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天津新闻 > 天津发布“十三五”规划 让老年人更有幸福感
  • 天津发布“十三五”规划 让老年人更有幸福感

    时间:2017-11-20 15:57:16  来源:北方网  作者:晚报刘超 雷风雨

      天津北方网讯: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完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优抚安置等制度,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为让津城老年人享受到更好的晚年生活,经市政府同意,《天津市“十三五”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日前正式印发。根据该规划,本市将按照以人为本、共建共享,补齐短板、提质增效,改革创新、激发活力,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原则,着力保障和改善老年民生,让津城老年人更有获得感幸福感。

      该规划中显示,截至2016年底,津城6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243.9万人,占全市户籍人口23.35%。预计到2020年将超290万,占总人口比例达26%。

      本市将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健全医疗保险制度。推广多种保险保障制度,推广全民意外伤害附加保险、养老床位综合责任险、老年人意外伤害商业保险的“三重保险保老年人平安”保险保障体系。

      同时,扩大养老服务有效供给,夯实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基础,推动养老机构提质增效,加强农村养老服务,推进京津冀养老服务协同发展。大力发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加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推进公办养老机构改革,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提升养老机构服务质量。

      在此基础上,本市还将进一步健全健康支持体系,加强老年人健康促进和疾病预防,发展老年医疗与康复护理服务。到2020年,35%以上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设立老年病科,基本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覆盖,在居家、社区和机构三个层面,基本实现家庭医生为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城乡社区医养结合网络服务功能全覆盖。

      进一步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让津城老人老有所保

      根据《天津市“十三五”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本市将进一步为津城老人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在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和公益慈善四个维度,不断扩大津城老年人保险保障受益面,让津城老人“老有所保”安享晚年。

      据悉,在社会保险方面,本市完善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缴费和待遇调整机制,健全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推广多种保险保障制度,继续推进“三重保险保老人平安”保险保障体系。

      在社会福利方面,制定实施老年人照顾服务项目,统筹发展扶老、济困等福利事业,推进社会福利由兜底保障向适度普惠转变。鼓励有条件的区建立高龄津贴制度。适时调整百岁老人营养补助费标准。

      在社会救助方面,健全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救助体系,实现城乡社会救助标准统筹。对符合低保、特困供养条件的困难老年人,按政策规定享受相关待遇。完善临时救助制度,加强对老年人“救急难”。

      在此基础上,鼓励面向老年人开展募捐捐赠、志愿服务、慈善信托、安全知识教育、急救技能培训、突发事故防范等形式多样的公益慈善活动。加强民政部门与公益慈善组织、社会服务机构之间的信息对接和工作衔接,实现政府救助与社会帮扶有机结合。

      持续扩大养老服务有效供给

      让津城老人老有所养

      从今年起至2020年,本市将持续扩大养老服务有效供给,通过机构养老和居家社区养老的无缝衔接,为津城老人提供更多、更舒心的服务,让津城老人“老有所养”。

      根据《天津市“十三五”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本市将大力夯实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基础。一方面,大力发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引导照料中心、托老所等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创新服务模式、提升质量效率,为老年人提供精准化、个性化和专业化服务,鼓励老年人参加社区邻里互助养老。另一方面,加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加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与社区综合服务设施的整合利用。推进照料中心运营机制改革,延伸照料中心服务功能,向居家的行动不便、空巢和失能老年人延伸服务,将有条件的照料中心升级为社区老年服务中心,打造嵌入式社区养老服务机构。

      同时,推进京津冀养老服务协同规划、资源共享、服务对接、平衡发展,大力推动养老机构提质增效。推进公办养老机构改革,在保障特困老年人自愿入住的基础上,转向以收住失能老年人为主。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放管服”改革,鼓励采取特许经营、政府购买服务、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方式支持社会力量办养老机构,鼓励社会办养老机构多收住失能老年人,加强农村养老服务,并在此基础上,加强养老服务行业自律和信用体系建设,依法依规从严惩处欺老、虐老行为。

