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天津新闻 > “我家祖祖辈辈都是做着这一行”――宁河老艺人的执着 让非遗在年节里传承
  • “我家祖祖辈辈都是做着这一行”――宁河老艺人的执着 让非遗在年节里传承

    时间:2018-02-10 15:48:24  来源:北方网  作者:

    “新时代、新梦想”新春走基层

    日前,天津市委网信办组织全市网络媒体开展2018年“新时代、新梦想”网络媒体新春走基层集中采访活动,最后一站回归传统民间艺术,走进宁河区,走进东丰台木版年画和剪纸的非遗文化中。

    苗庄镇市集

    在前往此行主要目的地宁河区丰台镇途中,巧遇宁河区苗庄镇年前市集,镇上一条长街两侧摆满了年货摊位,簇拥着赶集的村民。春节将至,除了年货食物是村民采买最多的东西,年画、吊钱儿、窗花这些传统年俗物件儿,在传统年味儿更浓的乡间,仍旧是家家户户最要紧的年货。

    东丰台木版年画

    宁河区实际上仍有不少传统民俗艺术保留至今,这里面就包括被列为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东丰台木版年画和宁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中的东丰台剪纸。它们都出自宁河区东北部的丰台镇,这里与北京的丰台区遥遥相对,旧时为便于区分人们称此作“东丰台”。冯骥才在他的文章《东丰台年画》中写到,丰台镇地处海河水系下游,近临渤海湾,是天赐的鱼米之乡,在漫长历史进程中,积累了深厚的农耕文化,年画、剪纸、草编、面塑等都是此地百姓喜闻乐见又精通擅长的民间艺术,其中最为突出的便是东丰台木版年画。

    年画传承人董静

    年画传承人董静展示收藏的东丰台老年画

    年画传承人董静收藏的家族账本

    “以前人们把东丰台年画归并在杨柳青年画体系里,但实际上我们的画风和杨柳青年画有很大差别。”东丰台年画非遗传承人、年逾七旬的董静介绍说,东丰台木版年画的起源与北方平水系统坊刻密切相关,工艺上采用木版套印与手工彩绘结合的手法,与杨柳青年画相比,在颜色上用彩浓丽、鲜艳,构图也比较夸张,风格更为粗犷,版式独特。出自董静老爷子之手的年画,都是纯手工“制造”。

    东丰台年画制作过程展示

    东丰台年画制作过程展示

    “东丰台年画从明末出现,到清代中期兴盛,最盛时期全镇的年画作坊多达五十多家。东丰台年画由盛转衰是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到了七十年代,已经鲜有人制作。”董静老爷子在东丰台年画的传承上一直做着努力,由于家族经营年画老店“义盛做”,他收藏了百多幅百年老年画,自己制作了年画画版,在刻、印、画等方面全面掌握东丰台年画的艺术传统,近年来更是绘制了具有创新概念的新年画,如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7年天津全运会为主题的作品。

    年画传承人董静的孙女绘制年画

    年画传承人董静的家人绘制年画

    老爷子收有9个弟子,孙女、侄女也都跟着他学习绘制年画,如今手艺最好的两位徒弟已经可以独立参加全国性展览了。“只要愿意学的,我就愿意教,现在机器制作代替手工制作,手工艺人没法依靠制作年画养家糊口了,所以很多人都不会从事到这个行业中来。但是,我还是希望尽我绵薄之力,让东丰台年画传承下去。”这希望在董静老爷子13岁孙女的画笔中,正一点点被描摹的清晰起来。

    东丰台年画非遗传承人董静作品

    丰台剪纸主要以吊钱为主,在当地称作挂钱、长仙或津文,精细类叫门才,粗犷类叫隔几儿,还一类叫大联儿,由吉祥文字和传统铜钱、万字花纹组成。内容有:吉星高照、五福临门、连年有余、富贵满堂、招财进宝、福寿安康、四季平安、万事如意等,形式由单一色发展为五色一套,是人们逢年过节必不可少的装饰品。

    东丰台剪纸非遗传承人刘士存作品

    除了年画,剪纸也是丰台镇颇重头的民间艺术形式,宁河剪纸最早就出现在丰台古镇。从明清至解放初期,丰台商贾云集,手工业发达,家家刻剪纸、染红纸,世代传承,剪纸是众多家庭主要经济来源。

    东丰台剪纸非遗传承人刘士存作品

    东丰台剪纸非遗传承人刘士存作品

    东丰台剪纸非遗传承人刘士存说,天津的剪刻纸注重写实,讲求人物比例匀称,线和面的衔接过渡柔和,并借鉴和吸收年画、瓷器、木雕等艺术中的图案设计方法,以求得饱满丰盈的艺术效果。其中除少数艺人保留传统手工剪法外,多数已从民间普通剪纸发展到了艺术创作的阶段,并且大多已不用剪,而是用刻的方法。刻时,先将熏好的图稿与所刻的纸用纸捻将四角固定,再用不同的刻刀将图稿上熏黑的部位一一刻去,这幅刻纸作品就完成了。

    刘士存在制作剪纸

    刘士存在制作剪纸

    刘士存在制作剪纸

    丰台剪纸取材广泛、花样繁多,有吉祥图案、花草鸟兽、瓜果鱼虫、家禽家畜、戏曲人物、民俗故事等,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有折叠剪纸、单色剪纸、分色剪纸、衬色剪纸、立体剪纸等,剪纸大多出于乡村艺人之手,由于他们以现实生活中的见闻事物做题材,对物象观察,全以淳朴与直觉的印象为基础,因此形成粗犷、简洁、质朴,线条挺拔、流畅的特点。这些作品构图饱满、形象生动、寓意深刻,贴近现实生产和生活,又折射出勤劳、善良、质朴的民风。“现在机器生产的吊钱儿、剪纸慢慢取代了手工雕刻,因为成本低、售价低,现在的年轻人不愿意干这个了,出外打工赚钱更快更容易。”淳朴的刘士存用最简单的语言道出了非遗传承上的困境,他说,想要传承就要改变、要用新的科技,比如电脑制版等,他的儿子就在这方面有新的尝试,利用电脑绘制时尚图案后,再采用丰台剪纸工艺进行手工制作。“挺受欢迎的。”刘士存说,“可是电脑设计制图和人手工绘制是不一样的,纯手工的图案刻出来,越看越耐看,活灵活现,有生命力。”(津云新闻记者 史潇潇 摄影 李萌)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