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天津新闻 > 天津: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用真感情温暖百姓心
  • 天津: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用真感情温暖百姓心

    时间:2018-05-15 15:21:57  来源:天津日报  作者:杜洋洋 宋德松等

    习近平视察天津五周年

    http://epaper.tianjinwe.com/tjrb/resfile/2018-05-15/07/p5_b.jpg

      关键词:精准扶贫

      发展快车上人人有座

      近日,走进宝坻区郝各庄镇东郝各庄村的一户农家小院,一簇簇韭菜、水萝卜、菠菜长势正旺。看着满园新绿,郭华、姜春华老两口露出了笑脸。

      “大叔、大婶,我来看您二老了!”村党支部书记路建峰手里提着一箱牛奶和一兜水果,熟门熟道地走进小院儿。

      郭华老两口连忙把路建峰往屋里领。“你大婶儿的身体越来越硬朗,每天都能在院子里慢慢地溜达十几圈,这几天还非要帮着给小菜园里的黄瓜秧苗掐尖呢,我想拦都拦不住!”郭华兴高采烈地说。

      “天气越来越热了,锻炼是好事儿,也要注意劳逸结合,别累着。”路建峰细心叮嘱着。

      “就冲着全村党员干部这么掏心窝子地帮助我们,我也得把身体养好!”姜春华笑着说。

      眼前这轻松的一幕,是一年前郭华老两口想都不敢想的。65岁的姜春华5年前不幸患上了甲状腺肿瘤,更不幸的是,随后又患了多肌炎、糖尿病等多种疾病,病情最严重时全身肌肉萎缩,无法行走。为了治病,老两口不但花光了家中所有积蓄,还负债累累,生活陷入了绝望。

      “不能让一个家庭在小康路上掉队!”得知老两口的困难后,郭华一家就成了东郝各庄村党支部最深的牵挂。村干部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尽己所能为老两口提供帮助。镇党委、政府,区慈善协会、区妇联、区卫计委、区红十字会等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也纷纷伸出援手,对他们进行了大病捐助和爱心捐款,累计捐款达11.1万元。区妇联还请来心理咨询师为姜春华进行了心理疏导,鼓励她树立信心、战胜病魔。区卫计委专门请来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专家到姜春华家出诊,后又帮助安排她到中医一附院住院治疗,还减免了大部分治疗费。

      郭华老两口所受到的帮扶,只是宝坻区不断抓实精准扶贫工作的一个缩影。仅去年全年,宝坻区就救助困难群众37.6万人次,发放各类救助金1.67亿元,使困难群众切身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确保宝坻发展快车上人人有座。

      关键词:棚户区改造

      喜迁新居过上美好生活

    乔迁新居,老西于庄的街坊们开启新年新生活。

      这些日子,常合营的老伴儿孙凤云几乎每天都会接到亲戚朋友打来的电话,为她的儿子介绍女朋友,虽然会感到些许应接不暇,但这“幸福的烦恼”着实让孙凤云对今后的日子多了一份美好的憧憬。

      “儿子今年三十岁了,因为没有房子,他这婚事也一直没有订下来,你看这婚房有了,儿子的婚事就不用愁了,这多亏了新大路棚户区的改造,我们才有这么好的福气。”孙凤云说,“摇号前和儿子商量时说过,咱家如果能摇中前两百号,就非常知足了,真是没想到我家能摇中第一号。”几经商议,孙凤云和家人最终选择了一套汇仁云居三楼60平方米的独单。

      据了解,为确保摇号过程公开、公正、公平,河北区聘请专业科技公司设计摇号软件,每场摇号邀请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属地居委会负责人等到场监督。

      新大路棚户区,对于60岁的刘俊才来说,住了大半生的房子,房本名字并不是他的,而是他已故去亲属的。如今房子要拆迁,一系列个人利益、亲情、法律规定等问题摆上台面。

      “刚开始去刘俊才家做工作时,他还是有一些抵触情绪的,我想要把他家的情况处理好,绝不能躲着问题症结,一定得直接面对,想出一个妥善的方法。”动迁工作人员崔伟说。

      具体多少次不同形式的商谈,崔伟已经记不起来了。最终,在崔伟不懈地主持协商下,双方的意愿达成一致,刘俊才终于有了一套真正属于他的房子。

      “棚户区改造就是为百姓做好事,这好事就要办好,住了多少年的棚户区能够实现安居梦,我从心里替这些居民高兴,也体会到了工作带来的成就感。”崔伟说。

      河北区棚户区改造只是我市棚户区改造的一隅。仅2017年,我市市区累计完成改造51.1万平方米。根据部署,从2017年起,我市实施棚改三年清零行动计划,到2019年底,全面完成市区147万平方米棚改任务。阳光灿烂的日子里,一大批棚户区居民将喜迁新居,过上美好的生活。

