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天津新闻 > 某些商家诱骗大学生贷款 当心“校园贷”套路你
  • 某些商家诱骗大学生贷款 当心“校园贷”套路你

    时间:2018-10-23 19:05:19  来源:北方网  作者:晚报李鸽

      天津北方网讯:天津共有各类大学50多所,近百万名大学生在这里学习和生活。近年来,不少商家将目光转移到了大学生群体,在大学城周边的商业街、学校周围的写字楼等处开办、推广业务,还有不少商家通过校园代理的方式大力拓展学生市场。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互联网和金融市场的转型升级,一些商家与金融机构合作,诱导大学生办理各种贷款,包括培训贷、刷课贷、租房贷等。大学生虽已成年,但涉世不深,对社会的了解、认知有限,不完全理解出借身份证和办理贷款所应承担的责任义务,部分学生仅凭商家的一面之词,便不明就里地签订了贷款合约,由此背上了一身债务。因此影响学业不说,还会将不良记录留在征信档案里,影响自身未来的发展。

      校外兼职却背上贷款

      随着物价上涨,大学生的消费水平逐年提高,一份调查报告显示,40%以上的大学生每月花费超过1000元。一些来自农村和边远地区的学生,负担相对较重,不少大学生便寻求通过校外兼职来减轻家庭负担。

      位于本市河西区一所大学的大三学生何欣(化名),来自贵州,父母都是农民,靠微薄的家庭收入供他上学有些吃力。为减轻父母的负担,小何从大一开始就一直在从事兼职工作,发过传单,送过快递,做过售货员,每个月能挣400多元。

      今年上半年,小何在贴吧里看到有商家招募校外兼职学生,到一家网络工程师培训机构帮助“刷课”以获取收入。所谓“刷课”,就是学生并不真实到这家培训机构上课,就能获得这家培训机构的返款500元。小何弄不懂这家培训机构为什么要这么做,但是,同一个年级的几位同学都去那里兼职刷课了,而且真的获得了500元的收入,这才让小何相信确有其事。

      在一位学长的带领下,小何带着身份证来到了这家培训机构,工作人员要来小何的手机,在屏幕上一通操作后便把手机还给了小何,很快他就获得了500元的收入。自己什么也没干,就获得了500元,这事小何从来没遇到过,这让他很不放心,于是追问培训机构:你们拿着我的手机和身份证究竟办了什么业务?我又不来上课,这么做有意义吗?

      培训机构工作人员表示,现在培训业务不好做,因此和第三方金融机构合作,金融机构发放给培训机构一笔贷款,培训机构要把将来的培训收入还给金融机构。为了融资,因此先借学生的身份证办下来贷款,将来,学生身上的贷款,都由培训机构先打到学生的银行卡上,再由金融机构将其划走。

      小何对此不免产生了担忧,万一他们不还钱咋办,那岂不是让我背上了贷款?培训机构的工作人员马上向他保证,一定不会让学生们背上贷款。他们还拿出了以前在此登记过的学生名录以及还款记录给小何看,有几百位大学生都在这里兼职“刷课”,最早的一批学生都按计划还款半年多了,没出现什么问题。而此时学长也出面相劝,没必要这么担惊受怕。听到这些,小何才打消疑虑,签字走人。

      连续四个月,小何的银行卡都收到了培训机构的钱款,每笔款在不到一周的时间便被划走了。按照当初的“刷课”协议,这样的操作需要六个月。然而,在第六个月,也就是协议要结束的那个月,小何却没有收到培训机构的钱款,过了几天,第三方金融机构给小何打了催款电话,为什么不交这个月的培训费?

      小何解释,自己只是替这家培训机构刷课,因此不需要交费。第三方金融机构则表示,依据当初的协议,小何是第一责任人,应该按时还款。这时候,小何才恍然大悟,培训机构诱骗了自己,当初培训机构拿着自己的手机和身份证一通操作,是替自己办理的贷款,根本就不是培训机构所说的那样。

      和小何一样,学校里这个月有200多位学生都没有收到培训机构的划款,而第三方金融机构追着学生们不放。等他们联合起来找到培训机构时,却发现大门紧闭,这家培训机构已经跑路了。迫于第三方金融机构的催款压力,一些大学生只得自己筹措资金还上这笔贷款。这时候他们发现,当初这500元校外兼职收入就是诱饵,他们都上当受骗了。

      学英语培训费变成贷款

      近几年,天津市场涌现出一批英语培训机构,它们在商业街写字楼办公,对周末前去逛街的大学生发动营销攻势,劝说他们接受英语培训,将来好到跨国公司工作。一些学生经不住劝说,就签协议上课,结果却背上了债务。

