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探访麻醉医生的日常:“打一针”背后的十年修炼
  • 探访麻醉医生的日常:“打一针”背后的十年修炼

    时间:2018-04-02 15:33:09  来源:  作者:

    探访麻醉医生的日常:“打一针”背后的十年修炼

    “大爷,您的字真漂亮。”实施麻醉前,志敢通过沟通尽量让患者放松心情。 范丽芳 摄

    中新网太原4月1日电 题:探访麻醉医生的日常:“打一针”背后的十年修炼

    作者范丽芳

    “您今年多大了?”

    “76”

    “现在哪里不舒服啊?”

    ……

    麻醉医生志敢一边与患者聊天,一边将配好的麻醉药注入其体内,说话间,患者已“熟睡”。随着监护仪恢复均匀的“嘀嘀”声,医生开始手术,志敢退到一旁,时而盯着监视器,时而记录。

    下了手术台,吕志敢还要去查看第二天即将手术的病患,了解其身体情况。 范丽芳 摄

    下了手术台,吕志敢还要去查看第二天即将手术的病患,了解其身体情况。 范丽芳 摄

    3月26日到4月1日是中国第二届麻醉周。3月31日,记者探访了山西大医院麻醉医生志敢的日常工作,“外界可能认为我们只是给患者打一针而已,但实际上麻醉医生还承担着术前访视、术中管理、术后回访等工作,没有十几年的学习和临床经验,根本拿不下来。”

    麻醉的出现开启了无痛诊疗的新纪元,现代机器的引入使得麻醉药物的用量更加精准,监测数据更加完善,将麻醉副作用降至最低的同时,也提升了患者手术的舒适度。

    “一开始麻醉程度可以浅点。”�志敢熟练地调整好仪器上的数据。 范丽芳 摄

    “一开始麻醉程度可以浅点。”志敢熟练地调整好仪器上的数据。 范丽芳 摄

    67岁的李某是直肠癌患者,医生将为其实施直肠癌根治手术。术前志敢要对患者进行访视,根据其身高、体重、病史、有无吸烟饮酒史等情况,备好适量的麻醉药物,并告之手术中可能出现的风险。

    手术开始,麻醉药物进入患者体内开始发挥功效。“一开始麻醉程度可以浅点。”志敢熟练地调整好仪器上的数据。术中,他还要根据手术进程随时调整药物剂量,“我们时刻追求的都是患者生命体征的平稳。”

    急重症、肥胖和高龄患者群体因并发症多,属于麻醉中较难管理的群体。志敢曾经为一名95岁高龄的骨折患者进行椎管内麻醉,因老人基础疾病多,担心因麻醉诱发其他并发症而导致脏器衰竭,整个手术过程,志敢都小心翼翼。

    医生开始手术,�志敢退到一旁,时而盯着监视器,时而记录。 范丽芳 摄

    医生开始手术,志敢退到一旁,时而盯着监视器,时而记录。 范丽芳 摄

    直肠癌根治手术结束,志敢继续守候,直到患者安全醒过来。对麻醉医生而言,日均六七台手术是常态,每台手术时长也根据病情而定。志敢回忆,曾经有一台手术持续了13个小时。

    手术医生“管病”,麻醉医生“管命”,这句话体现了麻醉医生在现代医学中的重要性。志敢认为,一个成熟的麻醉医生应该是一个全科医生,熟知各科知识,这样才能在紧急情况下快速判断病因,及时调整麻醉方案。

    在成为可以独当一面的麻醉医生之前,从医20多年的志敢经历了本科5年、硕士和规陪3年、各科室轮转等十几年的执医、学习历程。“医学这个行业就是要活到老学到老,尤其现在知识更新很快,多学一点可能就多救一条命。”志敢告诉记者。

    麻醉医生�志敢一边与患者聊天,一边将配好的麻醉药注入其体内,说话间,患者已“熟睡”。 范丽芳 摄

    麻醉医生志敢一边与患者聊天,一边将配好的麻醉药注入其体内,说话间,患者已“熟睡”。 范丽芳 摄

    培养周期长、学历要求高、工作强度大等因素使得中国麻醉医生紧缺。一项公开的数据显示,目前中国麻醉医生缺口达30万。

    根据2018年健康山西工作规划,针对麻醉科等人才紧缺专业,山西将增加紧缺专科设置规模,扩大紧缺专业培训数量,提高紧缺专业人员待遇,以此吸引人才向紧缺专业科室流动。(完)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