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广东新闻 > 烹饪大师陈钢文:40年坚守只为客家味道
  • 烹饪大师陈钢文:40年坚守只为客家味道

    时间:2017-03-29 10:40:04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

      陈钢文给学生示范刀功。何森垚 摄

      “手记得要推刀,而不是往下压!”“食指轻轻顶住刀,这样就不会切到手。”在梅州市农业学校的烹饪课上,客家菜传承人陈钢文正在给学生上课。他们的教室就是一个大厨房,每个学生都在灶台上认真地练习着刀工,陈钢文则不时走到学生身边指点。

      陈钢文,拥有着中国烹饪大师、全国优秀厨师、国家高级烹调技师等众多耀眼的头衔,但在此时,他只是一位呕心沥血地想把毕生经验教给学生的老师。把客家菜传承和发扬出去,是他的毕生心愿。

      “每一道菜都有它的故事,每一个味道都有它的传说,这就是我们的客家菜!”从1975年正式学厨开始至今,陈钢文一直沉浸在客家菜的世界里,他踏遍了每一个客家地区,尝遍了每一个客家味道,培育出了许许多多的客家菜厨师,并把客家菜带出国门,勾起客家华人浓浓的思乡之愁。

      ●南方日报记者 陈萍

      从小就对客家菜情有独钟

      陈钢文是梅县区松口人,走上厨师这条道路,跟他的家庭环境有关,他的母亲是饮食服务公司的经理,管理着几十号的厨师。母亲工作时经常把他带在身边,久而久之他也跟这些厨师混得很熟,看他们在灶台上做各种各样的美食成了他的爱好。

      “小时候每逢节日,就能看到师傅们做盐焗鸡、酿豆腐、萝卜丸等,有位师傅做的盐焗鸡味道非常好吃,让我印象非常深刻!”陈钢文回忆起小时候的经历,师傅在工作时专注的样子让他对这个职业产生了向往。

      1975年,陈钢文开始正式学厨,十六七岁的他被安排到当时梅州最高档的酒店——梅州旅社餐厅干活。一两年工夫,陈钢文就在那里打下了扎实的刀工和烹调技能基础。“为了把刀工练好,我每天练习7-8小时,不断重复同一个动作。”耐得住寂寞、沉得住气的陈钢文整日在厨房埋头学习,争分夺秒。

      上世纪80年代,广东省提出复兴传统厨艺,找到一批老师傅出山,按每人500元的培养费拨专款,选拔青年厨师学艺,陈钢文就是学徒之一。当时客家菜的烹饪人才青黄不接,梅县地区饮服公司专门派送年轻的陈钢文到广州的广州宾馆、白云宾馆学习烹饪粤菜,学习回来后,陈钢文担任了餐厅厨师班班长。

      陈钢文把继承近千年老祖宗的客家菜,糅合创新现代客家菜,打造客家菜品牌当作提高综合烹饪技能的主攻方向。1979年,他代表梅县地区赴佛山参加全省青年厨师技工特别练兵大赛,年仅19岁的陈钢文用一块极薄的绸丝布盖在砧板上切肉丝,而绸丝布一点痕迹也没有,毫无悬念,他娴熟的刀工荣获第二名,成为当时获奖者中最年轻的选手。

      从那时起,他就更坚定了自己走厨师这条路的信心。“我觉得自己是有一定天赋的,学厨最重要的是掌握好刀工、火候、味道,需要勤奋加悟性。”

      踏遍客家地区寻找最正宗的味道

      谈起客家菜,陈钢文特别强调“追本溯源”,他认为客家菜充分保留了“中州古风”,是客家人在千百年的迁徙过程中不断吸收沿途地区的特点而形成的,因此每个客家地区都有其明显的特色。

      “例如盐焗这个做法,是客家菜特有的,客家人在路上为了保存食物,喜欢用盐腌制的方法,到了一个地方便拿出来吃,因而在赣州有咸鸡这道菜。到了梅州,人们便会直接把盐和鸡一起加热,这样制作出来的鸡肉味道更香更补。”陈钢文表示,品尝客家菜不能只用嘴,更要了解每一道菜背后的故事,这些都是历代客家人智慧的结晶。

