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天津新闻 > 市胸科医院主任医师刘寅:生命至上是我的追求
  • 市胸科医院主任医师刘寅:生命至上是我的追求

    时间:2018-01-24 16:46:02  来源:今晚报  作者:张淑梅

    刘寅为患者进行手术。

      天津北方网讯:今天上午,天津市政协委员、市胸科医院主任医师刘寅迈入天津礼堂,出席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的开幕式。

      每一个手术都是挑战

      1995年,刘寅和他的同事第一次用支架救活了33岁的心梗病人张建刚,从此踏上了如履薄冰的心梗救治之旅。22年坚守临床一线,救治众多急性心梗和冠心病人。

      刘寅和他的同事当时在有限的设备条件下,历时两个多小时,找到张建刚堵塞100%的前降支近段血管,将一枚支架架在了堵塞的血管处……张建刚至今幸福地生活着。

      万事开头难,转年刘寅和同事又做了二三十例支架手术……如今,仅天津胸科医院一年就要做8000多例,刘寅亲手救治的疑难危重心梗病人每年也要在千人以上。

      机会总是喜欢肯学习、愿付出的人。1985年刘寅从天津医科大学毕业,本来被分配到河西卫生防病中心,从事他大学学习的预防专业,1987年,他调到市胸科医院心内科。这时距离支架术诞生已经过去十年,刘寅在胸科医院门诊量很大的心内科拼搏的8年,恰是这项新技术被世界广为认识并大规模推广的时候,8年,恰恰让干什么都用心的他在冠心病临床治疗上积累了深厚的功底,一双敏感的手,进行心血管造影检查及对狭窄血管进行球囊扩充,练就了过硬、娴熟的导丝介入技术……

      刘寅说:“其实,每一次抢救都是挑战,因为每一个人的个体差异,注定了每一个手术都是挑战!”

      惊心动魄、争分夺秒地和死神抢夺生命,还必须穿着几十斤重的防射线铅衣,因为只有借助X光才能看到“内心深处”,才能操纵导丝到达指定的位置。

      医生是一个终生需要学习和不断实践的职业,刘寅说,只要比你水平高,就必须学,只有不停地学和实干,才能保持领先。目前我国急性心梗病死率从85%降到了30%,远超发达国家平均的50%!说起这个,刘寅站起来,笑了,“生命至上,是我的追求!”

      见证一支领军团队

      2017年11月17日,记者在胸科医院导管(手术)室,见证了刘寅的技术魅力:眼到、心到、手到!

      一大早,不大的办公室,二十几名医护人员肩碰肩,站立到了门外,高而瘦的刘寅站在中间,诙谐但不失压力的早交班后,所有医生进入小办公室,逐一汇报即将手术的病人情况,刘寅逐一询问入院时间、病情,提出术中可能出现的状况。不长的会议后,全科进入手术状态,所有医生通过医生专用通道进入导管室,记者也被特许进入手术室,换上特定服装,戴上帽子、口罩,悄然坐在属于CCU(冠心病危重病房)的第七导管室的指挥室,刘寅作为CCU主任,坐在指挥台。市胸科医院共有8个导管手术室,每天同时进行各种心梗及冠心病介入手术。

      病人陆续送来,年轻的王大夫第一个上台,穿上重重的防护服,沉着而熟练地将导丝“送入”病人血管,很快病人的“坏血管”在显示器上一目了然……手术顺利完成,刘寅捧着很有历史感的“为人民服务”红字白色搪瓷茶缸,眼睛瞄着显示器:“我满意的就是看着年轻大夫娴熟地完成手术”;排好序的病人依次推走送来,患有帕金森症的女病人被送上手术台,很快女病人的心脏血管在显示器上一目了然,医生嘱咐:“血管情况挺好,没有问题,不需支架,回家用药休息……”

      47岁的吴某被推上手术台,这个6年前活动量增加后感到胸背痛的病人,一天前因为静息也出现胸前区疼痛而被收住在CCU,连续三个大夫上台却不见导丝到达指定的血管位置,指挥室空气有些异样,刘寅不知何时已经穿上防护衣进到手术室了,他接过同伴手中的导丝……很快显示器上出现了血管图像。“噢!早已形成侧支(血管堵后自己形成的新血管),老血管被堵得死死的,找不到了……”刘寅走出手术室边脱防护服边说,“刚才有点悬,时间再长,就有危险了……”

