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山西新闻 > 传递爱心 他们跋山涉水不图回报
  • 传递爱心 他们跋山涉水不图回报

    时间:2017-08-16 19:49:40  来源:山西新闻网--山西晚报  作者:

    运城志愿者正在家访。

    8月13日,59岁的梁香草前往家居山区的一个贫困大学生家家访。汽车刚驶上盘山路,就下起了大雨。梁香草不敢继续开车,又怕耽误家访,立即决定下车步行。她打着雨伞走到学生家,衣服已被雨水淋得湿透……今年6月,2017“爱心圆梦·利群阳光”助学行动启动后,本报为采集贫困大学生的真实信息,向梁香草所在的运城市敬老服务志愿者协会发出合作邀请。最近一些日子,寻访当地贫困大学生,成为梁香草的心头大事。她和协会的志愿者们不避酷暑和风雨,寻访里程达上千公里。包括运城市敬老服务志愿者协会在内,这次助学行动得到大同、朔州、晋城、吕梁、临汾等多地志愿者团体响应。参与助学行动的志愿者不图回报,在走访贫困大学生家庭的过程中,向社会传递了满满的正能量。

    各地志愿者积极响应助学行动

    传递爱心助学信息,收集贫困大学生信息及对申请人进行资格审核、筛选,接受社会爱心人士和读者的监督,是助学行动的重要内容。为此,活动启动后,本报向各地多家志愿者团体和爱心人士发出合作邀请。运城市敬老服务志愿者协会连续两年参加了“爱心圆梦·利群阳光”助学行动。该协会会长梁香草是2014“感动山西”十大人物之一,也是运城市知名道德模范。日前,梁香草和她的团队已先后赴稷山、垣曲、河津走访贫困大学生家庭。“走访这些大学生,也是在传递爱心。我想让大学生们铭记,他们获得的资助来自社会爱心企业,上大学后要努力学习,不辜负人们的期望。”梁香草说。临汾公益文化传播协会连续四年参加了助学行动。该协会成立于2014年,是一个由临汾市17个县(市、区)以及临汾、侯马两个经济技术开发区爱心人士自发组成的民间志愿者团体。“收到山西晚报的合作邀请后,我们很快在协会自媒体平台及微刊杂志平台发布信息,通知协会各地志愿者进行拉网式宣传。”协会会长李晓琳说,“今年,我们一共收集到96名贫困大学生信息。”“今年是我们团队第四次参加助学行动。帮助贫困大学生上大学,是一项雪中送炭的行动。过去4年,我们与晚报合作,先后帮助50多名贫困大学生获得助学金。”吕梁市离石青年志愿者协会会长闫建生说。翼城爱心小站,是一家成立于2014年的志愿者慈善团体,多年来坚持在当地开展助学活动。今年,他们第二次参加助学行动。“我接到晚报的合作邀请后,立刻与县高中取得联系,收集贫困学生信息。”爱心小站站长高远说。“今年参加晚报助学行动,对我们而言是第一次,我们特别重视和慎重。为了搞好活动,我们采用了多种方式、多种平台进行宣传。我们曾担心宣传不到位,信息传不到需要的学生那里,为此还和各个区县学校老师联系,寻求他们的帮助。”晋城市义工联合会会长高云丽说。“我们已启动了助学行动调查回访。届时,47名志愿者将分别前往学生家进行家访。”朔州市烛光爱心车队秘书长丁叶说,“前一阵,根据晚报提供的学生名单,我已经走访了3个贫困大学生。”