      为了更好地传承客家菜,陈钢文把几乎每个客家地区都走了个遍,汀州,赣州,永定,梅州,甚至在四川、广西的客家人居住地,他都去寻找客家味道,学习当地的客家菜做法,形成自己的一套客家菜体系。

      “每个客家地区的菜色都有所不同,但是我们有共同的根在中原,只有了解每一道菜的文化内涵,才能将其传承下去。”陈钢文说,他曾经去蕉岭拜访过长寿夫妻,了解他们的三餐结构,探寻他们长寿的原因。

      通过几十年的研究,陈钢文认为,社会上对客家菜的误解有太多,“有人说客家菜重油、重盐,不健康,其实并不是如此,那是因为他们不了解客家菜才会产生这样的看法。”

      在陈钢文看来,客家菜的特色就跟客家人的品质一样,淳朴、实在,原材料天然绿色,对人体来说是健康有营养的,“客家人总是在寻找最好的食材,保留着远古至今的养生理念。”努力为客家菜“正名”,是陈钢文一直在做的事,不仅自己做好每一道菜,也用高标准要求自己的学生。

      2分钟内把一节10厘米长的青瓜切成能拉长至18厘米的“弹簧”;5分钟内把两个马铃薯用菜刀削皮后切成一支支粗细均匀的“牙签”,摆出一道具有艺术欣赏价值的冷盘……这些在多数人看来“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对于梅州农业学校“中餐烹饪与营养膳食”专业的学生而言,却是必须学习掌握的基本技能。

      名师出高徒,从1988年到现在,陈钢文教过的徒弟已经超过1万人,高、中、初级客家菜厨师遍布梅州市及海外,其中不乏国家级或一级烹饪大师,目前梅州80%—90%的客家菜行政总厨都是出自他的名下。

      传承与创新客家菜系

      陈钢文不仅要把客家菜传承下去,还要把它创新和发扬出去,他把这个当成毕生的事业去奋斗,如今年过半百,却依然活跃在一线。

      抛弃僵化落后的观念,在充分发挥客家菜传统技法的基础上,陈钢文大胆借鉴其他菜系的风格,加以消化吸收。“盐焗鸡”的传统做法工艺繁琐、效益低,他大胆采用“风干”工艺,用粤菜“汤浸”法进行改良,同时选用新兴调料,使这种流传几百年的传统菜风味更鲜美。此外,“梅菜扣肉”传统肉料扣制法,经他创作后采用海鲜肉料和现代调料新工艺扣制,成为客家十大名菜。

      为了充实和提高自己,陈钢文业余时间四处拜师,既掌握了精湛全面的烹饪技巧,又有深厚的烹饪理论基础。2002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取餐饮业国家评委、国家职业技能竞赛裁判员,参与《粤菜烹饪》教材编写,他写的《客家菜形成与发展》荣获全国厨师节优秀论文奖,还荣膺全国优秀厨师称号。

      不仅传承创新客家菜,陈钢文还努力让客家菜走出去,让长期生活在海外的客家人品尝到家乡的味道,以解思乡之情。1996年7月间,陈钢文被特邀赴新加坡参加“客家酿豆腐美食节”,这是他第一次走出围龙展示传统与当代结合的客家菜。“开幕当天,新加坡政要、客属总会首脑都出席了!”陈钢文回忆,在新加坡的一个多月中,他在当地培训了几百名厨师和上千名家庭妇女,并在多个场合当众演示了酿豆腐、盐焗鸡、炸荞粄、红焖肉、梅菜扣肉等传统客家菜。

      陈钢文还曾带领6位大厨和20多位客家妹,随梅州市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团飞赴中国台湾客都苗栗参加“客都嘉年华文化节”,表演了正宗的客家菜的烹饪技艺,很多当地客家人携老带幼前来观看梅州“原汁原味”的客家山歌,学习、观摩、品尝正宗美味的客家菜。“当地有很多人只记得那个菜的味道,但却不会做,所以我们也教做客家菜,把最传统的味道在当地留下来。”陈钢文说。

      陈钢文带着梅州客家乡亲的深情厚谊,以“客家菜”为媒,先后到过印尼、英国等国表演技艺,通过饮食文化平台,宣传梅州,发扬了客家饮食文化。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