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天津新闻 > 天津:地理信息时空数据云平台一期下周启用
  • 天津:地理信息时空数据云平台一期下周启用

    时间:2017-12-18 16:42:34  来源:北方网  作者:新报王月

    天津学懂弄通做实十九大精神网上学校

    学懂弄通做实十九大精神

      天津北方网讯: 你知道天津中心城区内有多少座10层以上的高楼吗?你知道你家附近原来是什么样的吗?以前可能需要花费很长时间,从各种数据图中找寻答案,但现在,地理信息时空大数据平台的建设,新的卫星技术的应用,让你的答案可以在几秒内得到答复。由市测绘院研发的地理信息时空数据云平台一期将于下周启用,它和卫星“InSAR”技术一起为智慧天津装上了“云大脑”和“鹰之眼”。

      “云大脑”覆盖天津一屋一瓦 1. 2万平方公里秒级查询

      “天津市地理信息时空数据云平台”作为天津市测绘院全新一代核心框架平台,围绕“一个中心”――时空大数据中心,“一个平台”――时空数据云平台开展建设工作。建立地理信息“云大脑”,在政府服务、企业服务、公共服务、民生服务等各个方面都做出了巨大贡献。

      据介绍,从1985年到2017年,平台以最全的连续时空数据承载着这个城市的沧海桑田。从航摄影像到地下管线,平台以多源海量数据见证了天津市从天空到大地最完整的印象。从平面地图到三维数字城市,平台以不同的角度向世人展现着属于天津的一屋一瓦。在天津1.2万平方公里,数百个地理信息图层,平台实现了全要素无界浏览,毫秒级响应,为用户单位提供了即时的海量数据浏览功能。3000余类要素,5亿+数据总量,可以做到秒级查询统计,能为政府应急服务,企业大数据分析提供了基础数据保障。

      “鹰之眼”洞察城市一街一景变迁 “扫描”城市监测安全

      在地理测绘中,传统测量方法是通过大面积精密水准测量和少量分层标获得的。这些传统监测手段往往是沿路铺设,虽然精度高,但费时费力,而且只知道一个点的情况,存在“盲人摸象”的问题。而InSAR技术就如同医生手中的“CT扫描”,通过发射电磁波、接收电磁波来获取大范围、高精度的地表三维信息和变化信息,为城市装上“鹰之眼”,识别城市中的变形风险。这项成果目前被应用在本市山区地质灾害监测、平原地面沉降监测、城区房屋变形监测、轨道交通全生命周期监测、机场净空安全监测、规划管理、电力等生命工程中。

      2014年,测绘部门与天津市房屋安全鉴定检测中心合作在渤海大楼安装了100个监测点,开展InSAR与水准的同步测量与比对,验证InSAR可以实现长时间、大范围、快速、准确的建筑物变形监测,监测精度约为1mm,并且成功地将该成果应用至单一建筑物的精细化变形监测与分析当中,使其成为城市房屋安全鉴定的“利器”。目前,这项技术也在为外环线内400万栋建筑进行着动态的安全监测工作。

      在地铁五六号线建设过程中,基于InSAR技术确定了地铁施工对周围地物的影响范围和程度;该项目后续正在与轨道交通管理部门对接,以纳入全生命周期的轨道交通管理工作中。(“津云”新闻编辑侯静)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