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天津新闻 > 孩子哭家长急医生马不停蹄 流感侵袭儿科满负荷
  • 孩子哭家长急医生马不停蹄 流感侵袭儿科满负荷

    时间:2018-01-05 18:03:07  来源:北方网  作者:晚报伊健
    已是深夜,输液大厅仍旧床位满满。
    医护人员正在紧急抢救一名发烧伴有抽搐的患儿。

      天津北方网讯:最近很多父母都带着孩子集中涌向了一个地方――市第二儿童医院。

      这一波流感病毒来势汹汹,幼小的身体抵挡不住它的侵袭,发热、感冒、咳嗽成为幼儿常见病症,有些孩子病情发展导致肺炎。在儿童医院的大厅里,很多“小病号”的脑门上都贴着降温贴,没有精神玩耍了,安静地依偎在父母的怀抱里;家长一边安抚着孩子,一边注视着大屏幕,焦急、烦躁写在他们的脸上;耳畔的背景音除了喧闹就是婴幼儿的啼哭声。孩子哭、家长急、医生们马不停蹄,夜间急诊医生进入满负荷加班状态,即使这样也无法快速疏散等待的病患。在这里,你很难感知到白天和黑夜的差异,24小时几乎都一个样。近日,本报记者深夜探访市第二儿童医院,驻守红区和绿区深度采访,陪同孩子一起看病、随同医生一起诊疗。这一夜,记者看到了什么?

      现场:

      急诊内科绿区日挂号量近千

      晚上8时整,记者来到了市第二儿童医院急诊大楼,此刻大楼内到处都是人,焦急流露在人们的脸上。刚刚接班的夜班医生马上投入“战斗状态”,日间挂号的患者已经等了几个小时。

      “我们已经等了4个多小时还没看上,前面还有几十个号,估计看上病得后半夜了。”一位患儿家属举着电话向家里人汇报着。孩子的脑门上贴着降温贴,不时吸吸鼻涕,闭着眼睛依偎在妈妈的怀里。

      “护士,我们估计几点能看上病?”家长焦急地询问,护士实事求是地答复:“今天患儿太多了,每个孩子的病情不尽相同,的确无法预估时间,还得再等等。”

      记者统计了零时之后的挂号数字,0时至5时间,仅绿区挂号数量近200个,全天挂号量逼近千个,如此大的挂号量并非峰值。医生平均每小时看病人数8-10名患儿,这一夜7位内科医生总共看了整整500名患儿,当日零时挂号的患儿直至凌晨4时多才看上病。有患者家属就抱怨说:“为嘛不能再多安排一些医生?”

      往常夜间急诊内科绿区安排4位医生,随着患儿数量激增,院方也在竭尽全力安排更多位医生盯急诊。急诊抢救室的医生每班工作12小时,今天早8时至晚8时,转天晚8时至早8时,这样连轴转已经成为他们的常态。在抢救室里的医生们做好了12个小时内少喝水、不上厕所的准备,不断接诊询问病情,即使嗓子干了、哑了也只能微微抿一点儿水。黄区里的患儿情况要严重些,有些孩子高烧不退,医生则抓紧分分秒秒展开治疗。再看红区里,情况就更加严重了,有些孩子发烧后出现了抽搐症状,被直接送去急救。

      此刻已过零时,二楼输液大厅依旧人声鼎沸。一个孩子身边围拢着三四位家长,几乎每个家庭都是“组团”带孩子来看病的。一位母亲在医院里看护着孩子输液,电话还得询问孩子爸爸老大的病情,她告诉记者:“俩孩子同时病了,身边的儿子比家中的老大更严重,家里的日子彻底乱套了……”

      凌晨3时多,记者走进门诊大厅,马扎、坐垫甚至一张报纸都成了挂号排队的替代物,马扎后面排着长长的队伍。此时很多家长已经在挂号处打上地铺了,还有的家长背着牛奶、咖啡、面包前来排队,尤其到了后半夜吃些东西垫补两口,才有精力继续排队。“我从昨天晚上就来了,排了5个多小时了。”一位家长说。依照规定,挂号前需要鉴诊、分诊,看病时必须带着孩子。为了让孩子能多睡一会儿,家长只能提前过来排队。挂号处开放时间是早上7:20,家长们还得再熬几个小时。家长们的付出用一句话就能彻底诠释――都是为了孩子。

      急救:

      这一夜医生“开挂”

      “一位患儿高烧40℃,男孩,3岁,现已出现抽搐,马上送入红区。”孩子未到,对讲机里已经传来调度的声音。“红区收到!”值班医生宋少娜、值班护士王梦平已经按照预案着手准备急救了。

      透过玻璃窗看到:爸爸抱着孩子一路小跑,妈妈紧随其后边跑边哭。“孩子高烧多少度?什么时候开始抽搐的?持续了多久?嘴唇有没有变青?抽搐当时是什么状态?”宋医生一边应急治疗,一边向家长了解孩子的病情。“孩子体重多少?先打一针,用于镇静,等孩子睡实了要做个脑CT。”王护士重复着计量,给孩子注射镇静剂,此时孩子的状况已经逐渐安稳下来,但高烧依旧在持续,王护士赶忙拿起温度计给孩子试表。孩子的爸爸继续配合着医生的询问:“父母童年有没有抽搐史?近期孩子有没有接触过流感患者?”与此同步,孩子的退烧药已经服下去。

