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上海新闻 > 虬江路清爽了而“淘货圣地”依旧?整治无证无照的商户
  • 虬江路清爽了而“淘货圣地”依旧?整治无证无照的商户

    时间:2018-06-01 16:20:20  来源:解放网  作者:杨天弘

    昨天,讨价还价的买卖声、络绎不绝的人潮,细雨中的虬江路仿佛回到了上世纪90年代最为鼎盛的时期。只是,结伴逛街的爷叔们,心情已经不似昨日。

    “听说要拆了,再来看看吧。”这条以洋货、数码、电子、“二手自行车”而“闻名”的二手集散地,承载了无数市民,尤其是男同胞们的童年回忆和晚年乐趣。听闻即将关停,不少市民从城区的各个角落纷至沓来,并引发一场怀旧风。

    起起伏伏数十年,几度传出“再见,虬江路”,这一次虬江路真的“走到尽头”?虹口区有关部门表示,这次针对中州路、虬江路、龚家宅路、虬江支路、罗浮路等地开展的综合整治,主要针对无证无照的商户,并非全部关停。

    面临关停商家大甩卖

    2018年4月25日,虹口区在中州路、虬江路、龚家宅路、虬江支路、罗浮路一带张贴了整治告知书。对存在的违法经营、跨门经营、“五乱”、违法搭建、违法居住动迁房屋、侵占动迁房屋等违法行为和安全隐患进行综合整治,整治行动计划将持续到6月。

    那些面临关停整改的商家,有的尚未找好店面,有的仓库囤货太多,便就地进行抛货大甩卖,吸引不少人围观抢购。

    有营业执照的店家,这时候显得笃定许多。在虬江路中州路口的一家维修投影仪的维修店前,店主一听记者问“什么时候关门”,忙指着贴墙上的营业执照回答:“谁说的?我们有营业执照的,暂时不搬。”又指了指龚家宅路方向道,“后面清理了不少”。

    据说,整治前,龚家宅路还都是地摊,但如今整洁了不少,几乎看不到售卖的痕迹。一直在这条街上买菜的沈先生告诉记者,以前摊贩会把菜拿到屋外来卖,现在没有,所以这条路变“清爽”了。

    虹口区有关部门表示,现在只是在规范违法经营行为,不是关停整条街,整治后不允许出现跨门营业、底店上铺、三合一(经营、储存、居住三合一)、异地经营等违法经营行为,整治将给虬江路一个告别“脏乱差”的新面貌。

    老年市民不断来淘货

    昨天下午,66岁的陈先生再次来到了虬江路淘货。“前天,我刚来过,80多元买了个电水壶,挺好的。今天我再来看看还有什么好东西。”

    从中州路走到虬江支路,有些店铺已经封了门,但只要是开门营业的店主无不跟他打招呼,显然,他是老主顾。“这地方说要动迁,都说了10多年了。不知道什么时候拆,但我们并不想它拆。”他解释得很实在,年轻人喜欢动动手指买东西,他们则喜欢“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购买方式。“网上的东西,我信不过。”

    朱先生是从小兜转虬江路的摄影爱好者,他觉得其实像虬江路这样的市场存在,还是具有存在意义的。“像在德国、日本等,都有规模很大的二手交易市场,但是人家都管理得很正规。”所以,他说,如果政府可以正确去管理引导,虬江路还是会有很好的未来。

    [往昔虬江路]

    虬江路,东起虹口区四川北路,西至静安区共和新路,以罗浮路为界,横贯虹口与静安(老闸北)。这里曾经是条河,是苏州河(旧称吴淞江)的旧道,所以虬江路的走势至今仍似水道般蜿蜒。

    在大时代中浮沉数十年的虬江路,也不断在变幻着自己的格调。“很差,很乱,很吵,很低端。”

    “缘起”:综合性旧货市场

    “虬江路虹口一带曾经地处日本租界,虽然现在这里有很多破旧的房子,但是还能从中发现几栋日式建筑。”市民朱先生在虬江路附近生活了60多年,讲起虬江路的历史,他颇有兴致。“抗日胜利后,战败后的日本侨民遣返回国,大批二手电器家具细软都留在房子里。当时的河边还有很多日方仓库,仓库的军用物资带不走,也一样留在那里贩卖。”