      去年,本市一所财经院校的学生张露(化名),就经历了参加英语培训而受骗办贷款的糟心事。大三暑假时,张露开始着手找工作,当时投了不少简历,都没有回信。一次逛街时,张露遇到了英语培训机构的营销人员,邀请她到新安购物广场免费体验一次英语培训课。考虑到这次体验课是免费的,而自己正好也想提高英语水平,张露便欣然前往。

      体验课上,张露接受了测试,有老师做了精心的准备和授课,再加上营销人员的卖力推荐,她有些动心了。当天,张露就与这家英语培训机构签订了《课程注册合同》。然而,一听到课程总金额5万多元,张露不免迟疑,当时她身上并没带多少现金。5万多元的英语培训费,对还是一名学生的她来说,明显超出了承受能力。而此时营销人员拿出了另外一种方案,张露可以只先行支付非常少的培训费用,后期费用逐月归还。这样,张露需要支付首期费用5380元,余款48420元,用两年时间分期付清。

      分期付款,也不是张露和这家英语培训机构发生直接关系,而是张露和一家消费金融公司签订合约,由这家贷款公司先为她垫付学费,她再分期付款给消费金融公司。

      等到真正上课培训时,张露才发现了异常。培训机构的老师,水平并没有体验课所展现的那么高,而且老师不断更换,部分老师的口语发音也不标准,来历和资质不明。经过几个月的培训后,张露发现自己的英语水平并没有提高,培训机构的课程对自己的帮助不大。她正式向培训机构提出退课申请,要求退还自己所交的费用。

      而此时,培训机构不断推诿扯皮,迟迟不同意退课。张露也在这个时候遇到了不少与自己有着同样境遇的维权者,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是大学生。几位大学生聚在一起商议,结果得到一个消息,该培训机构即使答应结束课程,后期的培训费也依然需要由学生自己归还。等于这家培训机构提前为自己设计了退路,即使参加培训的这些学员退课,培训机构也早已收到培训费,留给学员的是一身的债务。

      拒上当牢记金融安全

      每当发生大学生上当受骗的事件,总有人责怪大学生社会经验不丰富。然而,对这些一直居于校园内生活的年轻人来说,其接触社会的机会显然并不多。

      自2014年起,一些商家针对买不起名牌手机的大学生推出了分期付款业务,不少大学生受到诱导,在没有经济承受能力的情况下,透支未来的生活费买下了名牌手机。一些大学生因为还不上贷款而压力巨大,只得求助家长出面兜底解决。

      个别商家针对大学生暂时没有资金但征信状况良好的情况,拉来消费金融公司为大学生垫资,商家短期收割利益。即使这些大学生出现违约,他们还得继续还钱。在大学校园周边,由此产生了一批专门做各种贷款的公司和商家,包括刷课贷、培训贷,甚至整容贷、租房贷等。

      一些受骗的大学生,不断收到催款公司的短信和电话,致使他们寝食难安,学习成绩一落千丈。部分大学生的违约情况也出现在了征信记录上,此后买房、出国留学等都会受到影响,可谓代价巨大,贻误未来。

      这些针对大学生群体的贷款,被统称为“校园贷”。为遏制这一市场乱象,银监会、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此前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贷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指出,任何网络贷款机构都不允许向在校大学生发放贷款。但是,仍有一部分商家、互联网公司、消费金融公司以金融创新为名,变换营业地点,包装培训和消费项目,以大学生为潜在客户,经营相关业务。

      记者从部分从事英语培训机构的业内人士获悉,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部分培训机构没有想着如何提高服务质量,而是想着通过“创新”业务模式来生存。他们重新包装培训项目,将原来几千元的课程,包装成几万元卖出去。即使年轻人没有资金,也可以拉来第三方金融公司先贷款给学生。没有了短期压力,一些大学生就放松了警惕,签约购买了课程。一位培训机构的管理人员透露,以培训贷为例,这些培训机构早已一次性从贷款公司获得了学费,后期服务质量再差,他们都不会损失什么,受损失的还是学生。

      以涉世未深的大学生为客户,诱骗他们背上一笔贷款,而自己却收割利益,甚至卷钱跑路。这样的商业“创新”和金融“创新”,根本是“跑偏了”。

      一些大学生没有意识到个人征信记录的重要性,随意出借自己的身份信息,甚至随意签订贷款合同,因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对此,学校和家长需要对大学生加强社会、金融、消费、法律等方面的教育,增强他们的金融安全知识,提高他们的防骗能力;同时,大学生们保护好自己的身份信息等个人隐私,增强安全防范意识;而工商、金融、公安等部门正在加强对校外商家、培训机构、金融公司的管理,斩断不法商家伸向学生群体的黑手,让“校园贷”销声匿迹。(津云新闻编辑侯静)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