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天津新闻 > 菜篮子产品从产地到餐桌全程可追溯
  • 菜篮子产品从产地到餐桌全程可追溯

    时间:2018-03-16 15:42:46  来源:北方网  作者:新报任悦 李海燕

      天津北方网讯: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本市将促进智能科技与现代农业融合发展,并制定出《天津市智能农业专项行动计划》。新型农业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传统生产方式,对于丰富每户人家的菜篮子,监控食品安全,发展特色旅游,改善生态环境都有着重要意义。

      到2020年,本市将建设1个智能农业平台,初创国际智能农业研究院,面向全国探索建立智能农业产业服务联盟。到2025年,基本建成以国际智能农业研究院、智能农业产业服务联盟、智能农业产业合作平台为核心的智能农业公共技术平台;突出天津特色,实施智能水产、智能畜牧、智能园艺、智能种业和智能农机示范应用工程,在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农产品物流中心区、农业农村改革试验区打造一批智能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一批特色农业互联网小镇,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全部实现智能化。

      几个重点领域的智能化,都包括哪些内容呢?

      智能水产大力推广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水产养殖水体环境实时监控、饵料自动精准投喂、鱼类病害监测预警、专家远程咨询诊断等系统,实现水产养殖的生产集约化、装备工程化、测控精准化和管理智能化。促进水产养殖环境监测调控、水产品流通、冷链物流、水产品质量安全溯源。

      智能园艺面向特色设施园艺领域,鼓励各类农业生产主体新建和改造智能温室,对蔬菜、花卉、果树等的播种、间苗、移栽、分级、采摘、收获自动化智能化系统进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开展工厂化、智能化和标准化生产,提高智能温室的复合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智能畜牧面向特色奶牛、种猪、种羊等畜禽养殖基地,采用二维码等技术构建畜禽全生命周期安全管控系统,全程记录养殖、屠宰、流通等环节信息,实现从养殖源头到零售终端的双向追踪,确保畜禽产品质量安全。

      智能种业加强农作物种子物联网推广应用,开展农作物品种DNA身份鉴定,形成以品种身份证数据为核心的种子质量监管体系。到2020年,本市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蔬菜种业率先实现智能管理追溯全覆盖,2025年,所有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种业信息全部实现可追溯,智能化率达到100%。

      智能农机鼓励开展无人机、智能采摘机及植保机器人等研发应用。利用人工智能统筹安排农机调度,实现农机跨区作业科学调度。提高农机智能水平,应用农机智能监控终端,实施农机定位耕种、平地、整地、深松等作业。提高农机作业质量和效率。加快实现“三减”(减肥料、减化学农药、减除草剂)目标,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本市将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创新。支持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在粮、菜、肉、鱼、奶、蛋等本市主要菜篮子产品从产地到餐桌全程追溯的应用示范与推广。建设天津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大数据监管平台,建设农产品安全追溯示范基地100个,普及二维码等技术应用,加快推广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电子档案建设,健全农产品编码标准,建设农产品安全警示系统及失信惩处机制,建立生产者可用、政府可控、消费者可信的多平台农产品质量全程追溯系统。开展智能农业电子商务应用创新。为本市农产品网络销售全覆盖提供技术支撑。(“津云”新闻编辑侯静)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