      这时第八导管室大夫跑来,“刘主任,我的病人得旋磨(一种应对复杂冠心病的技术)”……显然,刘寅在忙乎自己科病人的同时,还兼顾其他手术室的求助和直接上手操作……平均四十分钟一个病人,8个导管室手术有条不紊进行,一个接一个,很快到了中午,手术室的大夫明显少了,大夫们去食堂吃饭,记者也站起来,可是仅仅几分钟,手术又开始了!负责手术记录的医生说:“吃饭就5分钟时间,病人多,时间不够用。”15时,刘寅被兄弟医院请走,那里需要他的帮助……

      如今胸科医院有一个明文规定:年轻医生必须在CCU锻炼后才可以晋升。刘寅带领的CCU团队也已经成为本市急性心梗救治的一支领军团队。

      “有我在,你就不会死!”

      刘寅是有情怀的医生。比起他过人的导管技术,更令人钦佩的是他对职业的热爱和对生命的尊重。急性心梗合并心源性休克;危重超高龄病人下壁心梗……通常没人愿意进行手术,但他都要全力一搏,因为他知道生命对于一个人是多么珍贵。搭桥术后“桥血管”又出问题,因为“桥血管”系再造,并不在正常的解剖位置,因此,找到“问题血管”难上加难,找到了,再放入支架更是难,打通“桥血管”再狭窄、再闭塞的纪录都是刘寅创造的。

      刘寅对生活的热爱不仅体现在他的情趣上,还把这份热爱投入职业中,每到年节,刘寅总是调动全科把病区楼道挂上灯笼、吊钱:“医德有范重如山 医术无崖深似海”,横批:“术精德尚”;“病人重病情险需要家属理解 医生急护士忙团结齐心协力”,横批:“生命重现”。

      “有我在,你就不会死!”这已被病人和家属传成故事。

      38岁的女病人黄某突发胸痛,来院就诊,谁知一下车就倒在了医院的地上,心脏骤停,意识丧失!路过的医生立即实施胸外急救,促其苏醒,考虑急性广泛性前壁、高侧壁心肌梗死,给予必需的药物、电除颤、气管插管……急送CCU,刘寅立即将其送到导管手术室,检查发现,病人前降支近段100%狭窄!迅速植入一枚支架,病人起死回生!病人抓住刘寅的手,“大夫,我还会死吗?!”刘寅说:“有我在,你就不会死了!”

      一个急脾气患者被收在医院,病情复杂治疗棘手,情绪激动要砸病房,刘寅被请来会诊,见此情景,刘寅弯下腰在病人耳边说:“我会尽百分之百的力量,希望咱俩一起到老……”病人顿时平静下来,手术顺利,康复出院。病人出院后天天跑医院,跑了两个多月,硬是“堵”住了刘寅,非要把自己认为最美的镶翡翠金链子送给他的救命恩人!刘寅谢绝了。

      刘寅始终把职业当成事业,以医生的专业技术和良心给病人治疗。一次,某医院接他去会诊,造影显示,病人不必放支架,可是约请方认为不放显得不够重视,刘寅非常坚定:我只对生命负责,不该放的坚决不放,放了对病人不负责任!

      职业精神就是专业精神,刘寅坚信专业精神加人文关怀一定能够为工作赢得信任。该不该放支架?放几个支架?该做怎样的手术?是大夫必须凭技术和良心做出的科学决定,永远要经得考问。

      救一个人是战术,救所有人是战略

      国家卫计委部署在全国各地建立胸痛中心,体现国家救治水平,天津市积极响应,刘寅作为市胸痛工作组组长,在投入繁重的门诊、手术、授课、会诊的同时,尽快建立一张覆盖全市的胸痛中心救治网,是他最走心的事,如今全市已有25家二级医院认证了胸痛中心,在市卫计委的领导下,胸痛中心救治网已实现全市全覆盖,防治网也要在今年布局实施。

      病死率代表救治水平,发病率代表预防水平。以建胸痛中心为契机,刘寅的一个梦想是,建立一张全市心梗防控网。让更多的人知道如何预防心梗,如何急救,怎样摆脱死亡,让全市二级以上医院都具备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识别和处理的能力,提高全市整体抢救和预防水平。“病人来一个救一个是医生的职责,但保护所有人远离心梗的死亡威胁是我更大的责任。”刘寅说。当年他在大学所学的预防专业在这里派上大用场。

      说起这张网,刘寅道:“救一个人是战术,救所有人是战略。这样,今后救的人就更多了!”(“津云”新闻编辑侯静)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