      一气呵成!这是记者在红区观察后的感知。短短几分钟内,初步的治疗方案已经做出,抽血化验、脑CT诊断随后展开。

      “蓟州区120送来一位患儿,鼻子不停出血,呕吐物也有血块。”说着话,孩子已经被推入红区。“耳鼻喉科?红区送来一位鼻出血患儿,请派医生前来会诊。”宋少娜电话里刚刚发出通知,耳鼻喉科的医生随后跑着赶来。女孩的母亲情绪比较稳定,配合着医生的询问,很快化验结果出炉,数据显示孩子的凝血机能出现了问题,“这一项指标太异常了,孩子是不是经不起磕碰?稍微碰一下就出现瘀斑?”宋医生询问道。“是的!孩子是这样的情况。”母亲答复说。

      “今晚我们先把血止住,明天早晨我们再根据病情做更深入的治疗。”宋医生说。“大夫,我们孩子是否有患白血病的可能?”家长急迫地询问。“这个不能这么草率地判断,专病需要专科医生治疗,还需要审慎对待。”医生的话平复着家长的心。说话间,王护士已经把配好的药物输进了孩子的身体,孩子鼻子出血止住了。

      望着外面排队的患者激增,红区这边刚刚忙完,宋医生就要抽空帮着黄区分解压力。“那边压力太大,红区能分担一个是一个。”她向记者解释说。这位患儿3岁了,高烧39.2℃,孩子萎靡地趴在爷爷身上。医生用手焐热了听诊器,刚要触碰孩子的身体,小家伙不配合,压舌板深入口腔,孩子更是哭闹,宋医生就拿着小玩具分散着孩子的注意力。“宝贝!来!再让阿姨听听后背,咱不打针啊!乖!”宋医生一边哄孩子,一边看病。“问题不是很大,化验结果也能看出问题不大,孩子发烧是身体的应激反应……我建议吃点药,还没到需要输液治疗的程度。”

      听到医生的解释,孩子的爷爷有些着急:“都39.2℃了,怎么问题不大?今天说什么也得输液,赶紧把烧退了,可别把我们孙子烧傻了,再烧出毛病来!”医生说:“不会的,现在指标比较正常,高烧时喝点药,两种退烧药交替着用,很快就会好……”

      这一夜,仅红区就接诊30位急重症患者,每个孩子都是重病号。医生们既要对特别严重的患儿急救,又要抓紧一切时间分流绿区、黄区的积压病例,医生们真是拼了,每一夜他们在岗位上都是“开挂”状态。

      争吵:

      我们赋予医生什么天职?

      “刚从你们医院输完液,孩子回家就吐,你们是不是给我们孩子输坏了?”未等坐定,家长和医生说出的第一句话就带着浓浓的火药味。医生翻看着此前的病历记录,“输了四天液了?应该没有什么问题……”医生解释说。“你们肯定不承认!刚才孩子哇哇吐,那小脸惨白,是不是你们给孩子输液弄的?”家长一口咬定输液是令孩子呕吐的根源。

      “孩子是母乳喂养还是奶粉?”医生并没有理会家长的吵闹,而是进一步询问。家长说,“两种都有……”孩子的爸爸站在一旁,一副咄咄逼人的姿态,一旦医生回答得不是他要的答案,就要干仗的架势。“正规医院里正规医生给出的正规治疗,您怎么就不放心呢?”医生问道。“正规医院也照样死人啊!”家长一句话说得医生无法过多解释。

      “孩子输液前三天状况如何?医生是不是告诉您奶粉要冲得淡一点?”医生问着母亲。“对!说了!我看孩子好几天没好好喝奶了,今天冲的奶浓了一点。”母亲回答。

      “孩子刚两个月大,生病后本来就虚弱,现在胃口还无法承担,尽可能给孩子喂一点温水,这两天即使喂奶粉也要冲淡哦!大人呕吐之后脸色还难看呢,别提孩子了。”医生叮嘱说,“有温水吗?给孩子喂一点,稍微缓解一下再走。”

      “你保证我们孩子没事吗?”家长再次刁难医生。“你们不行就先回家观察,如果孩子晚上再出现情况再过来看?一定记住,孩子康复之前尽量喂得清淡一些……”没有一声感谢,父母抱着孩子离开了诊室,临行前甩下一句话:“晚上一旦有事你等我找你来!”医生没有理会这样的威胁,在他们看来,这样的威胁已司空见惯。

      从古到今,医生视治病救人为自己的天职,病人视医生是自身生命和健康的保护天使。和谐的医患关系是获得良好医疗效果的基本保证,如今医患关系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信任是构筑起和谐医患关系的基础,如果失去了信任何必要找医生看病呢?

      是什么原因让医生每天都满负荷运转?又是什么原因让儿科门急诊日夜爆棚?更深层的原因,记者通过采访继续找寻答案。欢迎读者垂注1月9日视点版。(“津云”新闻编辑曲璐琳)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