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上海新闻 > “上海文化菜单”美味背后更有料
  • “上海文化菜单”美味背后更有料

    时间:2018-02-06 18:18:25  来源:东方网  作者:郦亮

    原标题:“上海文化菜单” 美味背后更有料

    一群身着汉服的年轻人参加上海市民文化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定向赛。

    据青年报,上海市民文化节已经走过了5年。在这5年中,市民文化节不仅给市民带来了丰富的文化生活,提高了市民的素养,而且深刻地改变了公共文化体系的运行方式、办节机制,这一系列机制的变革,将让公共文化建设更加长效化,让市民持续地享有文化的获得感。而2018年市民文化节将再出发,推出一系列线上线下精彩的公共文化内容。

    市民文化节深刻改变办节机制

    5年来,上海市民文化节秉持“政府主导、社会支持、各方参与、群众受益”的工作理念,“为人民办节、办人民的节、人民节日人民办、办节成果人民享”的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5年里,上海市民文化节累计开展各类活动近25万项,累计服务人次超过1亿,40项全民赛事共催生出4000余支(位)百强市民文艺团队和高手达人,有逾千家社会主体先后承办、举办、参与、服务各项活动。

    丰富优质的文化内容的不断输送,广泛的市民参与度,让人们在市民文化节感受到充分的文化获得感,市民的文化自信提高了,市民的文化素养提升了。除此之外,市民文化节在改变公共文化体系的运行方式,改革办节机制方面也产生了重要的作用。

    众所周知,目前上海有市、区、社区三级公共文化体系,市民文化节在运行过程中与这个体系相叠加,营造出无处不在的城市文化氛围。借助着三级公共文化配送体系,市民文化节的内容更深入地推进到城市的各个角落,一些城区受益匪浅。目前,市民文化节80%的活动立足社区开展,保障优质群文资源向周边倾斜,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化。

    市民文化节改变了过去此类文化活动由政府主办的模式,而是广泛地吸引各种社会主体参与,激活了社会主体的活力。按照市民文化节的运营模式,市民文化节是一个面向全社会开放的群众文化舞台,政府、企事业单位、非营利组织和基层群众文体团队都可以为公共文化生活提供内容、资源与服务,形成了承接项目、自带项目、合作共办、政府购买、群文团队参与等5种社会主体参与模式。把各个社会主体纳入到市民文化节的一个最重要的好处就是,社会主体有了强烈的参与感,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被激发出来,而活力一旦被激发,最受益的还是市民。经过5年的实践,涌现出了大量覆盖各行各业的社会主体,集聚、培育、引导其中的100多家优秀主体,2015年底自发成立市民文化协会。

    两种办节模式,四个重点内容

    2018年上海市民文化节以“文化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在很多方面都有突破。今年市民文化节要做好“1・2・4・4”。“1”就是“文化让生活更美好”这个主题,将秉承传统,继续贯穿全面举办,按春、夏、秋、冬四个活动季逐步推进,营造随时能参与、随地能获取,周周有两点,月月有高潮的浓郁氛围。

    “2”就是同步推出“线下”、“线上”两种办节模式。线下,将继续依托重点项目和市级赛事作为市民参与和展示的重要平台。线上,创新推出“云上市民文化节”,依托“文化上海云”和各子云平台,策划设计基于互联网技术和数字文化消费模式的市民文化活动,打造更加开放、全天候的市民文化节,让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兴趣爱好的市民群众愿意关注、乐于参与。也就是说,今年上海将有两个市民文化节。

    “4”就是聚焦四个方面的重点内容。分别是城市美好生活,中华优秀文化、市民艺术风采、人文艺术培训。每个版块都会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给市民更多深入的、精彩的、高质量的文化享受。

    第二个“4”就是在市级活动安排上重点推出四大系列活动。包括“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系列活动”(有“改革开放40周年”知识大赛、市民写作大赛、新诗创作朗诵大赛等)、“红色经典文化传承系列活动”(有党的诞生地知识大赛、故事大赛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有中华创世神话大赛、非遗创新设计大赛等)、“城市公共文化空间系列活动”(有公共文化空间创想改造大赛等)。

    为了进一步吸引社会主体参与市民文化节,市民文化节主办方昨天还向全社会广发“英雄帖”。将重点征集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活动项目,围绕着“城市美好生活”、“中华优秀文化”、“市民艺术风采”、”人文艺术培训”四大主题,社会主体只要有相关的优质内容都可以申请参与市民文化节。另一部分是合作伙伴,向社会征集场地伙伴、传播伙伴、智库伙伴、内容伙伴和志愿者。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