      健全老年人健康支持体系

      让津城老人病有所医

      为了让津城老年人享受到病有所医的健康支持体系,本市还将加速推进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的合作,加强老年人健康促进和疾病预防,发展老年医疗与康复护理服务。其中,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将在2020年基本实现制度全覆盖。

      根据《天津市“十三五”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本市一方面将完善医养结合机制,鼓励开通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的预约就诊绿色通道,支持养老机构开展医疗服务,支持养老机构举办和联办医疗机构,鼓励基层机构开设老年护理病区,统筹医疗服务与养老服务资源;另一方面,开展社区老年人健康教育,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老年人提供日常护理、慢性病管理、康复、健康教育和咨询、中医养生保健等服务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加快发展康复医院、护理院等专科医院,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并广泛开展老年人康复健身体育活动。

      到2020年,在居家、社区和机构三个层面,基本实现家庭医生为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城乡社区医养结合网络服务功能全面覆盖,35%以上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设立老年病科,城乡社区普遍建立适合老年人参与的健身活动站点和体育团队。

      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

      让津城老人老有所乐

      为了满足老年人在精神养老方面的需求,本市从今年起还将加速推进老年教育、老年文化建设和老年人精神关爱服务体系。其中,老年教育示范工程将依托社区学校、社区活动中心等社区教育机构,在市民身边试点建设100个社区老年学习中心,满足老年人就近便利的学习需求。

      根据《天津市“十三五”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本市将加速建设老年教育“市―区―街道―社区”四级办学体系。推广天津市老年人大学校外办学模式,增设校外教学实践基地35个,使总数达到150个。到2020年底,以各种形式经常性参与教育活动的老年人达到老年人口总数的20%以上。

      同时,推进老年文化建设,支持和鼓励社会组织积极开展老年文化赛事,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向老年人免费或优惠开放,积极推进基层社区老年文化建设,培育老年文化活动品牌,鼓励创作发行老年人喜闻乐见的图书、报刊以及影视剧、戏剧、广播剧等文艺作品。

      在此基础上,还将建立老年人精神关爱服务体系,推动养老服务从基本生活照顾向精神慰藉、心理支持、康复护理等领域延伸,为有需要的老年人提供心理评估、知识普及和咨询等精神关爱服务。鼓励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社会组织创建老年人精神关爱中心,有条件的区建设老年人精神关爱服务站,积极推进老年人精神关爱服务进社区、进家庭、进机构。

      支持多层老旧住宅加装电梯

      让老年人上下楼更便利

      根据《天津市“十三五”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本市下一步将推动设施无障碍建设和改造,支持多层老旧住宅加装电梯。

      根据该规划,本市将严格执行无障碍环境建设相关法律法规,建立老旧楼区公共设施适老环境改造制度,出台老年人居家养老环境改造服务办法。加强与老年人自主安全的通行道路、出入相关建筑物、搭乘公共交通工具、交流信息、获得社区服务密切相关的公共设施的无障碍设计与改造。加强居住区公共设施无障碍改造,重点对坡道、楼梯、电梯、扶手等公共建筑节点进行改造。同时,营造安全、绿色、便利生活环境。加强老年人住宅公共设施无障碍改造,满足老年人基本的安全通行需要。按照就近便捷的原则推进社区老年生活圈服务建设。加强对养老服务设施安全隐患的排查和监管。加强养老服务设施节能宜居改造,将各类养老机构和城乡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纳入绿色建筑行动重点扶持范围。支持多层老旧住宅加装电梯。引导、支持开发老年宜居住宅和代际亲情住宅。

      据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天津旧城改造生态化工程技术中心主任宋昆介绍,根据老旧住宅老年居民加装电梯的强烈意愿,有关部门已向市财政局、市既有房屋管理处、市建委提交了相关提案,并得到积极回复。目前,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的《设计总则》《指导意见》正在推动制定中。(“津云”新闻编辑侯静)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