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广东新闻 > 【红色记忆】梅江:悠悠梅江河 多少英雄魂
  • 【红色记忆】梅江:悠悠梅江河 多少英雄魂

    时间:2017-06-29 21:48:56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黄思华

    梅县第一个中共党支部成立旧址——五角亭。何森垚 摄

      周恩来在东校场慷慨激昂地演讲过,朱德率领红军在梅城战役中与敌军激烈交战过,杨雪如、林一青等人在这里的学校任教以掩护地下革命,中央军委总参谋部代部长朱云卿的故居也落在此处……在梅江区的土地上,留下许多革命故事。

      梅江区地处原梅县县城,具有悠久的革命斗争历史。在中央苏区全盛时期,梅江区苏区先后是中央苏区闽西(闽粤赣)、福建省南部区域,无数英雄儿女在这片热土上前仆后继,黄桓泰、林一青、杨广存、朱云卿等一大批梅籍儿女,为苏区的巩固与各项建设作出了不朽贡献。

      ●南方日报记者 黄思华 通讯员 曾仕谦 钟兴明 钟伟才

       深入群众

        设立中共重要联络点

      碧水环绕,青山绵延。坐落于嘉山梅水间的梅江区,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据统计,梅江区现有重要革命史迹46处。

      在土地革命时期,为了更好地开展活动,中共党团组织在梅江区设立红色联络点,“八角亭”“安定书室”等机关联络点较为出名,期间许多传奇轶事至今还被人津津乐道。

      与现今梅江区委区政府大院仅一街之隔的南门凌风路,南侧有一座市政府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叫八角亭。八角亭始建于公元1746年的清代乾隆十一年,公元1849年道光二十九年重修。亭背依南城,面临程、梅两江汇合处。

      1925年4月,国民革命军第一次东征来梅后,中共广东区委特派员张维在八角亭建立了“广东新学生社梅县分社”。同年12月,第二次东征军抵梅后,张维与国民革命军十四师政治部主任、共产党员洪剑雄在八角亭建立了梅县第一个党支部,成为粤东北地区建党较早的区域之一。

      中共梅县特别支部7人,隶属于中共汕头党组织,张维任书记,陈启昌为组织干事,李仁华为宣传干事,党团机关亦设于八角亭,该亭成为当时革命活动中心。此后,中共梅江区原所属梅县党组织不断发展壮大。

      而位于梅城北门、道前街凤尾阁巷内的安定书室,在1925年国民革命军第一次东征抵梅时就被建国粤军二师师长张民达作为临时接头机关,可见其地理位置的优越与房屋主人思想的开明。

      安定书室成为土地革命时期梅江区原所属梅县的党团机关,这要追溯至土地革命时期。1927年7月,中共广东省委派李桃粦、曾品清(又名曾衡、化名曾华)回梅整理恢复党团组织,此前因经“四·一二”事件和“五·一二”武装暴动,梅县党团组织及其武装力量主动撤到山里,与省委的联系一度中断。

      时任共青团梅县县委书记的曾品清,由当时以教书为幌子隐蔽在梅南中学活动的胡一声介绍,住进了安定书室。为了更好地开展团委的工作,曾品清随即在安定书室设立恢复团县委的秘密筹备机关。1927年11月,团县委机关被国民党反动政府破坏,曾品清、温士奇、陈纯昌等被捕,史称“安定书室事件”。

      此后,安定书室一度曾被国民党反动派以“共产党逆产”罪名封闭占用,旋被华侨和开明人士交涉赎回。后凭着它优越的地理位置、周遭进步的人文环境等原因,依然作为中共广东工农革命军东路第十团的对外联络点。

       孕育革命

        成立梅县人民政府委员会

      背靠丰顺县的马图北山嶂,南与梅县梅南镇南坑村相连,北是鳄鱼嶂,梅江区长沙镇陈公坪山峦叠嶂,犹如一条鸡肠坑,易守难攻。而梅城则在如同陈公坪类似的峻山野岭的包围中,成了孕育革命的摇篮。

      1927年4月,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以“清党”为名,到处搜捕屠杀共产党人,梅县的反革命分子也随之猖狂起来,到处制造矛盾,限令总工会搬迁,催促县长温明卿捕捉共产党。