      关键词:延长供暖期

      弹性供热暖在心坎里

    去年供热工作正式启动时,许多部门放弃休息日进行前期准备,确保辖区冬季正常供暖。

      “去冬今春过得很舒心,因为没等到特别冷,家里的暖气就提前热了。而供暖期的延长让我家室内温度一直保持在20℃左右,还没怎么感觉到春寒料峭,好像一下子就从冬天到阳春三月了。因为屋里暖和,我有一年多没闹病上医院了!”看得出,家住南开区沱江里社区的蒲师傅,是身暖心更暖。

      蒲师傅三年前做了个大手术,导致他无法像以前那样天天下楼到户外活动了,大多数时间只能留在家里。所以,冬季是最难熬的时候。特别是秋冬和冬春交接之时,稍有不慎就可能感冒咳嗽上医院。对于天津市民来说,家家户户由于近年来实行的弹性供热制度安排而普遍受益匪浅。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着眼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始终把提升供热水平作为改善冬季人民生活的头等大事抓好抓实。去年冬季供热期,我市集中供热面积达到4.38亿平方米,同比增长4.6%,再创历史新高。连续多年每年投入1亿多元用于供热旧管网改造。目前,全市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93.7%,中心城区住宅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99.9%。从政府决策到企业运营,都在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安全、稳定、优质的供热服务。

      早在2016年采暖季,我市就提前10天启动了集中供热,同时根据天气变化,延长供热16天,整个采暖季共增加供热26天。2017年11月1日,为保障市民温暖过冬,我市提前15天启动了集中供热工作。据市供热办介绍,为了延长供热期,这个采暖季市区两级财政补贴供暖企业近30亿元。1500多万天津市民没有多花一分钱,提前半个月就享受到温暖。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我市结合实际情况提前或延长供热,切实让人民群众在秋冬和冬春交接之际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爱与温暖,巩固和密切了党群关系。用蒲师傅发自肺腑的话说,“实行弹性供热这一举措不仅暖在老百姓身上,更暖在大家心坎里。”

      关键词:社会保障体系

      兜底保障网越织越密

    社区安装“宠物便盒”,方便养犬人及时清理,为社区营造良好生活环境。

      家住河北区望海楼街的齐大爷家庭经济十分困难,老伴儿因为糖尿病并发肾病,生活不能自理。为了照顾病人,齐大爷自己累出了哮喘病,儿子也不得不辞掉工作。“多亏有了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我们这一大家子才有了‘定心丸’。”齐大爷说。

      目前,我市已经形成了“2+4+3”的医疗保障体系,构建了多层次、兜底保障的制度体系。今年,我市还实施了社会保险扶贫政策,将具有我市户籍,年满45周岁不满60周岁,未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城乡低保对象、低收入家庭救助人员、特困供养人员,纳入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范围。由市财政按照城乡居民个人缴费一档600元的标准,每年为其代缴50%养老保险费。对于年满60周岁,缴费年限仍不满15年的,由市财政按照一档600元的标准,一次性为其代缴所差年限50%的养老保险费。重度残疾、低保以及其他符合规定的各类困难家庭人员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个人不缴费,由政府全额补助。困难群体在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后,可依次享受基本医疗、居民大病和医疗救助三项待遇。

      我市全力推进医保付费方式改革,推动医疗机构转变发展理念,合理控制医疗成本。2014年1月起,我市在全国率先启动糖尿病按人头付费项目试点改革,选取南开区三潭医院为试点,并在基层医疗机构扩大试点。截至目前,全市实行糖尿病人头付费改革试点已达到34家医疗机构,覆盖参保患者已达2万余人。今年又将肾透析门特、慢性丙型肝炎纳入按人头付费试点工作,并将全面推行以按病种、按人头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实现医保支出可控,提升医疗机构服务水平。

      “我们为签约的门特患者建立了个人健康档案,还免费提供了血糖远程监测设备,病人每次的检测数据会直接上传留档,我们的医生和专业的健康咨询师会分析每个病人的数据,制订合适的运动和饮食处方,提供远程指导和提醒,并定期进行回访。”三潭医院糖尿病科主任丁炜光告诉记者。截至目前,三潭医院已累计为2500多名糖尿病门特患者提供了签约服务。

      关键词:大气污染治理

      “蓝天幸福感”不断提升

      刚刚过去的这个冬季,是我市许多农户度过的一个温暖又环保的冬季。武清区南蔡村镇苏羊坊村的村民张晓婷高兴地说:“煤改电以后,室内保温很好,不像以前烧煤,屋里时冷时热,还得往炉子里面填煤。最高兴的是空气变好了,孩子不容易闹病了,孩子健康,我们大人过得也舒心!”

