相关制造企业,研发成本也由原来计划投入的90万元降低到30万元,大大节省了时间和成本。

    ■发展历程

    “博士进企业”这六年

    起步博士研究生暑期短期实践

    随着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高端人才短缺日益成为制约城市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因素。为破解人才短缺困局,2011年12月,南海区与清华大学研究生工作部签定了共建“研究生社会实践基地(南海)”的合作协议,开辟了校地柔性引才新路径。2012年6月,首批50名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进驻南海企业,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2013年,为扩大“博士进企业”科研服务的成果,南海区陆续与武汉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签订合作协议。吸引更多人才来南海实践,以便借此宣传南海人才政策,使人才了解南海到认知南海。

    发展联合培养研究生工作站

    2014年,“博士进企业”科研服务合作单位继续扩大,南海把吸引人才的眼光从紧盯北京、上海、武汉等外围城市转变为向本省内看,主动加强与本省高校联系接洽。2014年2月,南海与广东工业大学签订研究生科研服务合作协议。同年7月,广东工业大学与南海开展第一批研究生科研服务合作,在南海企业中聘请6名校外兼职导师,成立5家“联合培养研究生工作站”。

    “联合培养研究生工作站”成为“博士进企业”中长期科研服务的最初形式。“联合培养研究生工作站”需事先考核企业的相关人员具备校外导师资格并聘用。合作培养形式以校外导师为主,每年从高校安排一名研究生完成理论教学学习后到企业实践学习,把实践与学习相结合。“联合培养研究生服务站”成为高校研究生成批轮流实践的站点,企业的项目可以借助站点加强与高校相关实验室签订项目合同。

    2015年6月,南海区与华南理工大学签订研究生科研服务合作协议。

    2016年3月,南海区借助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的东风,与中山大学、广西大学、桂林理工大学、签订合作协议。

    升级博士固定长期服务

    2016年6月,针对暑期研究生社会实践工作周期短,季节性强等短板,为更好地引进更多人才服务南海企业创新发展,南海区在原来研究生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和市场化运作”的用人理念,充分发挥科技中介连接、对接和创新融合等专业服务功能,以项目合作的方式开创出一种崭新的人才服务模式——博士服务站,探索中国柔性引才的“南海模式”。

    “博士服务站”基于国家发展趋势及市场现实需求,以“互联网+人才”的O2O运行模式,在线上用“博士直通车“进行资源整合,在线下以“博士服务站”的方式落地,采用“人—车—站”一体化管理系统,实现全专业、网络化的人才服务,使博士与企业无缝对接,进而为企业创新、转型升级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服务。

    “博士服务站”既弥补了暑期研究生科研实践的时间短、可持续弱等问题,又具备形式灵活等相关优点:

    服务时间更长。博士服务站专门针对企业的中长期科研项目,以项目合作形式,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组织博士团队为企业提供系统的技术解决方案,时间的长短因项目需求而定,可以是短期的一个月,也可以较长期的一年或更长。

    服务主体更专业。暑期的研究生科研实践以在校的研究生为主,而博士服务站是面向高校、科研院所的青年博士及副教授级以上的群体,包括了院士团队、千人计划专家等高端人才。

    服务效率更高效。博士服务站采用互联网O2O模式,整合线上线下的创新资源,为企业提供全时空、全专业的人才服务,一方面降低了企业刚性引进高端人才的成本,另一方面提升了政、产、学、研、资整合转化效率,缩短研发与市场的时空路径。

    服务方式更灵活。博士服务站引入专业服务机构,通过市场化的运作方式,实现主动服务,为南海企业提供了链接博士等高端人才资源的平台,企业随时需求,可随时对接使用,使企业背后的高端人才资源时刻保持“温水效应”状态。

    节省企业高薪养才的成本。对处于发展初期的中小企业来讲,高薪养高端人才无疑是一笔不小的成本,“博士服务站”直接剔除了“养”的成本,通过项目的实现使产出与效率相挂钩。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