      在日益紧张的形势下,4月15日广州又发生反革命大屠杀,中共广东区委为免遭破坏,决定秘密迁往香港,梅县党组织与上级党组织失去了联系。

      紧急关头,中共梅县部委和共青团梅县地委于4月中旬召开联席会议,决定开展武装斗争,成立武装斗争委员会(下称“斗委”),书记刘标粦,武装组织部长陈启昌,政治宣传部长张维,委员杨雪如、李仁华、古柏、卢其新等,统一领导全县暴动。

      5月1日,在“斗委”领导下,工人、农民、学生逾万人在今梅江区的梅城集会示威。梅城党组织130多名武装人员于5月12日下午,把3处国民党地方武装解除,缴枪200多支。

      与此同时,西阳、白宫等地的工农武装也相继举行了暴动,攻占了各区公所,缴获反动武装一批军械。如梅江区西阳、白宫两镇在李碧、李安发的组织率领下,举行了武装暴动,一举占领了西阳、白宫区署和警察所,共缴获警察所长枪十多支。

      梅城暴动第2天,在梅江区的梅县东校场召开群众大会,宣布梅县历史上第一个人民政府——梅县人民政府委员会诞生,周静渊任主席,林一青、钟贯鲁、李铁民、朱仰能等为委员,并颁布政纲,提出工人实行8小时工作制,男女平等,废除苛捐杂税等政治主张。

      自此,当地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开展革命活动,为中共中央提供情报、筹措经费、输送人员、解决给养等,甚至抛头颅、洒热血,为战争的胜利立下不朽功勋。

      革命期间,朱德红军的伤病员150多人还曾隐居在长沙镇中村的崇庆楼,疗伤半年之久。期间,朱德曾亲自前来慰问。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陈公坪的军队坚持革命斗争达两年,这里也成为梅江区最重要的一个革命活动据点。

      烽火连天的历史,在老房子里留下印记。走进当年的兵工厂、如今的上村李屋,黄土墙垣上还留着当年被火烧过的黑色印记;而红军医院——崇庆楼,也在去年坍塌了一半;曾经的梅县苏维埃政府,只剩下一片废墟,仅存残骸。

      值得庆幸的是,在梅江区的另一头,西阳镇革命政府旧址保存得比较完全,中共梅县县委的旧址承康楼、梅县苏维埃政府的旧址怀永楼和梅县苏维埃政府交通局的旧址卢氏祠堂,仍可一窥当年的风貌。

      反攻梅城

      保卫“朱毛”红色游击区

      在梅江区,有这样一位人物,驰骋沙场、保家卫国,他被称为“毛主席的好参谋”,朱德曾评价其为“诚中国有用人才,我党不可多得的军事干部”,李柏林惜他“短暂戎马生涯,将星英年早陨”……他就是朱云卿,虽英年早逝,但他的故事今天仍在传颂。

      从朱德为朱云卿写的传略中可以看出,他深受毛泽东和朱德的喜爱。他从黄埔军校毕业,1928年从井冈山到江西、福建、广东,没有一个战役他没有参加;协助毛主席和朱德取得第一次反“围剿”的胜利,活捉张辉瓚……如果不是在24岁被刺杀,朱云卿的名字可能会出现在更多的历史事件之中。

      而在梅江区,还有很多如朱云卿这样胸怀家国天下的革命烈士。早期中共梅县地方组织主要领导人杨雪如,11军77团主任参谋黄桓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梅县县委领导人林一青、杨广存等一大批梅籍儿女,在战火的锻炼中逐渐成长为中央苏区乃至共和国党、政、军的中坚力量。

      中央革命根据地创建初期,红四军出击粤东北,于1929年10月攻打梅城,朱德、陈毅、朱云卿、罗荣桓、聂荣臻、粟裕、谭政、罗瑞卿、萧克等指挥红军抗击国民党军的壮举,有力地鼓舞了梅江区民众的革命斗志,留下的一连红军干部、战士壮大了苏区的革命力量。293名红四军官兵反攻梅城,用鲜血和生命保卫“朱毛红军”留下的红色游击区。

      从1930年秋开始,国民党广东省反动当局调邓龙光师驻防丰顺县,张达旅驻防梅县。梅县国民党当局亦强化地方反动武装,在各区乡设立治安会、警委会和警卫队,配合反动军队,不断向全县苏区进行疯狂“围剿”。

      在创建中央苏区的艰苦斗争中,与梅县同为整体的梅江区苏区人民遭受了国民党军的残酷摧残和杀害,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梅江区及其周边党政军民,为中央苏区的创建、发展和巩固,为中国革命事业付出了巨大代价。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