      蓝天在增多,河流在变清,绿色在扩展,市民生活的“蓝天幸福感”不断提升。

      这“蓝天幸福感”的不断提升,源自市委、市政府对环境保护的高度重视和治理决心,源自职能部门的尽职尽责,源自人民群众的万众一心。2013年以来,特别是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我市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力度和铁腕治理环境污染。在方式上,从环保部门的“小环保”转变为党委、政府主导的“大环保”;在目标上,从抓减排转变为抓空气质量;在监管上,从督企业转变为督企督政并重。持续加大“散乱污”企业综合整治力度,截至今年3月底,累计完成“散乱污”企业整治12269家;累计完成46.6万户城乡散煤“清零”,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29万户任务目标;对4700余台柴油货车加装颗粒物捕集器(DPF)装置。

      这些“实打实、硬碰硬”的措施,使我市的空气质量逐年稳步改善。监测数据显示,2017年10月至2018年3月,全市PM2.5浓度均值6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33.7%,重污染天数10天、同比减少71.4%,均全面超额完成了国家制定的PM2.5浓度同比下降25%、重污染天数同比减少20%的目标要求。特别是2017年—2018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期间,PM2.5平均浓度为我市开展PM2.5监测以来的历史最好水平,市民的感受与监测数据高度吻合。

      一位环保工作者说:“每一位环保工作者、每一位市民,多做一些,积少成多、由点成面,我们的蓝天就会更蓝。”

      关键词:教育均衡

      让每个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实验小学和南里自沽小学的同学们,大家好。上节课咱们一起学习了《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下面我先请大屏幕另一方的南里自沽小学的同学们来回答一下声音产生的原因……”在天津市实验小学,科学教师李娅男准时开始授课。与普通课堂有所不同的是,她的学生除了讲台下实验小学的孩子们,还有通过校际网络同步教学系统,正在大屏幕另一端认真听讲的宝坻区大唐镇南里自沽小学的学生们。

      近年来,通过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标准建设,我市城乡义务教育学校的面貌发生了不小的变化,特别是农村校的变化可谓翻天覆地。而随着基础教育信息化逐步推进,我市在“三通两平台”的基础上,建设完成校际网络同步教学系统,为校际间搭起了合作交流的平台。

      有了这套系统,一年前,实验小学与南里自沽小学成为“拉手校”。每到周四,两校的孩子们就会同上一节科学课,“网络同步教学为农村教师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机会,更为农村地区师资力量相对不足提供了援助,实现了跨区域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南里自沽小学科学教师刘万双说。

      为了让每个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近年来,我市连续实施三轮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标准建设工作,成为继上海、北京之后,全国第三个实现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地区。建立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交流轮岗长效机制,推进义务教育学区化、集团化办学,建立了一批学校联盟,涌现出一批“百姓身边的好学校”。启动实施普通高中现代化标准建设和特色高中建设,积极推进与高考改革相适应的高中课程改革。

      此外,我市还将加快“双一流”建设,支持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支持一批市属本科高校和2所共建高校建设高水平特色大学。同时,加强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协同创新中心、高校智库等创新平台建设,提高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水平;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加强高校众创空间内涵建设,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水平。

      关键词:改善医疗服务

      让患者看病越来越方便

    天津中医一附院举办“中医药健康节”,促进中医药健康知识惠及津门百姓。

      早上7:30,王女士来到中医一附院南院院区,给母亲王云霞挂号取药。进到大厅,王女士来到自助挂号机前,插卡、点击、交费,简单几下操作,挂号就完成了,整个过程不到一分钟。随后,王女士来到门诊,医生很快帮他母亲开好了一周服用的饮片。

      王女士说,原来她给母亲拿药,基本上每次都得花上半天的时间,每个环节都需要排队。转天下午,她还得再到医院把代煎的汤药取走。现在好了,新建的院区不仅硬件设施提升了,服务也越来越便捷了,自助缴费系统给她节省了很多时间。中医一附院开通了药品代送服务,转天下午快递会把煎好的汤药送上门,她再也不用跑第二趟了。

      为了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改善患者就医体验,中医一附院近年来全面推广智慧服务,着力解决患者看病就医“三长一短”问题。该院不仅安排服务人员指导患者使用自助机挂号、缴费,还将自助挂号时间提前到早上6:40,同时增加手机APP化验结果查询功能,方便患者自助查询,减少等候时间。

      不仅是在服务上更便民,该院还开设多学科疑难病门诊提供“一站式”诊疗,减少患者重复挂号。年逾古稀的杨占花大娘是多学科联合门诊接诊的首位患者,老人因不明原因双下肢水肿1年多的时间,辗转就诊于多个医院多个科室仍然无法查明病因。到中医一附院就诊时,该院启动了多学科联合门诊,通过多学科专家会诊,最终明确了患者双下肢水肿是体位性循环障碍导致,帮老人解除了病痛。

      为增强群众就医获得感,全市卫生计生行业掀起了推进“以患者为中心改善医疗服务百日行动”的热潮。全市各医疗机构把改进服务模式作为以患者为中心改进医疗作风的首要任务。全市43家三级医院已有31家医院基本完成智慧门诊建设并上线应用。全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基本建立了用药咨询中心或用药咨询专口,建立了门诊服务中心,为患者提供预约诊疗、导诊咨询、票据补打、医保垫付、医学证明办理等一站式服务。(津云新闻编辑曲璐琳)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