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台湾新闻 > 台商扎根晋北十年 昔日山区变身“塞北第一村”
  • 台商扎根晋北十年 昔日山区变身“塞北第一村”

    时间:2018-09-30 12:34:09  来源:  作者:
    台商扎根晋北十年昔日山区变身“塞北第一村”四方高科农牧公司引进瑞典利拉伐公司的转盘挤奶器巨擘,日产鲜奶109吨,可以使牛奶在10秒内迅速降温,以保证新鲜度。 胡健 摄

    中新网大同9月27日电 题:台商扎根晋北十年 昔日山区变身“塞北第一村”

    记者 胡健

    “我们这些品种全部来自台湾,所谓‘南果北种’,一年的销售额能有500多万元(人民币,下同)。”台湾商人刘宁诏指着温室大棚里的蝴蝶兰、木瓜树对记者如是说。

    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网媒看大同”活动27日来到山西省大同市南郊区口泉乡杨家窑村,十多年前,这里还是远近闻名的贫瘠山村。14年间,当地把发展集体经济作为重中之重,走出了一条杨家窑的特色之路,“塞北第一村”的名号因此得来。

    大同福龙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蝴蝶兰种植基地。 胡健 摄大同福龙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蝴蝶兰种植基地。 胡健 摄

    2007年,杨家窑村提速招商引资的步伐,让台商刘宁诏在杨家窑村一待就是11年。

    “一开始我们就发展蝴蝶兰产业,投资了3400万元,建成了华北最大的蝴蝶兰连体温室和种苗科研中心。随着蝴蝶兰市场的不景气,公司也开始转型,又栽种了木瓜、香蕉等台湾水果,一年可生产28万多颗木瓜,大陆各个省份都有我们的水果。”刘宁诏对记者说。

    在刘宁诏看来,大陆的发展前景非常好,他的大同福龙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计划在10年内投资8000万元发展种植产业,可带动120名农民就业。事实上,杨家窑村的快速发展,并不只是广纳台商这么简单。

    离刘宁诏的种植基地不远的四方高科农牧公司是山西省规模最大、科技含量最高的奶牛养殖园区,8000头奶牛全部进口自澳大利亚、英国和瑞士,无论是产奶质量还是风土驯化能力,都优于其他牛种。据四方高科农牧公司技术总监张宝石向记者介绍,公司还引进瑞典利拉伐公司的转盘挤奶器巨擘,日产鲜奶109吨,可以使牛奶在10秒内迅速降温,以保证新鲜度。

    台商刘宁诏向记者介绍公司种植的木瓜。 胡健 摄台商刘宁诏向记者介绍公司种植的木瓜。 胡健 摄

    挤好的鲜奶迅速进入当地投资2.4亿元的牧同乳业公司,将鲜奶制成灭菌乳、巴氏乳、搅拌型酸奶、中性或酸性乳饮料四大系列乳制品,销往大同及周边地区。据牧同乳业公司行政主管李刚介绍,项目全部达产后,可日处理鲜奶500吨,年产值约21.6亿元,实现利税1.73亿元,目前牧同已成为覆盖大同市及周边地区的牛奶品牌。

    在各个产业的带动下,目前杨家窑村经济总产值由2004年的122万元提高到8亿元,集体经济收入由不足1万元提高到80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811元提高到4.06万元,在村企业务工的外村村民达300多人。

    当地投资2.4亿元建立的牧同乳业公司,可将鲜奶制成灭菌乳、巴氏乳、搅拌型酸奶、中性或酸性乳饮料四大系列乳制品,销往大同及周边地区。 胡健 摄当地投资2.4亿元建立的牧同乳业公司,可将鲜奶制成灭菌乳、巴氏乳、搅拌型酸奶、中性或酸性乳饮料四大系列乳制品,销往大同及周边地区。 胡健 摄

    据当地官员介绍,目前杨家窑村民洗澡理发、物业收视、供暖卫生、喝鲜奶全部免费,2018年为全村村民缴纳了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做到了老有所养、少有所教、困有所扶。牧同乳业公司目前已累计捐赠价值350万元的产品,捐赠更是向贫困县倾斜,为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完)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