    之后,社会上各种旧货和工业淘汰品也源源流入,在虬江路附近形成一个庞大的五金、日用旧货交易市场。

    1955年左右,虬江路的旧货市场一度鼎盛,市场内店摊成市,生活、生产资料齐全,买卖修理兼有。有历史资料显示,当年虬江路有大小旧货店88家,固定和流动摊贩314户,市场经营额每月达20万元左右,形成各业俱全的综合性旧货市场。

    “缘聚”:电子玩家后花园

    虬江路对于“60后”的何先生而言,是满满的童年记忆。彼时家住虹口公平路的何先生酷爱“电子”玩意,小学三年级就自学了物理与代数。而周末,他最乐意的事情,就是跟在表哥后面,不畏疲累,步行1个多小时到虬江路“玩”。因为在那,有他所需要的各种电子零件。

    他说,当时的物资不如现在丰富,很多东西买不到,而且穷,所以他便买齐零部件,回家DIY。“万能表当时要卖30元,我就买一个表头回家自己画刻度,再用木板自己做外壳,成本不过几块钱。”

    那里还会流出很多工厂的“次品”零件,回家稍微翻新一下,就能继续使用。于是,他就经常过去“淘金”,然后回家组装。说起自己小时候的作品,何先生颇感自豪:“电风扇、电视机、收音机、扩音器、电唱机,反正当时流行什么,买不起,买不到,我就自己做。”

    他说,玩电子的人有个圈子,没事就去虬江路逛,哪家店卖什么,东西好不好,什么价位,基本上都了如指掌。“如今科技发达了,很多东西,做的成本反倒比买的高,所以虬江路也很少去转悠了。”但回忆当时的乐趣种种,他依旧津津乐道。

    “缘浓”:数码迷天堂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虬江路逐步形成了以音响、电脑、电子设备为主的市场。陆续建成了虬富、恒森、富杰、薪迈鹏、音像城、赛格等几大市场。沿街商铺30余家,临时马路地摊不计其数。有些如今已经拆了,但是电子数码的规模一直延续至今。

    之前,因各种原因经历了多次起起落落,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虬江路迎来了新一轮的繁荣期。用市民罗先生的话说,那里简直就是数码爱好者的天堂。当年赶时髦的人,可以在那里淘日本手机、日本游戏机、手掌机。喜欢自己组装PC 的IT高手,爱去那里跟老板斗智斗勇,搜集显卡主板、CPU和内存。“所有的电脑配件,CPU、机箱、内存之类的都能在那里买到。还有,同时期最新的电脑游戏和软件,也能在那里买到。”

    罗先生说,那时候电脑配件多为走私,价格透明度很低。但那里都是摊位,报价的人多,有了竞争,所以对于喜欢淘货的人而言,肯定能淘到最便宜的新玩意。

    “当时男人逛虬江路,就像女人逛淮海路。”他用这样一句比喻来形容当时的虬江路,他说,不一定为了买什么,纯粹去转转,感受一下氛围,陶冶一下情操,了解一下时下最为流行的洋数码。

    “缘淡”:淘货热情渐消

    随着科技的发展,虬江路的衰退是必然的。但很快,它又重新找到自己的领地。

    张先生说:“我的三四辆二手自行车都是虬江路淘来的。”张先生回忆说,虬江路的沿街会售卖一些电脑、电器、音箱、钟表、服装、日用品,杂乱无章。但是走向弄堂深处,至龚家宅路附近,就会出现一些人,见你走近便低声问道:“车要吗?”轻至唇语,但“懂的入”。但2000年后,虬江路的自行车市和碟市也日薄西山。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上购物的便捷使人们渐渐消去了到虬江路淘二手货或是廉价货的热情。虬江路在逐渐地失去活力,那些贩卖各类小杂货的店铺,生意并不是很好。店主们也疲于揽客,渐渐地,这里的部分电子市场也不堪各方压力关门歇业。

    但就如之前提到的那样,虽然虬江路的消费者在“变老”,但总是还有一批拥趸在虬江路淘货;而最近虬江路的整治引发怀旧潮也证明“淘货圣地”当之无愧。那么,当更整洁的虬江路呈现在大家眼前时,“淘货圣地”名头还会继续吗?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