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天津新闻 > 《海河人家》首演刷屏 是什么让观众如此动容
  • 《海河人家》首演刷屏 是什么让观众如此动容

    时间:2018-11-04 21:06:37  来源:天津广播  作者:

    天津北方网讯:为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天津人民艺术剧院重磅推出原创津味话剧《海河人家》,用戏剧的形式、生动的语言、丰富的内涵书写着改革的故事,映照着时代的变迁,展现着伟大的历程。昨晚,《海河人家》首轮三场演出在光华剧院圆满落幕。首轮演出票早早售罄,三场演出场场爆满,诚心诚意之作,必有真挚热切的回响。今天,广播君选编昨晚演出结束后天津广播电视台艺术总监蔡晓江为该剧撰写的剧评《复刻时代记忆的艺术画卷——话剧<海河人家>观后》,希望能够帮助津门话剧迷更好地理解这部原创话剧的深刻内涵,也希望能有更多更精彩的原创话剧出现在天津的舞台之上。

    天津人民艺术剧院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话剧力作《海河人家》首演成功,好评如潮,在微博和微信朋友圈出现了热烈的讨论氛围。这是天津文艺工作者切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用文艺振奋民族精神”,“用积极的文艺歌颂人民”,“用精湛的艺术推动文化创新发展”,“用高尚的文艺引领社会风尚”重要要求的具体艺术实践,是从艺术高原向艺术高峰攀登的艰苦创造,是用艺术的方式表现波澜壮阔的风雨历程的精彩艺术奉献,是天津话剧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海河人家》以居住在海河畔一座小洋楼里八户人家的历史横截面,艺术地展现了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的社会巨变,把从思想解放到人的解放的艰辛岁月艺术地浓缩在四个片段里,热情地讴歌了中国人民的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和梦想精神,描绘了为实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付出的努力、劳动、时间、心血、情感以及由此体会到的人生况味。

    这部剧作人物众多、背景宏大、内涵深邃而表现力强,从人物、故事、细节到手持道具和应场道具的运用以及舞台美术的复刻式的再现都体现了浓重的现实主义风格和天津文化特色,在戏剧舞台崇尚写意表现的潮流下,重塑了写实创作的魅力,展现了纪实美学的强大生命力,同时也激活了城市情感记忆,触碰了天津人心田之中最柔软的部分,得到了观众的热烈共鸣和长久回响。

    现实主义体现新时代社会主义文艺特征的关键就是把真实性、典型性和历史性融入到“以人民为中心”的抒写、抒情、抒怀之中。

    《海河人家》的人物创作坚持从人民中来,是经历过这个伟大时代的天津人中的“这一个”。这里有小洋楼原来的主人,爱国资本家周鼎斋、有“三条石”根红苗正的工人孙家雷、有中医外科名家苏先生、有“打飞虫”的闲人李二东、有津城书法家华世奎的后人华老师、有号称“海河双枪”的技术能手韩胜利夫妇、有“大厨房二代”的一茬人——孟国强、李志明、孙大勇、苏青桐、覃玉婉、华莉莉等等。几乎每个人都标有深深的时代烙印,同时又有强烈的个人性格,形成相互碰撞、缠绕、纠葛、融合的多元关系,使得故事丰富厚实,在近三个小时的戏剧时间里,根本包容不下,有些甚至点到辄止,让观众目不暇接。

    这里的每个家庭都是当时社会的一个基本元素,却又有着不尽相同的悲欢前史和现实冲突,由于邻里、联姻、友情、爱情、亲情的交织,结构成复杂的社会生活网络,使得故事层出不穷,交相辉映。

    观众既在戏剧情节的演进中进入时空隧道,以今人的视角反观历史,发现了拉开审美距离后的回顾的宏阔感;又在透视过第四堵墙“窥探”别人生活的体验中,反刍自己的过往,感受到难以言表的辛酸感;还在戏剧时空的急剧挤压下,甩干了大半人生真实感受的水分,收获了高屋建瓴的沧桑感;更在人物和时代共同达成的润物无声而天翻地覆的变迁中,获得了挺直腰杆振作精神的优越感。

    这是现实主义艺术作品经久不衰的魅力所在,更是《海河人家》从文本写作到舞台实践,遵循人民立场,坚持忠于生活的创作道路的成功。

    在语言的运用上,《海河人家》独辟蹊径,真正实现了为天津话“正名”的初衷。剧中人物使用的天津方言,亲切自然,幽默生动,既无刻意的强化,又无着意的遮掩,生活化和时代感很强,演出现场的反馈的笑声和掌声大多是舞台语言之功。

    欣喜之余稍作反思,我们还有一个个性化的建议,四个断代的时间节点,可以从幕启的1982年开始,每隔12年为一幕,1994年、2006年直至目前的2018年,可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概念能更圆满些。

    同样,我们还能发现《海河人家》作为首演作品的一些毛刺。比如,有些小气和僵化的贾科长,人设为生活在天津的南方人;对当时社会环境下的工商所长的丑角式刻画;给心怀叵测的日商以“东北人”滑稽身份等等,还是显示出我们创作胸怀的不开阔、不自信和地方感。还如,对于典型形象的创作上还不尽如人意,可能是编导致力于群像的塑造而无暇再置笔墨于典型,反衬了舞美精细得有些空泛,咀嚼后尚有遗珠之憾。再如,对天津改革开放标志性的滨海新区建设在“海河人家”产生的波澜亦或是涟漪,缺乏应有的表现,等等不赘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及文艺创作时深刻指出:文艺工作者“应该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现实生活,用光明驱散黑暗,用美善战胜丑恶,让人们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梦想就在前方。”艺术家“要始终把人民的冷暖、人民的幸福放在心中,把人民的喜怒哀乐倾注在自己的笔端,讴歌奋斗人生,刻画最美人物,坚定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信心。”我们有理由相信《海河人家》的艺术家们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有高超的艺术水准和艺术能力,“再接再厉,精心打磨提升,打造无愧于这个城市这个时代这个民族的艺术精品。”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