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甘肃新闻 > 【理论】当代青年励志成才的榜样
  • 【理论】当代青年励志成才的榜样

    时间:2017-10-09 16:22:30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作者:佘东明

    当代青年励志成才的榜样

    佘东明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通过亲历者的回忆,用真实的历史细节,讲述了习近平当年“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历练故事,再现了习近平知青时期的艰苦生活、学习经历、成长历程,展示了青年习近平的理想追求、家国情怀、进取精神、求真务实、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这部书,是干部锤炼党性的范本,更是当代青年树立正确人生观、励志成才的鲜活教材。当代青年要以青年习近平为榜样,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校正人生的坐标原点,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学思践悟、拼搏进取,书写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青春华章。

      要学习青年习近平矢志不渝的坚定信念。具有红色基因的黄土高坡当年不仅接纳了青年习近平,磨砺了他坚定的意志品质,更养成了他崇高坚定的理想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在陕北农村,习近平与乡亲们一起苦、一起干,建立起了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树立了为人民办实事的理想。2015年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回梁家河看望父老乡亲时,深情地说:“当年我离开梁家河,人虽然走了,但是心还留在这里。那时候我就想,今后如果有条件有机会从政,就要做一些为老百姓办好事的工作。”陕北七年是他人生第一站,是他读懂人生、读懂中国、读懂人民、读懂中国共产党的重要起点。曲折经历和艰苦磨砺对他以后的成长和进步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要学习青年习近平勤奋好学的进取精神。梁家河村民武晖说:“习近平是当年知青中最小的一个,我只比他小一岁。我对他印象最深的就是他善于发现问题,善于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富有创新精神,工作中敢负责敢担当。”1974年1月8日《人民日报》介绍了四川推广沼气的报道后,引起习近平的关注和兴趣,他产生了到四川学习办沼气、解决当地缺煤缺柴问题的想法。为了熟练掌握办沼气的各种技术和经验,他们一行7人40多天跑了四川17个县,最终学成归来,在陕北建成了第一口沼气池。这就是青年时期的习近平,善于琢磨问题,思路开阔,视野宽广,有着开放的襟怀,主动走出去,学人之长,补己之短,以开放的思维解决发展中的问题。习近平坚持读书学习,积淀了丰厚的文化素养、知识素养、道德素养和理论素养。

      要学习青年习近平求真务实的良好作风。7年的农村生活、7年的甘苦与共,不仅使他和梁家河乡亲结下了深厚情谊,也使他对农村、农民和脚下的热土有了更切身的了解和感悟。办沼气,建起了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并点火成功,解决了困扰这个地区多年的燃料不足问题;合理配置劳动资源,建了铁业社、缝纫社,把村里会打铁的社员组织起来实施定额管理,把缝纫手艺好的妇女组织起来专门帮社员补衣服、做衣服。既减轻了社员的负担,又提高了劳动效率。还建了代销点、办了磨坊,等等。习近平对基层的了解、对人民的感情,包括他的领导能力,均与这段经历分不开。一次在江西考察期间,习近平和当地大学生“村官”交谈时指出:“农村基层的工作经历是人生的一个坐标,有了这个经历,就更清楚地知道什么是群众、如何尊重群众,知道什么叫实事求是、如何尊重事实。”习近平曾经给自己定下规矩,当县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村;当地市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乡镇;当省委书记应该跑遍所有的县市区。重视调查研究,重视人民群众意见,已成为习近平的一种领导风格。

      (作者单位:甘肃行政学院)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