    对贫困大学生进行家访

    “爱心圆梦·利群阳光”助学行动中,浙江利群阳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将为100名贫困学子每人提供5000元助学金。尽管活动还会得到其他爱心企业和人士的资助,但是所收到的助学金金额仍然有限,每个助学名额都十分珍贵。为了确保每个获得资助的学生,是真正需要帮助的对象,志愿者们投入了大量精力去走访调查。今年,运城市敬老服务志愿者协会采集到垣曲、河津、稷山9名贫困大学生信息。对这些学生,志愿者挨个上门进行了家访。“我们平时就很注意收集贫困家庭学生资料,力争挑选品学兼优的学生进行资助。”梁香草说,每次走访贫困大学生家庭,她都会到学生邻居和村委会调查核实,以保证学生提交的资料真实可信。作为一个民间志愿者组织,运城市敬老服务志愿者协会活动经费都来自会员募捐。志愿活动开支一旦太大,难免会引起议论。几天前,梁香草和几名志愿者从运城城区出发前往垣曲走访贫困大学生家庭,因为里程远,支出的汽油费和高速过路费达到数百元。“有人曾问我,花这么多钱值不值。我说,到大学生家里进行家访,让我心里有底,我觉得值。”梁香草如此回应质疑。通过到学校寻访、社会爱心人士推荐,翼城县爱心小站先后收集到24名大学生申请资料。之后,爱心小站将志愿者团队进行职责分工,深入申请学生家庭进行摸底调查。“我们很多志愿者都是农村出来的,知道农村孩子求学不易,为他们出点力,我们大家付出一些时间和金钱,都感到值得。”爱心小站站长高远说,经过筛选,他们选出7名符合条件的贫困大学生。临汾公益文化传播协会前期收集到96名贫困大学生申请资料。为了调查申请人情况,志愿者们进行了一次次电话沟通,最后确定23人符合申请条件。在随后的志愿者入户家访过程中,李晓琳带头对8个学生家庭进行了家访。在临汾酷热多雨的夏季,李晓琳和志愿者们多次驾车前往偏远地区进行家访。车轮在泥泞的路上直打滑,被迫停在半山腰上等待雨停。虽然困难重重,他们却从没有选择中途放弃。“我小时候家里很穷,考上中专后,因为家里拿不起学费不得不辍学打工。我们家访的大学生中,有不少特别优秀,我希望能帮他们圆梦。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我觉得我为之付出很值。”李晓琳说。晋城市义工联合会共收集到23名大学生的申请资料。这些学生中,除了个别居住在晋城城区,大部分居住在偏远的山区农村。为了到这些学生家进行家访,义工联合会专门招募爱心车辆和义工,组织了“工作人员+以往受助学生+义工”小组,希望多层次人员参与,确保家访客观公正。联合会会长高云丽曾驾车到陵川县对3名学生进行了家访。“有个学生的爸爸患了血液病,家里已无力给他支付学费。我们走时,孩子母亲看着我们开车走出很远才转身回家……”高云丽说,这一幕她很难忘怀。

    每次家访都被孩子们的精神感动

    每次家访结束后,高远都会将家访经过写成文章推送到爱心小站微信公共号上。因为投入了感情,他的每篇家访实录都有很强的带入感,阅读后令人心灵触动。对附在文章后边的图片,他都进行细心处理,将受助大学生面部做了覆盖。在其中一篇文章中,他写了这样一段话:有人问我,贫困家庭有不少,你们能管完吗?我会告诉他:我们能管一个少一个。如果说,让高远等志愿者愿意投入时间、金钱,去寻访贫困学生,展现了他们作为志愿者的担当;帮助那些品学兼优的学生克服眼前的困难跨入大学校园,则是他们愿意投身其中的另一个动力。与梁香草共同家访的志愿者中,有几个在校大学生。他们都是2016“爱心圆梦·利群阳光”助学行动的受助者。与家访大学生谈心,介绍大学学习生活经历,是梁香草交代给他们的家访任务。“我家访的垣曲学生,全家住在土窑里。他的母亲去世多年,父亲眼睛已看不见了,奶奶患了癌症,全家都靠爷爷干活养活。在那一刹那,我们心里都很沉重。圆梦助学,对这个学生无疑是雪中送炭。”梁香草说,临别前,她个人给孩子留了200元。接受记者采访时,李晓琳向记者讲述了她走访的一个残疾女大学生的情况。女孩的父亲不仅要照顾患忧郁症的母亲,还要照顾年幼的弟弟,但是李晓琳在女孩的脸上看到的,仍是阳光和对未来生活的向往。“这样的孩子,值得我们伸手帮一把。”李晓琳说,她所在的团队2014年开始参加本报的助学行动,如今仍与部分受助学生有联系。这些学生入学后,自强不息,利用节假日打零工赚学费,学习和生活都慢慢步入正轨,这让她感到欣慰。“在我们今年为助学行动招募的义工中,有参加过去年助学行动的,也有今年新参加的。大伙儿的想法都很简单,就是希望帮助大学生们,希望他们好。”高云丽说,每次家访,她都为孩子们好学上进的精神所感动,也为他们家长的付出所感动。“祝愿身处困境的大学生们挺过来,活出一片阳光!”

    本报记者 梁成虎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