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上海新闻 > 魔都健身步道:散步、慢跑、骑行,总有一款适合你!
  • 魔都健身步道:散步、慢跑、骑行,总有一款适合你!

    时间:2019-10-08 21:25:43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宋琼芳

    原标题: 健康上海在行动|魔都健身步道:散步、慢跑、骑行,总有一款适合你!

    downLoad-20191008083649.jpg

    制图/罗志华

    “今朝,侬走了伐?”这是家住徐家汇的陈老伯每天跟朋友见面打招呼的第一句话。前段日子,他家附近的徐家汇公园市民健身步道入选21条“魔都最美健身步道”,可把他乐坏了。“阿拉上海人,走出家门就能在这么灵的地方锻炼身体,真是幸福啊!”这是陈老伯和朋友们的心声。

    黄浦江畔成锻炼“网红打卡地”

    “行走最美步道,共享健康美好”,作为上海市政府实事工程之一,市民健身步道已成为上海市民出门就能找到的休闲、锻炼好去处。如今,上海各区已建成健身步道1300余条,均面向广大市民,可以满足市民对日常健身的基本需求。全市滨江“漫步道、跑步道、骑行道”的沿途美景,公园绿道的曲径通幽和社区步道的便捷实用,为上海这座城市增添了满满的生机与活力。

    黄浦江是城市的母亲河,两岸区域凝聚着上海近代城市发展的历史,是上海城市空间格局中重要的发展轴之一。从2002年开始,黄浦江两岸地区不断推动文旅、体育等设施的规划布局和投入,显著提升空间品质和活力,为广大市民健身休闲创造良好条件。到2017年底,黄浦江两岸核心段45公里岸线实现贯通开放,将上海最精华、最核心的黄浦江两岸开放给全体市民:建成开放45公里的漫步道、跑步道、骑行道,新增体育设施面积达55万平方米;结合滨江公共空间,因地制宜推进嵌入式体育设施建设,新增约40处足球、篮球、羽毛球、滑板、攀岩等运动场所,场地面积达3.5万平方米;陆续开展上海马拉松、上海杯帆船赛等重大体育活动及各类小型多样的全面健身赛事活动,黄浦江两岸已成上海市民健身休闲的“网红打卡地”。

    最美健身步道各具特色

    为展示上海市政府实事项目体育设施建设成果,市体育局6月启动2019年度“魔都最美健身步道”评选活动。全市16个区的推荐步道在“上海体育”进行为期近一个月的展示,市民参与网络投票热情高涨。最终,经过综合评选后,滴水湖环湖健身步道、浦东滨江步道、黄浦滨江健身步道(绿道)东茭泾公共绿地市民健身步道市北高新河滨体育公园绿道、徐家汇公园市民健身步道、华山绿地市民健身步道、新杨南北厅绿地市民健身步道、中环花苑健身步道、北外滩市民滨江步道、黄兴公园绿道、滨江公园健身步道马桥镇旗忠村市民健身步道、环城河步道(内圈)、朱泾镇星辰休闲广场市民健身步道、方松文化活动中心健身步道、重固体育公园健身步道、青浦夏阳湖健身步道、南桥镇正阳一居市民健身步道、新河镇市民健身步道、幸福健身步道――这21条步道(绿道)获得“魔都最美健身步道”称号。

    浦东滨江步道从杨浦大桥至徐浦大桥滨江,在滨江总面积为200万平方米的开放空间里、有21个自然生态滨江绿地、12座各具特色的“云桥”和3条连续的漫步道、跑步道和骑行道。浦江三根“亲民道”中,红色跑步道格外醒目。紫色骑行道时而与跑步道并排而行,时而另辟蹊径。亲水漫步道则离黄浦江最近,宽阔舒畅。整个陆家嘴滨江沿线,种满灌木和乔木,花草植被色彩分明,为浦江平添几分姿色。

    嘉定环城河,是上海目前唯一保存完好且发挥功能的古代护城河河道。嘉定区环城河步道(内圈)总长度6.5公里,去年6月底完成贯通并对市民开放。环城河步道(内圈),沿河岸边铺设2.5米宽步道,新架桥梁、铺设桥下通道及新建水上栈道,串联起嘉定古城墙遗址、南城墙遗址公园、嘉定紫藤园等嘉定著名景点;步道集历史遗迹、亲水绿植、休闲健身于一体,现已成为生态优美、环境宜居的环嘉定老城的文化新地标。

    体医结合,全民健身促进康

    穿行于林荫之间,漫步于滨水之边,春有樱花烂漫,夏有绿树成荫,都市绿意与运动休闲铺展于申城市民脚下,延伸至市民心中。这些健身步道,既有老城厢的上海味道,又有潮流都市的时尚风情,每一条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每一条都是上海市民的“心头好”。如今,“去哪健身、如何健身”不再是上海市民的困扰,因为在这些步道之上,散步、慢跑、骑行,总有一款适合你。

    生命在于运动,而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魔都”市民健身步道是一个契机与一个开始,它将通向上海市民更健康、更幸福、更美好的未来之路。据统计,目前本市配有体育设施的公园有150余座,每天在公园绿地中健身的市民超过百万人次。近日出台的《健康上海行动》,全领域构建“大健康格局”,通过多部门合作、跨部门联动,实现共建共享、人人受益。据介绍,这其中包括“体医结合”,即开展全民健身行动,推进一批重大体育设施建设,到2030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8平方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为46%;同时关注“体绿结合”,新建一批绿地、绿道,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2022年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80%及以上,2030年绿化覆盖率达42%。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